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的时候,威震八方的杨家将为何没有出来挺身救国?
北宋灭亡的时候,威震八方的杨家将为何没有出来挺身救国?
因为北宋根本没有给任何将领任何机会去和辽国决一死战
首先,杨家将自杨业之后已无名将(国家栋梁型)
其次,因为二帝及朝廷的选择是求和而非迎战,即使如小说中佘太君及女将们真的存在,也没法上战场保家卫国
杨业其人,并非是为奸臣所害
杨业的确一生忠烈,这是必然的。作为北汉名将,与宋朝对峙多年,直到北汉灭国,都不肯投降,还是宋太祖爱才,让北汉皇帝去劝说杨业投降,最终才投入太祖麾下
虽然是降将,但杨业却很负责,不仅得到太祖重用,一直以来都守卫边疆,并且提出很多有建树的想法,是抵御辽国的重要将领
不折不扣的国家将才,这个评论不为过
只是,深为其他边将所忌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是降将还如此受重用,被嫉妒很正常
后太祖突然驾崩(斧声烛影)赵匡义上台,是为太宗
雄才大略的太宗兴兵伐辽,却没有太祖的霸气
北伐辽国过程中,太宗受伤,随即下令立刻撤退
撤退途中,杨业因为一场战争死去,但却有多个版本
一说由于将领之间的猜忌,也可以说是嫉妒导致杨业最终身死
当时,杨业主张不要一味撤退而是寻机反扑,结果身边其他将领反而质疑,最后激将法羞辱杨业,重提降将一事
性情忠烈的杨业一心求死,随即引兵反击势头正旺的辽兵并告知主将潘美寻求援护,计划在某处进行伏击
而事情的发展也如杨业判断,的确如果有援兵赶到埋伏,必然大胜
但潘美却未援助一兵一卒,力战被俘的杨业最终绝食而死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版本
杨业贪功冒进,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问题陷入重围,但也与潘美计划伏击,潘美本意不愿舍弃杨业,却因其他将领的不配合,为了大局无奈撤兵,杨业最终不屈而死
总之,杨业的忠烈,是无可厚非的
而潘美则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一说潘美实则是将帅之才,放弃杨业是无可奈何,目的是保全大局,丢车保帅
另一说是因为他虽为主帅却也被其他边将所制约,在其他人不配合的情况下(嫉妒杨业),他也无法施以援手
实际上,无论如何他都不应该成为《杨家将》中奸臣潘仁美的典型
他也是一个爱国将领,无论是否在此事有过错
杨门后人——忠义仍在,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杨业死后,历经数代皆为宋朝武官,其中七子共战实为虚构,而其中杨延昭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北宋靖康之难时,杨业后人中杨文广尚存于世(武将且能带兵的)但至死也未得重用
倒不说是杨家将不作为,而是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实在不是一个好国君
宋朝重文轻武是不假,但一味的被奸臣所误,不抵抗求和的政策导致国家被灭,无数精兵强将无法作战,才是真正败亡的关键点
如若宋钦宗宋徽宗二人能坚守信念,号召四方勤王,天下未必会一朝尽失
一如宗泽、李纲都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
哪怕北宋灭亡后,此二人都成为辽国极为头疼的对手
一度在二人身上吃尽了苦头
更不用说后面成长起来的韩世忠、岳飞
可反观我们的那几个皇帝,不是艺术家就是摇摆不定的软蛋一枚
一味的退让求和,就算杨业在世,也无力回天!
更何况,他的后人就算有心杀敌,能力如何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