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熬夜不加班,吃的也是有机食品,为什么寿命还是那么短呢?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渣叔罗影
编辑|渣叔罗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老夫子站在河边观河水流淌而发出的感慨,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寿命很短,在汉代来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为42岁,就算到了“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百姓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
然而古代的老百姓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不用熬夜也没有加班,吃的都是农民家种的有机蔬菜,可为什么他们的寿命还那么短呢?
古代生产力低下,饥寒遍地
我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四季分明,但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分配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加之古代农业技术落后,稻谷和小麦等农作物单一,每亩地的产量很低,一旦遭遇天灾,丰收就无从谈起,往往是歉收乃至绝收的局面。这直接导致古代许多朝代都经历过大规模的饥荒。
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爆发过以人相食的严重饥荒。当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吃人的惨象不胜枚举。李时珍甚至详细记录下人肉的味道与药用功效,可见当时饥荒之甚。
饥荒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人口死亡和寿命减短。据学者统计,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人口急剧下降的时期,与战乱、瘟疫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一直在35岁左右徘徊,始终无法有效提高。
饥荒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低下,但 *** 的压迫也是重要因素。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一旦来年歉收,朝廷却仍苛捐杂税不止,农民无力交纳,往往要付出惨痛代价。这使得饥荒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比如明末的大旱,从1638年起,中国连续四年大旱不止,但朝廷不但没有减免赋税,还增加赋役,导致广大农村陷入绝境。此后又发生李自成起义农民军攻陷北京的事件,标志着明朝的覆灭。
清朝统治时期,虽然也发生过多次大饥荒,但应对机制更为成熟。光绪年间的北方大旱,朝廷派出大臣李鸿章前往赈灾,通过调粮、设立粥厂等方式安抚灾民,使局势渐趋稳定,避免了明末那样的悲剧重演。
我国古代的多次大饥荒,既反映出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也暴露出封建统治的残酷性。唯有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制度,人民才能真正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幸福生活。
古代婚姻和生活的重压
结婚前的繁文缛节已使普通百姓难以承受。先是层层递进的聘书礼仪,直到新郎亲自前往迎亲。这一系列程序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让许多人无力支付。这还只是开始,真正考验在于即将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
新娘子离开娘家进入夫家,意味着一笔可观的财富流出。古人深知“女儿活该嫁,钱却不能白送”,因此彩礼数额层出不穷。加之摆宴款待客人的费用,许多普通家庭为此倾家荡产。
更甚者,女子超过婚龄还未出嫁,不仅当事人饱受耻辱,还要因此加缴五倍赋税。这无异雪上加霜,让家境更加捉襟见肘。
一旦步入婚姻殿堂,夫妻双方的负担并未因此减轻分毫。他们必须尽快生育后代,完成传宗接代的天职。否则,便有悖道德,受到非议。
即便设法怀孕,产妇还要在简陋的条件下分娩。无数孕妇因难产而牺牲,婴儿更是难逃夭折的命运。活下来的孩子也要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长,日后背负家族兴衰的重任。
不单是婚姻家庭,频繁的战乱也让百姓日子难过。每逢大军开拔,广大农民首当其冲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即便幸存下来,也会发现家园已成废墟,毫无生计可言。疾病肆虐,百业萧条的局面更令苟延残喘的生命雪上加霜。可他们能做的,只有在废墟中重建家园,再次撒下希望的种子。
古代的婚姻和生活远非我们今日能想象的辛苦。当我们抱怨工作家庭的种种不如意时,或许应看看古人的遭遇,就会明白我们当下的烦恼其实微不足道。
医疗技术落后,生存环境恶劣
在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远远低于现代。医疗技术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汉书》记载,西汉时期的一场瘟疫,导致青州一带死亡几万人。
可想而知,在没有疫苗和抗生素的年代,传染病的危害有多大。不仅天花病毒,还有疥疮、鼠疫等其他传染病也导致了大量人员死亡。
而且,很多现在可以轻易治愈的疾病,在古代也可能要了人的命。根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就曾死于肺结核。此外,像是肺炎、胃肠道感染等疾病,也会因无法有效治疗而危及生命。甚至还有人因阑尾炎等“小病”而丧命。
除医疗技术外,当时环境恶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古代以燃烧柴草为主要能源,这产生了大量有害烟尘,加之工业污染日益严重,都对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此外,古代战乱频繁,居住环境恶劣,也是寿命缩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贫苦的经济环境也令普通百姓无法获得医疗救助。虽然唐宋时期出现过“赐药”等救助举措,但远不能满足需求。根据《水浒传》的记载,李逵的母亲就是因家贫无法看病而死去的。
因此,在医疗技术、环境卫生以及经济条件都极为落后的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被严重拉短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现象直到近现代医药发达、公共卫生改善后才得到根本改变。
结语
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福祉,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它潜在的代价。科技发展的背后,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是否也在蚕食我们宝贵的时间?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真正的福祉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在于心灵的满足。我们还需要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