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另一部史料中有答案:魏延确实没有反叛,诸葛亮也与此事无关,是谁要杀他?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10)850

另一部史料中有答案:魏延确实没有反叛,诸葛亮也与此事无关,是谁要杀他?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季汉军队回撤的时候发生了内讧,魏延不战而退逃入深山,最后被杨仪派马岱斩杀。

“谁敢杀我”是罗贯中替魏延喊的,魏延谋反是陈寿说的。陈寿的《三国志》在同一篇传记中出现了自相矛盾的记载,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当时季汉内讧,是有人要叛变,还是双方都想掌控兵权?如果真有人想谋叛,谋叛者是魏延还是杨仪?

我们细看史书就会发现,魏延脑后并没有反骨,诸葛亮对他也真是不错,魏延在伐魏大军中,是妥妥的二号人物,杨仪、费祎、姜维都比他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如果魏延想叛逃魏国,根本就没人能挡得住他。

有史学家说鱼豢的《魏略》比陈寿的《三国志》靠谱:陈寿在写书的时候夹带了不少私货,而鱼豢则比较有骨气,对曹操 、曹丕 、曹休 、夏侯惇 、何晏 、蒋济 、司马懿 、赵俨等人的阴暗面也敢揭露。

陈寿写《三国志》时挟私报复,在《晋书》他的列传中也有揭露:

“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訾人曰少之”,“訾”就是“非议”和“厌恶”,陈寿写《三国志》没有完全依照史实,所以在当时很是招致了一些批评。陈寿不是忠臣(历仕蜀、魏晋)也不是孝子(不以母归葬),所以他写的《三国志》,必须结合其他史料来看,才有可能探寻出真相。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关于魏延记载越看越乱套:他一方面说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另一方面又说魏延部下被杨仪的跟班何平一句话骂得四散而逃;一方面说诸葛亮病危时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秘密开会儿不带假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另一方面又说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陈寿不敢一口咬定魏延叛逃,蜀中文官代表蒋琬董允虽然站在杨仪一边,但也只是“保仪疑延”,并没有认定魏延谋叛。

魏延有没有反骨反心反意,《三国演义》是不足为凭的,甚至《三国志》也不可全信,我们只好从同期史料中去找答案,如果鱼豢《魏略》的记载属实,那么我们就离事情的真相不远了:

“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据《魏略》记载,诸葛亮病重的时候,是把军权交给魏延的,这跟魏延当时的军职比较吻合,也符合诸葛亮谨慎的性格:杨仪只是相府秘书长之一(长史,不止一个),而且根本就没有指挥经验和能力,撤军这样生死攸关的大事,只能交给魏延而不能交给杨仪。

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师伐魏,杨仪、费祎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军法官,降将姜维官微资浅也难当大任,诸葛一生唯谨慎,即使把兵权交给姜维,也不可能交给杨仪——杨仪和费祎应该只是“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而已, *** 统帅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把兵权交给魏延并进行了叮嘱:

“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

不让魏延轻易动兵,也显出了诸葛亮的谨慎:如果他不在了,魏延没准儿真会带着一万兵马出子午谷袭击长安。

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也能理解诸葛亮把兵权交给魏延还是比较放心的: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魏延率领偏师奇袭,而诸葛亮亲率大军开进,如果诸葛亮不在而魏延成了主帅,突击队队长就不好选了,而且魏延地位变了,眼界和胸襟也会开阔,不可能像当大将时候那样以身涉险。

《魏略》说得很清楚,而且也得到了其他史料的佐证:

“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魏延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曾经比诸葛亮和赵云高(一开始比赵云低,但后来居上),在信任程度上,也要超过马超黄忠。

刘备定西川、进位汉中王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的时候,诸葛亮是军师将军,赵云是翊军将军,熟悉汉末三国官制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四征四镇高于杂号将军,仅在四方将军之下,刘备的两块半地盘,自己守一块西川、关羽守一块荆州,半块汉中交给了魏延。

