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要在老家留一套房,到了晚年,你就懂了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1-26)530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背井离乡。

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随迁,去子女生活的城市。

很多人,举家搬迁,然后把老家的一切都处理了,不留痕迹。

也有一些人,不管走多远,仍旧在老家有房子,就算锁起来,也要修建好。

也许我们会认为,老家的房子锁起来,没有什么用,也是爱面子罢了。

俗话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天下到处是泥巴,但是故乡的泥巴和异乡的泥巴,还真的不一样。要不然,也就没有“水土不服”这一说法了。

时光荏苒,我们都七老八十了,再去看老家建房这件事,就明白了,房子的作用很大。

01

老家,是子孙的根。

小说家曹雪芹,小时候住在南京,祖父、父亲都做官。

后来家道中落,南京待不下去了,就去了北京。因为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

祖辈预留的房子,是关键时候,就是子孙的退路。

再看清朝的曾国藩,不仅弟弟在老家修建了新房子,他和夫人商议后,也回家另外修建一栋房子。

夫人和儿子曾纪泽亲自挑选地段,不仅建立了房子,还有庄园。

曾国藩要求,按照侯府的规格,建立富厚堂,其构想是“房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

虽然富厚堂,曾国藩一辈子都没有住,但是到今天还在,子子孙孙走再远,都会到这里寻根。

在老屋里的东西,见证了家庭的辉煌。更重要的是,万一有兵荒马乱,在外头待不下去了,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容身。

从这些年看,很多中年人,也不会到老家长住了,但是清明节会去扫墓,也会打开老屋的门,拿锄头镰刀。

有了老屋,也就有了落脚的地方,能做一顿饭,休息一阵子。

若是没有老屋,也没有祖坟,那老家就彻底放弃了,子孙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遇到人生更低谷,不知道要归哪里去。

老屋是老家更好的见证,若是没有老屋,可能到处是一片茅草,生活的痕迹也不见踪迹了。

02

房子,是晚年的福气。

唐朝诗人贺知章,做官几十年,但是他老了,仍旧坚持回到老家去。

我们熟悉他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就是他回老家的真实状况。

其实,这句诗还有接续,那就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人老了,看看门口的湖水,柳树在风里摇曳,那就很幸福了。

若是没有老屋,应该是没有看湖水的心情。

明朝功臣刘伯温,看到天下太平后,就告老还乡,因为青田还有他的一亩三分地。

诗曰:“买条黄牛学种田,借间茅屋傍林泉。”

一把年纪了,还能种地,在草屋里休息,听一听流水的声音,这是何其快乐?

当然,人老了,回老家不仅仅感受诗情画意,还有可能是因为大家庭的缘故。

我的三舅舅,长期在乡镇工作,也在县城买了房子。

后来,子女都结婚了,三舅舅的房子被儿子占有了,做了婚房。

当三舅舅退休后,和儿子儿媳一个屋檐下,住了几个月,矛盾马上就来了。

儿媳认为,家里人多,开销大,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舅舅果断回老家居住了,有瓦房,还有两亩果树,自己有退休金,也乐逍遥。

是的,人老了,不要看子女的脸色,就要预留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们没有大本事,不能在大城市买养老房,那么老家的房子,就是首选。也许老家条件不太好,但是周围的人,都乡里乡亲,也熟悉了,能互相照顾。

风景都很熟悉,日子就过得亲切了。

人老了,最难是“色难”,这个问题不要坐等子女处理,要老人自己找 *** ,去老家,和子女保持距离,未尝不可。

03

房子,是家庭的风水。

我们看过很多家训,无一例外,都写了和房子有关的句子。

《朱子家训》里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家训的来源,多半是大家族的人,聚集在老屋里,一起总结出来的。

很多大家族,在逢年过节会聚会,也是老屋里。从而家风就一代一代往下传。

在城里的楼房和酒店里,是总结不出什么好家训的。大家在酒店,吃吃喝喝,常常忘了正事。

明朝的思想家袁了凡,和老家的乡亲交往很深,写《了凡四训》的时候提及了52个当时有名姓的人物,家乡的人就有十几二十个。

后人评价《了凡四训》:“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

老屋里有老物件,老思想,可以教育晚辈。一些不听话的孩子,在祭拜祖先的时候,会觉得羞愧。

按照迷信的说法,一个年轻人走大运,就是“祖上冒烟”。也牵扯到了老屋的地理环境,还有家族的教育等。

当我们知道,自己来源于某个大家族,祖屋在哪里,也能约束自己,不要给祖先蒙羞。

04

老家,不仅仅是体现在户籍本上的籍贯上,更要有实物见证,有条件的话,还得去看看。

一个小院,一栋老屋,几亩土地,不一定很大很奢华,但是可以让灵魂有地方栖息。

在此也不建议大家耗费大量的金钱去打造洋楼,四合院等,只是简单地修缮老屋,常常去老家去整理屋前屋后的环境,总是有必要的。

无论走多远,无论在何方,当我们老了,在老家看看夕阳,听一听晚风,生活更有滋味。

一代一代的人走了,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人是短暂的,家是永恒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1/575800.html

“为什么要在老家留一套房,到了晚年,你就懂了” 的相关文章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太高抬诸葛亮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被妖魔化的周瑜三国时期,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是谁?魏、蜀、吴三国都有一位,魏国的是郭嘉,死时才37岁,蜀国的是庞统,死时才36岁,而吴国便是周瑜,也是36岁。这三人的死,对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打击都相当...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对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刘备早年虽被人尊称为“刘皇叔”,但其境遇比较悲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却始终没能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不世之才诸葛亮。在诸...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还不知道:韩信被杀,除了功高盖主,后世还流传了五大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史称“兵仙”,他的一生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带兵以“多多益善”闻名,战场上屡次出奇制胜,是我国历史上神将的代名词,智慧和狡黠的化身。但是韩信也是另一个成语的代名词,这个成语叫做“狡兔死、...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