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杀时,作为湖广总督的父亲为何见死不救?
谭嗣同遇害时,作为二品大员的父亲谭继洵竟然毫无作为,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走上断头台。这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熟悉谭继洵的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去救自己的儿子。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21日,慈禧下令囚禁了光绪帝,并颁布训政令,接管了皇权,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天就宣告失败。
面对这个局面,变法派不甘心,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他们四处奔走,企图营救光绪帝。慈禧太后早有准备,她颁布懿旨,令刚毅对维新派实施抓捕行动。
得到报信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在有人的帮助下纷纷逃离,而谭嗣同却拒绝出逃,他说:“各国变法都是靠流血取得,唯有中国从来就没有因为变法而留学的,这就是国家不昌的原因,就让我做之一个为变法而流血的人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就这样,谭嗣同被捕入狱,并于9月28日遇害,享年33岁,与他同时与害的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在谭嗣同等人入狱后,很多同情变革的人纷纷出动,以各种方式试图将他营救出来,但就是看不到其父谭继洵有任何作为。
谭继洵不是普通百姓,他时任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官居二品,不缺人脉关系,连他的顶头上司张之洞都在积极营救“六君子”,为何谭继洵竟然无动于衷呢?
要解开这个谜,就得从谭继洵这个人谈起。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谭继洵是个苦孩子出身,5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母亲和六子兄弟姐妹。时人描述谭家的惨状时说:“其母悲之痛,又念膝下茕茕无依,常一恸昏绝,举室环哭,闻者堕泪。”
家贫出孝子,谭继洵只有12岁的大哥谭继升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在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谭继洵发奋读书,26岁考中了举人。
26岁才中举,看起来似乎真的不值得炫耀,但具体到浏阳县,谭继洵却是谭氏宗族的之一个举人,考虑到家境的困顿,他这个功名来得也着实不易。
中举不久,太平天国运动就爆发了,浏阳被搅得热火朝天,而谭继洵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为冲刺人生的顶点而日夜苦读,他一边在私书馆以教书谋生,一边为即将到来的会考而挑灯夜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咸丰九年(1859年),谭继洵如愿以偿,他高中进士,并获得了之一份官职——户部广西司主事,这一年他已经36岁了。
此后十七年,谭继洵先后任职于户部的八旗现审处、井田科、捐铜局、收铜局、捐输局、军需局、则例馆等部门,深得上司信任,多次受到嘉奖,因此被赏二品虚衔。
谭继洵的履历既平凡又复杂,说他平凡,是因为他所做的都是基层事务性工作,说他复杂,是因为他的岗位都是肥缺,极其敏感。
谭继洵可谓“在平凡的岗位上闪现了光辉的人格”,一方面他钻研业务,将琐碎的管理工作变成高效率,另一方面,他为官清正廉洁,通过管理手段杜绝了大量的贪腐漏洞。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上任之初,谭继洵就康概陈词:“农曹者,度支所总,国用民生所系也。善其职,诚有裨于世,顾非习掌故、达机宜者不能。”为此他读书万卷,竟然生生将自己逼成了“财经专家”。
在他的治理下,他所管理的部门“涓滴归公,举向日积习为之一新”。
这样的实干家官员其实正是大清最稀缺的资源,他说展现出来的才干,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足以闪耀史册。
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谭继洵出任甘肃巩秦阶道,期间他兴利除弊,为秦州的经济恢复和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谭继洵得到了上司兼老乡左宗棠的赏识和大力推荐。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光绪九年(1883年),谭继洵升任甘肃按察使,后来又升任甘肃布政使、陕甘总督,期间政绩一直很突出。
光绪十五年(1889年),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后来又兼任湖广总督,成为封疆大吏,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这一年,谭继洵已经66岁了,竟然在这个岗位又干了九年,可谓大器晚成。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的事,谭继洵的职业生涯或许延长到八十岁也未可知,然而,谭嗣同出事了,打断了他的“夕阳红”。
梳理完谭继洵的一生,我们就可以回答题干的问题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首先,谭继洵根本不敢救儿子
自古法律上就有“避亲”的条款,作为大清的官员,谭继洵如果出手就失去了公正性。所以,张之洞可以出手,谭继洵绝不敢有所行动,否则他就是徇私舞弊。
事实上,这种情况下,如果谭继洵出手反而会让事态恶化,弄不好不光救不了谭嗣同,还会将谭氏家族牵连进去。
另外,谭嗣同的罪名太重了,慈禧之所以下辣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维新派直接把枪口对准了慈禧,甚至有人提出抓捕慈禧,这就是慈禧的态度从支持变成清剿维新派的原因。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光绪皇帝被囚禁后,维新派又试图以暴力手段营救光绪,这就让他们站在了慈禧太后的对立面。别说谭嗣同,连光绪都差点遭到废黜,这种情形下,谭继洵有多大的胆敢救儿子?
