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门前打扫的那些百姓,才是空城计更大的疑点
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门前打扫的那些百姓,才是空城计更大的疑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战术之一。当年,面对司马懿的强大军力,诸葛亮凭借其深邃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成功地以弱胜强,化险为夷。很多人会好奇,
为什么司马懿会在关键时刻撤兵呢?其实,你看一下城门前打扫的百姓,就会明白了
。
公元228年深秋季节,蜀汉宰相诸葛亮北伐中原,两军在河西赤壁驻扎,诸葛亮率军深入敌境,一路所向披靡。占领陇右之后,大好局面却因为马谡失街亭而毁于一旦。司马懿率领魏军乘胜追击,直逼西城。
诸葛孤身一人,只得孤注一掷。
西城是诸葛亮的后方基地,如果失守,蜀军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诸葛亮深知形势危急,他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来阻止司马懿。
经过深思熟虑,诸葛亮决定使用“空城计”。
诸葛亮命令士兵将城门打开,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身后站着两个书童,
城门外又派了二十名士兵,穿着百姓的衣服,在门前打扫街道
。
司马懿率领魏军来到西城下,见城门大开,城内没有任何防备,心中大疑。他知道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
他怀疑诸葛亮是在设伏,于是派人前去侦察。
侦察兵来到城下,看到城内确实没有任何防备,百姓们也都很平静,没有任何异常。他们将情况报告给司马懿。
司马懿听了侦察兵的报告,更加疑惑了。他知道诸葛亮的兵力不足,
如果真有伏兵,他早就发动了攻击。他又派人前去侦察。
第二批侦察兵来到城下,他们看到诸葛亮仍然坐在城楼上弹琴,丝毫没有紧张的样子。他们心里更加害怕了,连忙报告给司马懿。
司马懿见侦察兵如此慌张,心中更加不安了,于是亲自前往探查。城门前那些扫地的百姓,
看得司马懿心中警铃大作。
这些所谓的“百姓”,个个精神矍铄,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非同寻常的气度
。司马懿立时认出,这些人分明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司马懿一眼就认出他们身上的军人气质,自己身为统帅,自然清楚这等气度不是普通百姓可有。那么,城门大开,难道不是诸葛亮有意引我们入城?此人向来谨慎,今日这般胆大妄为,只怕是设置了天罗地网,放长线钓大鱼也!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如果真有伏兵,他一定会设下一个天罗地网。他犹豫再三,最终决定撤兵。司马懿撤兵后,
诸葛亮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次是赌赢了。
空城计的精髓,在于利用司马懿的谨慎和多疑,诸葛亮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弹琴,表现出一副毫无戒备的样子。这一举动颠覆了一般人的思维逻辑,使司马懿怀疑这背后隐藏着什么陷阱。
在司马懿眼中,诸葛亮是一个精明谨慎的对手,
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展现出如此大的破绽。
而城门前那些“打扫街道”的百姓,是整场空城计更大的疑点。这些看似普通的百姓,其实都是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士兵,
他们在打扫街道的同时,其实是在暗中观察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
司马懿见到这些百姓,本能地感觉到了不对劲。
他认为这些百姓的存在可能是一个陷阱,用以引诱自己的军队进入城中
。
司马懿无法判断这些百姓背后是否隐藏着蜀军的伏兵,因此他不敢轻易进攻,只得选择撤军。
人生在世,聪明反被聪明误。司马懿此番上了诸葛亮的当,失去进一步击溃蜀军的良机。但放眼朝局,
司马懿处境岌岌可危,能逼退诸葛,对他而言亦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