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何不顾群臣劝阻,决意要杀死曹操的救命恩人之子
曹丕为何不顾群臣劝阻,决意要杀死曹操的救命恩人之子
在曹操创立曹魏基业的过程中,曾经遇到无数次生命危险。但是曹操这个人命大,每到危难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救他于水火。在曹操担任兖州牧的时候,曾被黄巾军逼入绝境,幸得济北相鲍信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脱,而鲍信却被黄巾军杀害。后来,曹操念及鲍勋的功勋,上表封鲍信长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另一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曹丕在位时期,鲍勋官至御史中丞,他秉公执法,敢于直谏,最终因为一件小事,被曹丕处死。那么,曹丕为何不顾群臣劝阻,决意要杀死曹操的救命恩人之子呢?
曹丕
鲍勋与曹丕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曹丕为魏国王太子时,鲍勋任太子中庶子,主要负责侍从、规谏太子,曹操本意是看中了鲍勋刚直不阿的操守,希望能够劝导太子,而鲍勋的直言规劝却屡次令曹丕不满。
鲍勋真正被曹丕所怨恨应该是从郭夫人之弟出事时开始。郭夫人是南郡太守郭永之女,由于年少时聪慧过人,郭永觉得自己女儿以后必定是女中之王,因此将“女王”作为女儿的表字。郭女王比曹丕大三岁,深得曹丕喜爱,曾为曹丕在世子之争中出谋划策。鲍勋任魏郡西部都尉时,郭夫人的弟弟为曲周县吏(曲周县当时为魏郡西部都尉管辖)。因为有人揭发郭某盗窃官布,按律应判处其死刑。此时曹丕身在邺城,便多次给鲍勋写信为小舅子求情,希望能够网开一面。但是鲍勋依然坚持将罪证悉数上报。曹丕身为太子,鲍勋竟不给一点面子,这令曹丕大为恼怒,便令中尉伺机弹劾罢免了鲍勋。
郭夫人
曹 *** 后,曹丕继任魏王,鲍勋又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兼任侍中。不久,曹丕代汉称帝。即位为皇帝,曹丕意气风发,而鲍勋仿佛不知道自己与曹丕的过节,多次上表劝谏曹丕重视军事和农业、宽惠百姓,而建造宫殿之类都是以后的事情。
在一次曹丕准备外出打猎之时,鲍勋又开始苦口婆心地上表劝导了一通:“陛下您还在守丧之中,怎么能从事驰骋之事呢!”曹丕此时正在兴头上,被鲍勋这么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暴怒,亲手撕碎了鲍勋的奏表,执意出宫行猎。
中途休息之时,曹丕心里还不是滋味,希望找到点认同感,便问身边侍臣:“游猎之乐,和八音乐器相比怎么样?”侍中刘晔识时务地说:“游猎胜过音乐。”原本,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可是鲍勋又站出来了,他先是用大道理把曹丕驳斥了一番,然后又说刘晔是佞臣,请求治他的罪。曹丕简直要气晕了,打猎的兴致也没有了,立刻起驾回宫,随后就把“烦人”的鲍勋调出了京城。
刘晔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和尚书仆射司马懿又联名举荐鲍勋为御史中丞,曹丕无奈只好答应。御史中丞负责监察、弹劾百官,鲍勋的性格正适合这个官职,他执法严谨公正,百官有他震慑,都十分谨慎自律。
两年后,曹丕打算伐吴,召群臣商议。鲍勋又开始劝谏:现在出征,只会白白消耗国力,还让敌人轻视我国的威势,臣认为不可。曹丕原本对伐吴满怀信心,可是还没出征就有人说丧气话,而这个人正是屡次激怒自己的鲍勋,此刻对鲍勋更加怨恨,将他贬为治书执法。
鲍勋
曹丕率大军伐吴无功而返,经过陈留郡时,郡守孙邕拜见皇帝后顺便探望鲍勋。孙邕因为营垒未建成,走了侧路而没走大路,军营令史刘曜发现后检举他违反军令,鲍勋则认为营垒未建成,不必拘泥。大军回洛阳后,刘曜犯了事,鲍勋上表要罢免他,而刘曜却将鲍勋为孙邕开脱一事秘密上表。
曹丕早就对鲍勋恨之入骨,此时终于抓到他的把柄,便下诏将其逮捕并交于廷尉。廷尉判处劳役五年,廷尉三属官却认为依律当罚交金子二斤。曹丕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目的就是要置他于死地,对于下属的这些判决极为不满,直接挑明——鲍勋必须得死。
曹丕
鲍勋之事震惊朝野,群臣作为旁观者,自然知道鲍勋罪不至死,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陈群、辛毗等一同上奏“鲍勋的父亲在太祖是有功劳”,请求赦免其罪。而廷尉高柔更是坚决不执行,曹丕一意孤行,直接调走高柔,处死了鲍勋。鲍勋的死,确实有点冤,世人都觉得惋惜。而陈寿也感慨“鲍勋秉正无亏,而不免其身,惜哉!”
鲍勋作为功臣之子,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直言强谏,固然难能可贵,但是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做事不讲 *** 、不会变通,最终一次次激怒曹丕,为自己惹下杀身之祸。曹丕身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容人之量,听不进去逆耳的忠言,造成了鲍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