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李善长告老还乡,朱元璋为何狠心灭他全家
明朝洪武年间,出了大名鼎鼎的一桩事——1390年,68岁的李善长接连遭贬谪回老家养老,结果没想到在家过几天安稳日子,便被朱元璋给砍了脑袋,满城风雨,天下皆知。
要说杀个臣子啥的不算新鲜事儿,可李善长不一样,他非同小可!他是朱元璋嘴里的“大明的顶梁柱”,更是名副其实的大富豪,早就从朝廷隐退了,谁想居然还是逃不过朱元璋这一刀,可真是出人意料。
那么朱元璋为啥非得杀这位老者不可呢?咱们接着往下说。
首先来说,最明显的原因当然是李善长自大了呗。
大家都知道,功劳大的臣子不好当,何况李善长大哥还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简直让朱元璋看着碍眼。
朱元璋当年打天下的时候,给身边的几个伙伴儿发过誓,说“有钱大家花”之类的话。于是开国之后,跑到京城做官的人特别多,比如徐达、汤和、蓝玉和李善长等人,全都是安徽人。他们一帮人凑在一块儿,形成了一股势力,叫“淮西帮派”,头目自然是李善长啦。
身为“六公之首”再加上“淮西帮派”老大,李善长可谓是风光无两,身边全是溜须拍马的家伙。李善长也就在赞美声中,渐渐迷失自我,开始盲目自豪了。
譬如说,1390年朱元璋清理了胡惟庸的余党,看在面子上放了李善长的弟弟和外甥,只是撤了他们的职务。按理来说,这时候李善长该去道个谢才行吧,可他根本没去。
而后面的事情更是离谱,李善长还以为自己的功劳能保住他安全无虞,自信满满到甚至敢怨恨皇上。譬如在1390年的那次,朱元璋躺在床上生着病,满朝文武纷纷前来探视,只有李善长和他儿子没来。那御史也因此抓到了机会,弹劾他该罚。卧病在床的朱元璋只好狠狠地削减了他的俸禄。
然而,李善长似乎对此并不在意。认为只要别太过分,无论自己做什么朱元璋也只能忍气吞声。可见,他当时是多么的骄傲啊。
朱元璋也对他失望透顶,在公开场合再也没提过他是“大明之一功臣”。甚至在徐达死后,还特意把这个荣誉给了很谦虚的徐达,告诉大家谁才是真正的功臣。哎,可惜李善长一直没能醒悟过来,怨言还是不断。
这一堆小事儿累积下来,不知不觉就让朱元璋对他越来越反感了。
权力过于强大
李善长的自我膨胀确实让人火大,但这只是官方说法,真正的问题在于,他的权力实在太强了。咱们之前提到过,李善长就是淮西贵族的老大,直白点说,他的话几乎等于淮西贵族的声音。问题来了,当年的淮西贵族到底有多大的势力呢?
用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元璋去上朝,感觉就像回老家一样热闹”,你瞧,这些贵族的人数和权力都不容小觑。更加紧迫的是,淮西贵族不仅在朝廷里有人,连偏远的地方也有他们的影踪,这些人掌握着政局,甚至在地盘上也横行霸道。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怎么可能不感到威胁呢?
那时,还有个刘伯温站出来撑腰,浙江系才能与淮西对抗,可刘死后,朝廷已经没人能挑战他们了,朝廷几乎变成了李善长的家天下。
这种状况,谁能受得了?因此,刘伯温一走,朱元璋马上动手清理淮西贵族这一大家族,其中不少人都被朱元璋杀掉了。李善长也在计划中,朱元璋明白,只要搞定他,这些贵族就会人心惶惶,方便后面的处理。
本来呢,朱元璋并不想杀他,只想把他赶出朝廷,安安静静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没料到,李善长即使退隐乡里,仍在跟淮西贵族保持联系,比如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出钱请一些人帮他修房子,那些人正是淮西贵族圈子里的。所以说,事情败露后,朱元璋才会那么生气,毕竟李善长就是个定时炸弹啊!
私通胡惟庸
如果我们将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案结合来看,就会发现,李善长的死实际上是胡惟庸那件事儿的后续反应。胡惟庸身为明代最后一任丞相,他的势力盘根错节,强硬无比,而他能够坐上火箭般的职位,全凭李善长的推举和扶持。
然而悲剧的是,胡惟庸倒台后,朱元璋并未牵扯到李善长以及其他淮西贵族,只是轻轻给了他们一记耳光,提醒他们别瞎折腾。
可惜李善长并未从这个教训中学乖,胡惟庸挂掉之后,他竟然私藏胡惟庸屈膝蒙古的证据。等到李善长因为几个叛徒的背叛,这个证据被元璋抓住后,一切都暴露无遗——胡惟庸早就准备谋反,而且李善长明知却隐瞒不报。
结果,朱元璋气坏了,立马下令砍掉李善长的脑袋,还诛了他全族70余口,唯有他那儿子李祺逃过一劫。李善长的传奇之路就在这儿画上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