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弟子姜维,为何后期不堪一击?其实原因很简单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称之为诸葛亮的唯一弟子,并且继承他北伐的遗志,为蜀汉的兴亡而奋斗一生,被称为“蜀汉最后的忠臣”。
姜维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他的军事才能和文学才华都得到历史的赞誉,但北伐战略和政治地位却受到各种质疑。
人人都说他是麒麟才子,可后去在北伐方面却鲜有建树,甚至面对邓艾的进攻不堪一击。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姜维前期的发展史
姜维出身于天水姜氏,是天水功曹姜冏的儿子,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喜好经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兵法,出仕为天水郡上计掾,后被州里征召为州从事。
建兴六年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姜维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而后被诸葛亮重用拜为仓曹掾。
马谡去世后,诸葛亮对姜维十分器重,认为他是“天下英俊,无出维右”的人才,将自己的军事和文学的心得倾囊相授,所以姜维也被视为诸葛亮唯一的弟子。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遗命姜维保护蜀军安全撤退,回到成都后被刘禅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自此开始主持蜀汉的军事事务。
姜维继承诸葛亮的北伐战略,认为蜀汉应该以攻代守积极进取,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表面为恢复汉室而奋斗,实则是在乱中求取生存。
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当时蜀国只有一州之地而曹魏占据天下十州,若是坐等发展无疑魏国的上限更高,长此以往即使魏国不入侵蜀国也必然会灭亡。
与其如此,还不如在战争中寻求一线生机,这便是诸葛亮出祁山的根本原因。姜维在蜀汉后期共发动十一次北伐,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联络羌胡扩大蜀汉的势力范围。
还曾率军攻打陇西大破魏将王经,据守洮西与魏将郭淮、邓艾等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当然,创造许多辉煌的战绩,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蜀汉被灭国
公元249年,魏国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废黜魏帝曹芳掌握魏国实权,开始对蜀汉加强防御,加固陇右各郡县的城池,修筑长城阻挠姜维的北伐。
姜维不得不改变战略,从直接攻打魏国的中原地区,转为攻打魏国的西部边境,以牵制魏国的主力,为蜀汉争取时间和空间。
他曾在陇右、羌中、河西等地,与魏国的名将等展开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双方都有过胜利和失败,但总体上姜维占据主动,魏国处于被动。
北伐战争中,姜维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善于用计,军事才能被历史学家赞誉为“三国时期的之一名将”,只可惜依然没能改变蜀国灭亡的局面。
曹魏大军兵临剑阁,姜维与廖化急忙带兵去镇守,结果却被邓艾偷了家,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姜维本想利用邓艾、钟会之乱求取一线生机,结果在却混乱中被杀,死得让人唏嘘。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姜维只是挂了诸葛亮徒弟之名,他并没有太高的才华,要不然怎么可能连一个蜀汉都保不住,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姜维的难处
如上述所言,曹魏的根基本身就比蜀汉强十倍,三国后期虽然也是乱世,但曹魏大部分地方都处于和平发展状态,国力早就超过蜀汉不止十倍。
打仗打的不仅仅是兵法,还有人口、粮草等,蜀国有多少人口。
根据相关的记载,邓艾打入成都时蜀国人口只有94万,却有十多万的官员士兵,8个人就要养育2个公务员,可想而知蜀国百姓的压力有多大。
所以有人说姜维是蜀汉的罪人,他的北伐不仅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果,反而过于消耗蜀汉的国力和民力,忽视蜀汉的内政和民生,导致蜀汉的最终灭亡。
其实蜀国的民生不行是注定的,毕竟一州之力怎么可能敌得过曹魏的十州,当你的发展上限还不如别人的下限时,这场战争注定会败亡。
再来看看另一点,姜维虽然掌握蜀汉后期的军政大权,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可蜀汉的内部也不稳定,这样的局面刘备时期就存在。
原班人马、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利益不同,自然在政治上的主张也不同,姜维不可能一面管理军事行动,以免还操持国内的内政和民生。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元老,都曾被集团争斗搞得焦头烂额,更何况是后起之秀姜维呢?
姜维在祁山之地与魏国许多名将交手互有胜负,尤其是在洮西之战中,指挥蜀军一举击溃雍州几万大军,重创魏国西部防线,这可是连诸葛亮都没有过战果,足见他的军事才华不凡。
再好的军事才华也需要有扎实的后勤保障,如同战国时期的李牧,堪比杀神白起一样的存在。他虽然多次重创秦国,秦国也仅仅只是损失一些兵丁而已,并没有伤筋动骨。
秦国只需要重创一次赵国,赵国就被亡国了,这便是实力上的碾压,曹魏与蜀汉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姜维与李牧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如同我打你一拳,你只是疼而已,你打我一拳,我却死了,这场仗怎么打都不可能赢。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