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逝世16年后,儿子说出一个秘密:其实我爸的遗嘱是改过的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头上裹着白毛巾,肩上背着大锄头的总理。
他叫做陈永贵,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却成为了深受人民爱戴,毛主席欣赏的好总理。
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奉献给了农民,临终前还将自己全部的遗产上交给了国家。
一直到他去世之后的第16年,他的儿子才在采访中透露出:
其实我爸的遗嘱是修改过的。
一, 出身农民,向阳而生
1975年,陈永贵作为代表来到了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周总理找到了他,并且向他表示中央想要任命他为国务院的副总理。
这让陈永贵非常吃惊,在他看来,国务院的副总理一定要非常有本领,有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更把控着国家的发展方向,身上系着万千百姓的幸福生活。
因而他惶恐的拒绝了周总理的这个任命,可是周总理却意外的十分坚持。
不仅对他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且告诉陈永贵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中央的决定,也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心愿。
不过即便如此,陈永贵的就职消息还是引发了一阵争议,首先就是他的出身和经历。
上个世纪初期,陈永贵出生在山西省的一个贫农家庭中,战争不断,赋税繁重,土匪当道……都让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
陈永贵所在的山西村落还地处山沟,环境十分的恶劣,涝灾和旱灾都是常有的事,路有冻死骨在陈永贵的童年都成为了常事。
因为吃不饱饭,陈永贵亲眼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被卖掉,父亲更是不堪重压选择了自杀,这些特殊的经历也让他从小就十分的独立并且早早的成熟起来。
陈永贵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相反,他还十分的积极乐观,对待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于改变整个农村的命运。
在他最无依无靠的时候,一位老人出于好心收养了他,这也让他心中常怀感激之情、
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陈永贵更大的希望就是能够看到家庭不再破碎,亲人之间不再分离,而要实现这个心愿,唯一的办法就是摆脱贫困。
陈永贵所处的这个村子名叫大寨村,是万千乡村中十分不起眼的一个,陈永贵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的了解,并且有意识的主动去学习农业知识。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永贵还带领着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反抗日本人,并且和八路军合作,作为村里面的“情报员”传递消息。
虽然陈永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人训练,也没有接受过马克思的洗礼,但是他能从八路军的言行中感受到,他们是真心为民的好军队。
受到他们的影响,陈永贵也非常期望成为一名 *** 员,为人民服务,在党中央的鼓励下,他组织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队,守护大寨村的和平。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陈永贵接受住了层层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 *** 员。
即便此时的陈永贵已经30多岁了,但是胸膛中的那颗跳动的心脏却依旧强劲有力。
至此,陈永贵更加的坚定的维护 *** 的领导,坚定了一定要让大寨村的村民重获新生,过上富裕生活的信心。
二,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1949年,新中国在欢呼声中正式成立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终于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从今而后翻身做主人,真正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寨村的村民也十分的高兴,不过,大寨村的问题却不只是地主土匪的欺压,这里不管是气候还是地理环境,都算不上是具有成为“鱼米之乡”的条件。
因为地处太行山区,能够耕种的面积其实是很小的,并且还不利于灌溉和运输,想要富起来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好在陈永贵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意识的去研究大寨村的地形地貌,虽然不懂得深刻的地理知识,但是胜在经验充足。
更加让陈永贵感到欣喜的是,国家为了帮助农村地区尽快的发展起来,还派遣了很多的专家来进行指导。
这如同及时雨一般让陈永贵兴奋不已,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去请教农业专家,并且非常细致的告知专家自己村里的实际情况。
专业理论加上丰富的经验,让陈永贵更加的事半功倍,因为陈永贵的积极表现,他还顺利的当选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
陈永贵明白这是乡亲们和党中央队自己的信任,唯一能回报他们的就是好好的为大寨村制定发展路线,让这座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那段时间中,陈永贵每天起早贪黑,白天上山下地进行考察,晚上还要复习相关的知识,还要挤出一定的时间去找专家及时的进行沟通。
陈永贵深知不能闭门造车的道理,所以有什么想法都要及时的跟专家进行反馈,以确保不浪费时间,很快在他的努力下,为大寨村制定出了一套平行梯田的 *** 。
