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一生更大遗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错过另一位绝世高人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2-01)740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的次子刘琮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之下投降了曹操,在投降的队伍中曹操遇到了一个高人,几经了解后,曹操大吃一惊,感慨地说:我要早得此人,恐怕早就平定天下了。

于是,曹操打算将这个人聘请到身边,成为自己的高级谋士。非常遗憾的是,这个高人不久便因病离开人世,让曹操惋惜不已。

其实更该感到遗憾的应该是刘备,他在曹操之前就已经与这个高人相遇;如果得到这个高人,他恐怕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绝对不会在三国争霸中垫底。

只可惜,刘备终究是错过了。

无论什么时候,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楚汉争霸时,刘邦什么本事也没有,单挑的话,十个他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项羽也知道这一点,曾经在阵前提出单挑,刘邦自然不敢应战。但是因为有了萧何、张良和陈平,力可拔山的项羽却四面楚歌,在垓下走到了绝路。

三国时的刘备也是如此,一个卖草席的小贩,因为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如果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可能一辈子带着关羽、张飞寄人篱下,创建蜀汉更是连门儿都没有!

然而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一个人比诸葛亮的才华还高,刘备在请到诸葛亮的同时,却和这个绝世高人擦肩而过!

那么,这个高人到底是谁?刘备为什么错失此人?

大家知道,美国有个硅谷,科技人才云集,在三国时期,也有个类似硅谷的人才聚集地,那就是颍川。

颍川,是一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记载,轩辕黄帝和大禹就是生在颍川,战国秦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咖,韩非、吕不韦、张良、晁错等,也是颍川人。

不过历史上颍川的巅峰时期,应该说是的三国、两晋时期;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天下英才,有二人之一出自颍川。

这主要是因为,颍川(现在的河南禹州)距离东汉的首都洛阳很近,只有一百多公里,这里相对安静,却又不失偏僻,成为名士向往的地方。

更主要的是,跟文化底蕴有关。

我们知道隋唐之前,科举制还没有诞生,门阀政治大行其道,一代为官,世世代代都会跻身权力高层。

在汉代,颍川有四大家族:钟、荀、陈、韩,他们当地最富有、也最有名望的家族,家族中诞生的名人相对较多。

在四大家族的影响下,其他家族也出了不少名人。

三国时期颍川出了八个最有影响的人,他们是颍川名士的代表人物。

钟会,司马懿的得力干将,人称魏国张良,他不仅粉碎了曹髦的夺权企图,还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最后又和邓艾一起终结了蜀汉。

钟会是颍川人,钟氏家族是颍川的名门望族,钟家出的优秀子弟不止一个,还有个人才叫钟繇,他是曹操的重要干将,出任司隶校尉,主要镇守关中,功勋卓著,累迁前军师。

才华盖世,让曹操垂涎三尺,为得到他不惜使用下三滥手段绑架其母,然而他到了曹营之后一言不发,让曹操枉费心机的徐庶也是颍川人。

曹操赤壁之战中遭遇败绩,灰头土脸,差点把命丢了,当时他感慨地说:“如果郭嘉在的话,我就不会流落到如此地步。”

曹操所说的郭嘉,也是颍川人,只可惜短命,不到四十就去世了。

因此,都说郭嘉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其实不然。

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另有其人,不是郭嘉,也不是荀彧,而是一个叫戏志才的智囊。

董卓横行的时候,他就对曹操说,此人不必过虑,他肯定死于小人之手。曹操发兵攻陶谦,让陈宫和张邈二员大将留守兖州的时候,又是此人说,陈张二人不能信任。曹操不以为然,结果二人勾结吕布抄了曹的后路。

曹丕当皇帝之后,还说:我要是有戏志才该多好。可惜,戏志才英年早逝,让曹操伤心欲绝。在戏志才临终前,曹操哭着说:“你走了,我怎么办?”

戏志才安慰道:“你可请荀文若出山。”

“荀文若之后呢?”

