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为了抢回新疆和沙俄玩命打,为什么却轻易就放弃了外东北?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1-06)500

中国近代史上有记录的被列强瓜分的领土大概在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而这里面更大的一部分也最不被人关注的一部分就是外东北的土地,尤以《中俄瑷珲条约》为甚,此条约导致我国东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割让。

对比之下,清廷在西北收复新疆的故事大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左宗棠在新疆地区的积极作为也被后世所津津乐道。

但是作为清廷龙兴之地的东北为什么关注度如此的低呢,很少有中央 *** 主持的在东北的大规模收复战争呢?

01

地位不同,定位不同

西北和东北,虽然同样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中央帝国的领土定位中却又着巨大的区别。

这要从清朝的入关时说起。

我们熟知的那个故事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一气之下引清兵入关对抗李自成,因此才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并统治中国。但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清廷从来就不是偶然入主中国的,他的入主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

自1618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一直到1644年清军入关。这26年间清廷除了与明朝的战争外还做了很多的事情。

首先是降服了漠北蒙古,1634年林丹汗败退青海打草滩,不久就病死在了当地。领兵的多尔衮不仅获得了传说中的“传国玺”,还获得了蒙古大汗的称呼。

几百年来蒙古的大汗一直在黄金家族中传递,而这也是之一次由黄金家族以外的人担任蒙古大汗,在法统上清廷正式将蒙古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管理体系中。而自此之后的几百年里,蒙古地区始终是清朝军事力量的重要来源。

此后多尔衮又率军继续西进,青藏的喇嘛活佛为了讨好清军为其授予了“那多活佛”的称号。

不要小看这一事件,这正式代表在青藏地区的黄教也纳入到了清廷的统治体系中。清廷不仅是军事征服了当地,也充分利用了当地的黄教加强自己的统治。

自此,入关前的清朝可以说已经是集齐了满洲地区八旗为代表的组织力量、蒙古地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雪域高原的宗教精神力量的综合治理机构了。

集齐了这几点,清朝的入关可以说是迟早的事情。

此后在顺治和康熙年间多次册封“ *** ”和“班禅”,也标志着这一地区在中央帝国的定位主要是精神定位,是中央帝国统治体系中的精神力量的来源。

而清廷真正在新疆地区建立起稳定的统治是在康熙年间,一是击败葛尔单,二是利用此地限制沙俄东扩。

此时西北新疆地区在中央帝国的体系中正式被定位为战略缓冲区,也可以说是面对西部侵略的战略回旋地。

自此整个清朝的治理体系才算是完备。

中原的农耕区是他的经济来源,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为他提供经济来源。雪域高原是他统治各族的精神依靠,靠着册封 *** 和班禅发挥着自己的话语权。

蒙古地区的游牧铁骑是他的重要军事来源,这一点直到清末都是如此,清末还有僧格林沁率领数万蒙古军为其战斗的记录。

而东北地区则是他组织力量的来源,八旗的根基在此,也是统治阶层上层力量的主要来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区域的战略定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清廷在各个地区的力量投入也是不同的。

随着清廷入关,东北地区的组织力量已经内迁,当时的东北百分之九十的满洲人口都随着清廷入关,所以这一块地区的战略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作为帝国未来的退路所经营的。

这样一个定位当清廷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后也就变得可有可无,所以并不会投入过多的力量进行维护。

我们一直认为清廷是因为不想让 *** 染指他们的龙兴之地才不允许开发这里的,但根本原因还是这块地方在清廷的治理定位中发生了变化,没有必要投入力量来开发他。

相较于此,西北地区的战略定位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那里是中国陆地上对抗外部侵略的前线,是帝国最重要的战略缓冲区。

一旦丧失西北,那么 *** 自然不保,蒙古地区的统治力量肯定会向西迁移,而这动摇的是帝国的整个统治体系。所以收复新疆并不是简单的一城一池之争,而是维护帝国治理体系安全的根本,这一仗是必须打的。

02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东北地区在清朝的治理体系中地位没有西北重要,但也不意味着清朝就会轻易放弃该地。

想守和能不能守住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东北地区的地势可以说是自北向南的一块大平原。地势平坦,千里无险可守,而外东北地区更是如此。由于气候特点的原因更是终年冻土不化。这样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在此驻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维持一时的统治是可以支撑的,但要维持长久的统治是非常困难的。

不同于西北,西北地区经过历朝历代的充分开发,已经产生了稳定的中原王朝向心力,虽然环境恶劣但是有屯田驻军的基础。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就是依靠屯田兵的力量,可见两地的军事力量是完全不同的。军事投入而言是天差地别,外东北投入高收益低,战略地位也无法与西北地区相提并论。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东北地区显得重视不够了,战略定位不同和维护统治成本过高就是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还可能有面对的列强也不相同,西北地区主要是俄国,东北地区则是列强争夺的重点还要面对日本的军事压力。

这些政策在当时看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今我们国家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思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国家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68107.html

“清朝为了抢回新疆和沙俄玩命打,为什么却轻易就放弃了外东北?”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洪是曹魏宗族大将,武力值不低,甘宁是东吴大将,武力值也不低,东吴大将中,除了太史慈,甘宁当属第一,马超更不用说了,是汉末群雄之一,也是蜀汉名将,武力值在超一流名将行列。然而,在打曹洪的时候,甘宁二十合打败了曹洪,而马超五十合还没拿下曹洪,...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258年),字仲若,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

罗弘信是什么出身?他选择依附朱温是因为什么?

罗弘信是什么出身?他选择依附朱温是因为什么?

罗弘信祖籍长沙,晚唐军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乾宁三年(896年),河东军入侵魏博,不仅败于宣武军,连主帅之子李落落都被俘。宣武军把李落落交给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处置,以试探其态度。结果罗弘信立即杀死李落落,向朱温表示臣服。此前罗弘信一直在河东与宣武两镇之间左右摇摆,但亲近...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215年),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抗衡,引起天...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孙坚,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东汉末年将领、军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三国志》,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yin)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今天的河北迁安人。右北平郡、辽西郡两个郡在两汉属于幽州,两...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