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解放南京的军长,却不仅没有被授衔,甚至还有人提议审判他
他是解放南京的军长,却不仅没有被授衔,甚至还有人提议审判他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 *** 大部分主力被歼灭, *** 也实现了兵力、实力上的超越。
而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在宣布和谈之外,却积极扩军备战。最终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战役打响, *** 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渡过长江。
作为国民 *** 的首都,南京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毋庸赘述。解放南京也自然是当得大功一件, *** 战士们登上总统府前的那张留影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你同时也会发现在宣传上,对于解放南京的部队——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35军,却鲜有提及。
而导致其鲜有被提及的原因,即有它在1950年就被撤销建制的原因,也更与它的军长履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作为这样一个解放南京的部队的军长,他甚至也并未参加1955年大授衔。最后对他的安排上,毛主席也只得支持他到地方工作作罢。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沦落至此”呢?这当然与他的恶名有关。
而他就是吴化文。
吴化文生于1904年,祖籍山东掖县。自幼家境贫寒,16岁就参了军。
这与当时糜烂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而对于参军大多数人也只是当做糊口的营生而已,是以我们能从各种资料中看到彼时兵痞横行。
不过吴化文显然是幸运的,凭着勇敢和运气,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在冯玉祥手下当了团长,冯玉祥还让他去陆军大学念了书,毕业后在参谋部任职。
1930年,吴化文担任了第三陆军手枪旅旅长兼任济南警备司令。
26岁能当上如此重要的职务,可见他的军事才能是超出一般军官的。
抗战打响后,他曾经带领手枪旅在山东抗战。
但在1943年,他带领的部队战败,为了活下去,他投降了日军,摇身一变成为了日伪军第三方面军的司令官。
在日军的授意下,他带领部队在鲁中临朐一带扫荡,制造了多个“无人区”,成为当时公认的大汉奸之一。两年后,日军投降,眼看日本人靠不住了,他果断加入了蒋军,直接被改编为蒋军第五陆军,后改编为九十六军,归王耀武指挥。
1948年,济南战役打响,他眼看济南败局已定,于是在9月19日当天率军起义。他作为 *** 军的军长,直接率领全军起义,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影响。
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吴化文是深得老首长冯玉祥的真传的,倒戈如家常便饭。
不过囿于形势,也是为了鼓励更多敌军将领弃暗投明,毛主席还亲自写电文祝贺他发动起义,又紧接着任命他为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35军军长。
但是该任命却遇到了阻力,原因很简单——三十五军是起义部队和原鲁中南纵队合并组成的。原鲁中南纵队是一支有着老传统的部队,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就并入了这支队伍。一个曾经当过汉奸,投降过日本人,还加入了 *** 部队与 *** 战斗,打不过又起义投诚的人,又怎么“配”当英雄部队的军长?
不过组织自然有组织的考虑,如此安排也算是标杆,打样给一些 *** 军看,缓解他们的抵抗情绪。
如是改编后的35军就由吴化文担任军长,何克希担任军政委。
吴化文原来指挥的三个团,分别编入103、104和105师。每个师又有两个鲁中南纵队的团。
吴化文当上军长后,部队一直在休整(即有战备原因,也有不放心的原因),直到渡江战役前夕,他们才接到了作战任务。
当时粟裕指挥渡江战役的时候,并不打算让35军进攻,因为粟裕并不是很放心他,担心他一旦战败,影响大家的军心。因此只安排他带领35军策应其他部队渡江,同时和两浦地区的敌人保持接触。
其他部队打响渡江战斗后,35军进江浦歼灭外围之敌,从正面牵制南京守敌,至于是否过江,要等待命令。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战斗打响后, *** 很快就突破了防线,35军也快速击溃了江浦守军,占据了攻下南京的更佳位置。
粟裕和其他指挥员考虑再三,决定让35军去打头阵,于是他就成了之一个带领部队攻占南京的军长,出现了起义将领率先攻占南京的戏剧性一幕。
35军取胜后,粟裕担忧35军纪律不严,再三下令部队必须对城中居民秋毫无犯。
但粟裕还是有些担忧,于是安排24军接替35军驻守南京,一年后,组织也撤销了35军的建制。35军的部队拆开分配给了华东军区海军、衢州、绍兴军分区、杭州警备区。
虽然吴化文立了功,而按照军长级别和功劳,在大授衔时至少也可以捞个少将军衔,但这样的人生经历在军队里是很难被人容纳的,很多老同志也还是不愿意接纳他,甚至要求审判他。
好在吴化文也知道自己很难在部队留下,于是主动向毛主席请辞。毛主席问他:“是否在部队受委屈了?”他推说自己病了,无法再带兵了,毛主虚也心知肚明,于是安排他去浙江工作。
晚年的吴化文当过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省交通厅厅长,晚年的他也很少露面,没事就泛舟西湖粗茶淡饭,1962年58岁的他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