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为什么守城士兵宁愿用石头砸,也不愿意推倒梯子呢?
前言
如今,我们从影视剧中能够了解到,古时每逢战事,攻城士兵都会扛起攻城锤用力砸城门,还会利用攻城梯爬上城楼。
因为只有两者相互配合,一唱一和,才能更加高效的达到破城的目的。
而在战场上,那数万人的呐喊声和漫天的剑雨看的人们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跳进电视机里奋勇杀敌。
可当大家看到守城士兵费劲力气拿大石块向下砸的时候,忍不住产生一些疑问:费这么大劲干嘛呀,直接把梯子推倒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其实,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啊!一劳永逸的事情谁都想干,可实力不允许啊。
改造云梯
在古时,武器可没现在这么先进,想要赢得战争,就要靠人力,手持兵刃在战场上拼杀。
那些士兵哪个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又有多少父母妻儿在等着他们回家?
当那些守城的士兵为了推倒梯子露出半拉身子在外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他会变成活靶子,最后被人拽回来的一定是个尸体了。
况且,这还只是最原始的梯子,单纯的架在城墙上。
要是换成先进的云梯车呢?
要知道,战场之上,攻城一方的战损一定是会高于守城一方的,说是10:1也不为过。
可在那时,人力也就是战力,为了避免过多的损失战力,人们开始尝试对攻城梯进行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攻城梯更是在木匠大师鲁班的改良下,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战斗力。
它不再是单单一个梯子的模样,而是给它配备了车轮,称重台包括一系列机关等。
这时我们再叫它攻城梯怕已经不合适了,而是该叫它云梯车。
这样一来,那单薄的如同竹竿的梯子,也就是一些影视剧中那所谓的木梯,便被无情的淘汰了。
被鲁班改进的云梯车对“力”的利用更为巧妙,它可以利用惯性猛的将云梯上端甩到城墙之上。
云梯顶端,装配着有结实的倒钩,能准确的勾在城墙之上,使云梯更加稳固。
而且,云梯底端留与地面的夹角很小,再加上顶端一般设计的非常重,想要依靠人力将其推倒几乎是不可能的。
届时,要么选择出动十几二十个人搭成人梯尝试着推一下,要么就只能开着现代的坦克过去一炮给轰了去。
虽然这是简单的一句玩笑话,但放在当时来说也不算夸张。
除此之外,一些云梯车还设计有本身的防御体系。
在古代战场之上,没有那些范围杀伤包括强势的现代武器,那么机关就成了进攻和防守的一大杀器。
一般的云梯车都会设有机关,一旦云梯被推到了一定角度,其中的齿轮就会直接卡死,任谁也无法推动分毫。
这时,除了将云梯一刀斩断,便没了别的办法,可那时谁又能拥有这等神通呢?
而且有些云梯车还会在车尾部分加上盾牌,这导致城墙上的弓箭失去了一定作用,想要破开这个防御,大石块自然就成了一个优选。
但是,搬运大石块对战士们的体力消耗很大,更何况,一场战斗中要用到成百上千的石块,所以有些时候,从云梯上跳到城楼的士兵攻击力更强。
再加上,云梯车四周一定会布防许多弓箭手,只要上面往下扔石块,必定会漏出头来,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成了活靶子。
所以守城最难的一关便是云梯了,只要能将其阻挡在外,城便破不了。
但如果攻上了城楼,这城便算是破了。
要是不举白旗,就只能等着被屠戮殆尽。
那么,有了这样的云梯车,守城士兵就只能束手待毙吗?自然不是。
破敌之法
云梯车的弊端还是很多的,毕竟,云梯车的体型那么庞大。
它们一般都是用木头制成,这样一来,投石机就成了它们的克星。
当然,凡事都讲究对症下药,木头怕什么呢?
所以,如果再往石块上抹上火油,只要命中,一般都会让云梯车丧失战斗力。
后来,那些守城士兵也就不怎么去浪费体力推云梯和砸石块了,直接推着投石机上来,一发火弹摧毁它!
就算真的是有漏网之鱼,等到云梯架到了城墙上,那也有着其他的应对之策。
那时,守城将士们通常会选择火攻,先在城墙备上火油,等到战事打响,便将火油浇在云梯上,一把火烧下去。
尽管有些时候无法直接毁掉云梯,但也能阻挡一阵时间的攻势了。
战场上的机会往往就是稍纵即逝,一些影视剧镜头也是这么演的,角色愣神的一刹那,一柄枪头就从后方捅了过来。
这放到任何时候都是在理的,所以,在那个时刻,考验的就是将士们的应变能力了。
可以说,谁能抢占先机,谁就已经赢了一半了。
不过总有些勇士会不顾性命的往上冲,因为在古代,立战功是加官进爵最快的方式,没有之一。
为了能让自己家族扬眉吐气,战场上的那些人就跟打了鸡血一般,不要命的往前冲。
不过尽管如此,攻城一方的伤亡一定是守城一方的几倍之多。
毕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手举盾牌,攻城士兵在攀登期间,一定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只有登上了城楼,才能有一战之力,这便是战争的残酷。
结语
后来随着时代的更迭,云梯车也逐渐的开始改朝换代。
为了能让其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能力,人们将其改成了六轮车,遇到投石机可以更加巧妙的应对,前后左右都可以闪避,相比之前只能单一的前进后退,简直不要方便太多。
后来,更是有人将云梯车改良成可折叠式,对于那些高度不一的城门,则有着便利的用途。
确实,我们中国屹立至今,出现了数不尽的能人,这些人无不展现了古代人们无与伦比的智慧,除去梯子,有很多古时创造出来的东西沿用至今,当真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