在陈永贵之前,很多的山区就采用过梯田的形式来扩大利用率,这也给陈永贵提供了非常多的灵感和想法。
在此基础上,陈永贵结合了大寨村的地形,因地制宜。
凭借着陈永贵提出来的构想,村民们当年就进行了开垦和种植,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村民和陈永贵都惊讶的是,他们不仅成功的将粮食种活,而且年产量相比之前的竟然翻了一番。
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据,放在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这座荒山竟然能变成这样的宝地,一时间,大寨村的美名就在县里面乃至整个山西省都传开了。
山西省的相关工作人员也非常重视这件事,立马派出了人手去大寨村进行考察。
在看到大寨村焕然一新的景象后,省委对陈永贵是止不住的欣赏,回去就号召其他的村县都要像大寨村的人学习,还将大寨村的事迹张贴到了大街小巷,广为流传。
在很多村子还在依赖国家发展的时候,大寨村不仅靠着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丰收,而且还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一时间成为了农村中的榜样村。
值得一提的是,陈永贵所在的大寨村非但没有向国家张手要粮,甚至于还给国家交了一部分的粮食。
陈永贵也因此“出了名”,因为各地都想要学习陈永贵的 *** 和理论,于是省委便请求陈永贵能够到省内各地去做一些演讲,传授一些经验。
陈永贵没有推辞,他非常乐意能看到其他的地方也像大寨村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 ,从而实现丰收的愿望。
所以在演讲时,他好不遮掩的将自己的所有经验全部倾囊相授,陈永贵的演讲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不仅条理十分的清晰,而且很能够抓住重点。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本身出身农村,所以跟乡亲们没有什么距离感,采用的语言也是具有乡村特色的“土话”,所以乡亲们听起来非常的容易理解,也愿意听下去。
还有很多的农业专家也慕名前来,来学习陈永贵的 *** ,并且称赞他的演讲甚至比很多的大学教授还要好。
陈永贵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改变大寨村的决心。
此后,他并没有停滞不前,享受着名利光环,而是继续的研究大寨村的农业问题,想要让大寨村更上一层楼。
在闲暇时间,他还主动去参加扫盲班,认字读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 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陈永贵的名气越来越大,从大寨村传到了山西省,又从山西省传到了北京,毛主席也听说了他的事迹,并且对他大加赞赏,还称赞他是农业专家。
接下来,陈永贵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被选为了人大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会议,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的要邀请他一起吃饭。
陈永贵十分的欣喜,能得到毛主席的赏识,这是对他莫大的认可和鼓励。
在交谈中,毛主席还惊讶的发现,陈永贵的言语中蕴含着很多辩证法的哲学理论,而他却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思想教育,只能说陈永贵在实践中发现并且践行了马克思主义观。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陈永贵能有这样的觉悟,实在是不容易。
陈永贵在会议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着他的表现越来越突。
在他再次来到北京时,周总理便将党中央的决定告知了他。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相比起其他的副总理,陈永贵一来没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二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更是到了40多岁才参加了村里的扫盲班,这样一个人怎么能担得起一国的副总理呢?
可是陈永贵在农业上的造诣和贡献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甚至于在实践基础上比很多接受过正统教育的人还要优秀。
仅凭着他让他使得万千农民吃得饱饭这一点,就有资格担当共和国的副总理。
最终,陈永贵接受了中央的调令,但是他却表示自己不要高额工资,不要北京户口,自己的家里人也不能因为自己缘故而“沾光”。
上任后的陈永贵依旧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每天奔波在国家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即便是已经身居高位,陈永贵还是保持着自己节约简朴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在食物方面。
他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农民的位置上,更不想要给一路欣赏自己的毛主席抹黑,一直到退休,陈永贵都可以称得上一句兢兢业业。
陈永贵因为小时候贫苦,从小就营养不良,中年到晚年的这段时间又不断的奔波,所以身体状况一直不算好,身体落了很多劳力病。
在他临终之前,他始终想的都是土地和农民,还有主席对他的期待。
他对妻子说,自己走后,要将全部的遗产奉献给国家,自己干干净净的来,也要干干净净的走。
可是妻子却希望他能够留下一点钱来供孩子上学。
看着面前憔悴的妻子,陈永贵最终修改了自己的遗嘱,将3000元钱留给孩子,其他的依旧上交给国家。
这种一心为民,毫不顾己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他虽然不似其他先辈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旧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个值得百姓们纪念的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