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温铁军:为什么当年中国一定要上山下乡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1-03)600

温铁军:为什么当年中国一定要上山下乡

在中国,历朝历代从来不乏文人墨客,自然也不乏吟咏风月地环境。但文人大多向往自由,向往淡泊的生活。

要说大多数文人所追求的生活,那就要数陶渊明先生所描述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等等一幕幕世外桃源般的安逸光景。

恰好,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许多当时的人,都能够体会一把陶渊明先生那样充实而淡泊的生活。就在那一段时间,也培育出了许多后来各行各业的"大佬"。

比如商界大佬柳传志,文人画家陈丹青,还有莫言、王小波等等,以及许许多多的老戏骨、导演,如张国立、张艺谋等等。

可以说,在当时,知青下乡插队,是颇为流行的。而这些人的成功,都与那一时期,"上山下乡"的充实经历密不可分。

如今我们看来,还会感慨,那真是改变历史节点,孕育百花齐放的一次运动。但是知识分子不能参与专业工作,被要求农事劳动,这也与许多人立志读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

为什么当年中国一定要上山下乡呢?关于这个问题,聚焦三农多年的温铁军教授曾有过论述。

1、 何为知青下乡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的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直存在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影视题材,还有父辈的记忆里,使不觉陌生。

那时候,全国人都响应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纷纷下乡,参与农事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可以说,知识青年大多生于城市,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等都与农村相背离,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能够熬出头的,绝对可以做一番事业,事实也正是如此。

但是许多人,也因为格格不入,而受到伤害。相信这样的差异性,没有人可以无视,但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一定要开展"上山下乡"呢?

2、 起自于一次彻底的革命

温铁军老师认为,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根据实际国情所开展的运动。在中国推翻封建统治之后,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传入中国。

在后来,早期领导人根据苏联的指导,就是先发展资本主义,待进入工业大生产时期,再发展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无产阶级革命。

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一个事实,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根据西方的实际情况所设定的。而苏联本身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其经济基础就是工业化蓬勃发展。

可以说苏联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其根本性质就是"抄作业"。因为本身就是根据西方国家的情况所设定的,难就难在,中国也跟着"抄作业"吗?

中国是只有农民革命为主体的革命经验,不要说当时的近20年,就是近2000年,中国都是如此。

对于中国来说,当时根本没有经济基础去发展以工人为主体的革命。这就是一昧的拿来主义,而不具体国情具体分析,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

关键问题就在于,苏联人只会教你"抄作业",一些由苏联培养的领导人也是,难道没有人去以国情调整,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吗?

然而庆幸的是,在中国坎坷的革命道路上,终是出现了能够对应国情,正确做题的思想。

在延安山沟里,我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并作出农民革命的经验,引领中国走向了革命胜利的道路。

这场革命,有别于西方所谓的非暴力革命,更不同于曼德拉、甘地等不敢动西方资本经济基础的革命。这场革命,也真真地让中国有完整的经济 *** 。更不是国民 *** 一昧的希望某国扶持的"奴颜"行径。

3、 建国以后的危难时刻

自那开始,中国以国有化为基础,有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但是说回我们的经济基础,其实依旧是靠农村支撑的经济基础。

而当时国内经济薄弱,导致了工业化进程的举步维艰。外有美国的封锁,内有长久以来的国情阻碍工业化进程。

这时新中国找来了苏联的帮助,由苏联的资本支持,最后让农村的劳动力走向城市建设工业化。慢慢的中国的工业化走上了正轨,经济有了起色。

但随之而来的,是1960年苏联的撤资。当时的中国,其工业化就是因为依托苏联,才导致资金链断裂,工业化步伐停滞。这样的结果,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之后,城市开始出现大量失业人员,经济发展开始停滞。城市里满是无业的工人,农村里却尽是荒芜的良田。

既没钱又没粮,连维稳都成了奢望,如何谈经济发展。那无疑是新中国建立后最危难,最暗时刻。

旁有两个超级大国的封锁,内有一系列的后遗症正在酝酿。这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古国,若是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难续炎黄血脉。

这并非危言耸听,就连温铁军看来,当时主席号召上山下乡,就是一步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后生的险棋。万幸的是,主席的眼界,成功地将中国这盘棋局做活了。

后来响应上山下乡的劳动力,纷纷回流农村。而农村就有能力,承载中国的经济复苏,更让知青以及城市的失业工人,都能够有饭吃。

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就在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千年古国都是农业国家。资本积累全靠生产,而西方的资本积累,本质就是掠夺。

但是如今,掠夺的形式明显不适合当今的国际形势。而中国,也永远不会让渡 *** ,去吸引发达国家的资本投资。

而西方所谓的"抄作业",从一开始,在这个千年古国就是水土不服。只有顺应国情应对调整,才能够将这个国家变的更好。

在那些改变历史的节点上,中国真正的改变了历史节点,不是变的更坏,而是变的更好。因此,我们也可自豪地称自己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文明。

不得不说,如果每个时代都有同样的信仰,那么那个国家是会克服一切难关的。

正好,那个时代就有信仰,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也信仰那个可以一呼而天下应的伟人。在此,让我们向着先辈致敬,去爱护,去摆正我们的国。

文/南宫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1/566856.html

“温铁军:为什么当年中国一定要上山下乡” 的相关文章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崇祯帝不重用他的原因是什么?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崇祯帝不重用他的原因是什么?

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钱谦益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文人,位列“江左三大家”(另两位是龚鼎孳、吴伟业)之一,崇祯朝至南明时期,还成为了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他能成为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是因为天启朝时,东林党中的厉害人物被魏忠贤杀得太多,钱谦益得以替补上位。魏忠贤指使党羽王...

有哪些与甘夫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有哪些与甘夫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于逃亡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刘禅及甘夫人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三国时期夏侯惇曾被吕布挟持过,是怎么回事?

三国时期夏侯惇曾被吕布挟持过,是怎么回事?

所谓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绑架、劫持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港片里最常出现的镜头,在群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也曾经发生过一次有意思的“绑架事件”。吕布派人把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绑架了,到底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让我给家娓娓道来……曹操最信任的“二号首长”我们简单说一下夏侯惇在...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范...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