刘备信任并重用魏延是有原因的: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私兵家将,对刘备的命令无条件服从,而关羽和赵云有时候还会跟刘备唱一点反调,张飞脾气暴躁喜欢喝酒,魏延除了跟诸葛亮的大秘不合之外,也就“孤傲”是突出缺点,而孤傲恰恰是君王最喜欢的特点——这样的人忠君而不结党,“孤臣”比“权臣”更值得信任。

魏延的战绩,蜀汉文臣武将有目共睹,读者诸君也耳熟能详,船山先生王夫之(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 明清“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也曾感慨:

“魏延请从子年谷直捣长安,正兵也;诸葛绕山而西出祁山,趋于秦陇,奇兵也。高帝舍栈道而出陈仓,以奇取三秦,三秦之势散,拊其背而震惊之,而魏异是。”

当时的情况是魏强而蜀弱,诸葛亮和司马懿硬刚,比后勤补给和兵员补充,都远不是对手,于是诸葛亮伐魏就成了以攻为守武装 *** ,吃完了几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就撤兵。

兵者,诡道也。诸葛亮正道直行不能说不对,但是却跟《孙子兵法》背道而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诸葛亮并没有五倍于司马懿的兵力,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动进攻,岂不正中曹魏下怀?

诸葛亮把伐魏打成了消耗战,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很危险,但风险与机遇并存:魏蜀两国正面交锋谁胜谁负不用猜都知道,不出奇兵而想取胜,似乎也完全不可能。

魏延和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魏延不断晋升的官爵中得到结论:当时蜀汉阵营,指挥能力和军中地位,能超过魏延的并不多,连姜维也不行。

魏延被杀,姜维并没有成为军方首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掌握兵权的都是文官,蒋琬、费祎先后担任大将军、大司马,这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再出兵伐魏,蜀汉得以休养生息。

这样一想我们就明白了:魏延被杀,实际是蜀汉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的权力之争,也是主战派与主守派的博弈,姜维夹在两派中间,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如果姜维有话语权,魏延还真未必会被诛三族。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真正有谋反之心的事杨仪,但可悲的事当时力挺杨仪的蒋琬、费祎和董允并没有被追究责任,他们还能继续打压主战派姜维: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蒋琬费祎已经完全没有了进取中原兴复汉室的念头,他们的想法是被动挨打过一天算一天,只要还有西川和汉中,他们就可以喝酒下棋逍遥快活: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蒋琬费祎要是活在南宋,跟赵构肯定会有很多共同语言,而魏延相当于宋朝的哪一位,还真不好说,读者诸君熟读三国史料,对他肯定也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在文武之争中魏延获胜并斩杀杨仪费祎,姜维会站在哪一边?如果魏延掌控了蜀汉军权,他是会一心一意替先帝刘备兴复汉室,还是会造刘禅的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69492.html

“另一部史料中有答案:魏延确实没有反叛,诸葛亮也与此事无关,是谁要杀他?” 的相关文章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明朝皇帝大多数都平庸 明朝为何还能延续三百年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按照时间年限来看的话,秦朝15年,西汉210年,新朝15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朝37年,...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国宝(35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时期宰相,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受岳父谢安重用。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太元十年(385年),司马道子掌权之后,授秘书丞,...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民族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竭尽忠诚、鞠躬尽瘁者多如繁星,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辅佐幼主刘禅,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禄诱惑,宁愿赴死也不投降;还有屈原为了国家...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氏自高平陵之变以后便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的人为了争夺储位,兄弟相杀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多次谋害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毒死。而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关羽和张飞违抗军令都没事 马谡违抗军令为何会被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都是违抗军令,马谡被斩首,关羽、张飞却不杀,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在谁做先锋的问题上,诸葛亮违背了众人意见,选择了资历尚轻的马谡,命其统军前行。曹明帝曹叡得到蜀军北上的消息后,立马派出以“巧变”著称的老将张郃在街亭迎击马谡。马谡...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还不足一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24年9月7日,实习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炽终于转正,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工作,早已压垮了朱高炽的身体,这导致他在公元1425年...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