其次,谭继洵没能力救儿子
谭嗣同等人入狱后,社会各界都试图搭救,但都失败了,假如谭继洵伸手,结果也一样,别看他官居二品。
其一、时间来不及。光绪被囚禁发生在9月21日,谭嗣同被捕发生在9月24日,六君子被杀发生在9月28日,整个事件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根本没有足够的营救时间。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其二、谭嗣同拒绝救援。谭嗣同原本是可以逃跑的,但他却主动“以血荐轩辕”。京城名侠,也是谭嗣同的好友大刀王五曾经买通狱卒,见到了谭嗣同,谭嗣同明确表达了向死的决心,这种情形下怎么救?
其三、缺乏营救手段。如果想要营救,无非是两个办法,一个是大刀王五的“劫法场”,二是张之洞的政治施压。大刀王五联络了众多的武林高手,最后还是没办法。张之洞也是如此,朝中的保守势力太强大了。请问谭继洵武能比得过大刀王五吗?文能比得过张之洞吗?
其四、谭继洵缺乏政治势力。别看谭继洵的职衔很高,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他只是个务实派的官员,连政治家都算不上,跟张之洞差得太远。他在京城任职时只是基层官员,朝廷里根本没有任何替他说话的人。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其五、谭继洵已经被监视居住。谭嗣同案发后,谭继洵受到牵连,之一时间就被罢了官,并受到监视居住,别说营救儿子,哪怕有只鸟飞进他们家都逃不过朝廷的眼睛。
最后,谭继洵营救的意愿也不强烈
这一点说起来很残忍,但是是就是如此,作为父亲,谭继洵当然想救儿子,但从骨子里,他不赞成儿子的举动,甚至憎恨儿子的行为。
谭继洵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他的履历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思想守旧,拒绝接受变革,死心塌地维护旧秩序的保守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谭继洵一生岁追求的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道路,太平天国近在眼前,他不屑一顾。全国掀起洋务运动时,他极力反对,其中他与老上司张之洞的矛盾就很典型。
张之洞一心想拉笼谭继洵参与他的洋务运动,但谭继洵一再拒绝,还多次拒绝在联署的奏疏上签字。
要知道,张之洞只是个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而谭嗣同则是个革命家,谭继洵连张之洞都接受不了,怎么会接受得了谭嗣同的行为?
谭继洵还是个谨慎胆小的人,当初他与张之洞矛盾重重,却也不敢公开对抗张之洞,这个性格注定他不会为儿子豁出一切。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虽然没有史料表明谭继洵与谭嗣同父子的矛盾,但以谭继洵的思想,爷俩肯定水火不容。所以,站在大是大非的立场上,谭继洵憎恨儿子的行为一点也不足为奇。
当谭嗣同遇害的消息传来,谭继洵的心情很悲痛,他悄悄给儿子写了一幅挽联以作哀思:“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应该说,谭继洵生不逢时,假如他早出一百多年,身处康乾盛世,以他的品行和实干的能力,他何尝不是名垂青史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