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两只黄鹂?真正的答案来了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2-27)560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两只黄鹂?真正的答案来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谋反,把唐玄宗赶出了长安。天下大乱,百姓四处逃亡。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客居四川成都时写下的。

杜甫和他的家人在成都的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茅屋。这座茅屋被后人称作“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生活了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多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千百年来,杜甫草堂一直被人们视为纪念杜甫的文化圣地。

杜甫的这首《绝句》,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非常考究,但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它历来被人传诵,甚至儿童启蒙读物也常常选这首诗。

如果要问原因,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朴素的回答:朗朗上口。

那么,它何以会朗朗上口呢?

这是因为它运用了对偶的表达策略。

一般说来,对偶可以从形式上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类。

“严对”,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也相同、平仄相对。另外,辞面上不能有重复的字词。

如上述杜甫的四句诗,即是两个“严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句法上是主谓结构相对,其中的两个主语“两个黄鹂”与“一行白鹭”都是“数词+量词+名词”的偏正结构整齐相对。

“黄鹂”与“白鹭”又是鸟类相对;

两个相对仗的谓语“鸣翠柳”与“上青天”,则皆是“动词+宾语”的短语,且相对仗的两个宾语都是“形容词+名词”的相同形式。

句法结构与词性相对工整,声音上也平仄相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是:

(仄平仄仄仄平平)

根据律诗“一、三、五不论”的门法,这两句的声音对仗是工整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句法结构上都是“状语+动词+宾语”的形式,十分工整。

词性相对也很整齐,“门”与“窗”是宫室类名词相对;

“含”与“泊”是动词相对;

“西岭”与“东吴”是地点相对,其中“西”与“东”又是方向词相对;

“千秋”与“万里”是数量词相对;

“雪”与“船”是名词相对。

声音形式上:

“窗含西岭千秋雪”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十分齐整。

正因为如此,这四句诗才会给人整齐平衡、朗朗上口的视听觉美感效果,历来为人所传诵。

读这首诗,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好奇:“两个黄鹂鸣翠柳”总让我有些迷惑不解,杜甫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个”比“只”到底好在哪里呢?

这让我想到了文学巨匠——鲁迅。

他在《秋夜》中有这么一句,说天空“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

难道文学大师就可以不顾语法,随心所欲地用词吗?还是里面包含着什么深刻的用意呢?

事后,我反复琢磨:是不是平仄对仗的原因?

“只”和第二句中对应的“行”都是平声,而“个”是仄声。

假如是,那么又仅仅是诗人讲究对仗吗?

为了弄清楚,我查找了许多资料,发现用去声来表示的语气,有惊叹的含义。

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并且,如果这里用“只”来表示。树上的小鸟是呆滞的、不动的。

用“个”就不同了,“个”让黄鹂跳跃起来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一上一下地在树杈间,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

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告诉我们,小鸟在树枝间相互和鸣,欢叫着追逐。

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抓住了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再读此诗,我的眼前分明有两个小黄点在跳动。

我觉得,这样的解释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你觉得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2/564111.html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两只黄鹂?真正的答案来了” 的相关文章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对长平之战,白起是如何做到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将士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赵国前后投入了四十五万兵力,但秦将白起分割包围赵军后,赵军兵力已经不足四十五万,当然秦军也有一定伤亡,因此武安君白起实际坑杀的赵军并没有四十多万。在长平之战前期的对峙消耗战中,秦...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华佗是给曹操治病的大夫 曹操为何将华佗杀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现如今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也褒贬不一。那些说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人之所以如此评价曹操,主要是因为曹操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那就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曹操有...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以为曹操不称帝是不敢,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最聪明的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

十三爷胤祥和老四的关系是什么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何要造反

十三爷胤祥和老四的关系是什么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何要造反

还不知道:忠心耿耿的十三爷胤祥的两个儿子为什么要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小说,康熙的皇阿哥中,十三阿哥胤祥与他的四哥胤禛都算是死党中的死党了,老四虽然刻薄猜忌,但对这个侠肝义胆的十三弟却是从骨子里相信,而老十三则为自己这个四哥鞍前马后不辞劳苦...

韩通是什么人?他最终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韩通是什么人?他最终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军攻入都城汴梁。韩通听闻赵匡胤造反,急忙从皇宫往家赶,准备誓死对抗乱军,保卫柴氏江山。但韩通出宫没多久就遇到乱军军官王彦升,被其杀害。那韩通为何无法阻止赵匡...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