“荀公达可以胜任,做你的智囊。”

这里说的荀文若是荀彧,荀公达说的是荀攸,二人还是亲戚,他们后来都成为曹操集团的重要谋士。尤其是荀彧,为曹操勾画出统一北方的宏伟蓝图,制定出超人的战略,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这二位谋士,均来自颍川,都来自那里的名门望族。

三国后期曹魏重臣,“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也出自颍川。此人满腹韬略,眼光独到,他早年曾邂逅刘备,得到对方赏识,被聘为豫州别驾。上任不久便给刘备出了个金点子,当时陶谦病重,临终前把徐州交给刘备。

刘备起兵之后他四处漂泊,没有一个根据地,陶谦死后自然是欣喜若狂,打算去接收。没想到陈群迎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徐州是一块肥肉,但是吕布也垂涎三尺,这小子不会甘心,肯定要搞事。

可是刘备经不起诱惑,还是去徐州上任,结果被吕布联合袁术,打得落花流水。刘备这时候才想起陈群的话,但为时已晚。后来陈群投靠了曹操,成为曹丕时期的曹魏重臣。

由此可见,颍川正是出人才的地方,可以说是谋士批量生产线。

需要指出的是,刘备错失的那个高人,也是颍川人,才华不在上述几人之下。

那时候的名士大都有个号,诸葛亮的号是“卧龙””,庞统的号是“凤雏”,此人的号为“水镜先生”,真名司马徽 ,字德操。

看到这里,你也许谁说,这个司马德操跟司马家族有没有关系?因为司马懿也是同时代的人。

司马懿是河南人不假,但是他来自河南北部,温县人。司马懿的祖上非常牛,在周朝时期就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历经秦汉,千年不衰。不过司马德操没有显赫的家世,或者说出自名门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忽略了。

即使司马徽真的没有来历,也不妨碍他的成就,英雄不问出处,名士的学问也不以出身来衡量。

司马徽才华横溢,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是妥妥的治国安邦之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刘备第二谋士凤雏,对司马徽敬重有加,曾经亲自去拜访他。

庞统是荆州人,荆州距离颍川将近两千里,当时别说高速,就是公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就是马车,旅途的艰难可以想象。然而庞统却不怕旅途劳累,千里迢迢去拜访,足见司马徽的学问,远在庞统之上。

庞统远道来访,让司马徽十分感动,二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众所周知,庞统是刘备麾下主要谋士,既然二人是好友,他有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徽?

其实,庞统能成为刘备的谋臣,还是司马徽推荐的结果。

不仅司马徽,就是诸葛亮,也得益于司马徽的推荐;原因很简单,司马徽的才华更高,名气也更大。

司马徽为何要向刘备推荐他们,而不是别人?当时天下名士多得很,为何不推荐别人?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卧龙和凤雏都是司马徽的学生。

史书上没有记载司马徽的年龄,也没有说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拜师司马徽。但是诸葛亮去世于公元234年,庞统去世于214年;庞统是意外死亡,诸葛亮算是寿终正寝。而司马徽比诸葛亮早去世26年,这足以说明他比后者的年龄大得多。

这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为北伐操心,是被累死的。而司马徽是个隐士,隐士大多长寿,这说明他至少比诸葛亮大了三十岁。

从年龄上看,司马徽有可能是二人的师傅,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学生。这也说明,司马徽的才干在二人之上。所以说,刘备如果得到此人的话,肯定会取得更大成就,不会跑到蜀中。

那么,刘备为何不聘请司马徽,或者说司马徽不毛遂自荐,跟刘备干事业?

有人说,司马徽淡泊名利,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一心想当个隐士,因此没有成为刘备智囊。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司马徽也动过干事业的念头,只不过他的外貌实在太平凡了,被人忽略。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也网罗人才,他设立学校、学官,贴出告示,表示要寻求天下名士。

司马徽听到这一消息后,带着一筐子书,坐上自己的骡车上路,风尘仆仆来到荆州襄阳。可是他跟刘表接触之后,觉得此人心胸狭隘,干不了大事,是烂泥巴不上墙,不值得辅佐。他没有被重用,也不想被重用,就在那里闲居起来。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追杀,走投无路,不得已来到荆州,投奔刘表。

这时候的刘备非常郁闷,也很灰心,他搞不懂,我有张飞和关羽两员大将,为何干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事无成,被曹操追着打,连个落脚点都没有.

想来想去,他明白了,原来是曹操身边人才济济,自己身边没有谋士。这时候,他听说了司马徽,便去求见。司马徽告诉他,我有两个学生很了不起,一个叫卧龙,一个叫凤雏,这二人你得到一个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潜台词很明了:我学生都这么了不起,如果你重用我的话,那更是大有作为。

刘备似乎没有想到对方话里的含义,或者说是想到了,看到对方年事已高,觉得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所以就直奔南阳,去找在那里种地的诸葛亮,将其聘请为首席谋士。

后来,刘备又聘请庞统,作为自己的“次席”谋士。因此,刘备也错过了司马徽,没有成就大业,这说明刘备还是缺乏战略眼光,不能慧眼识珠。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徽说得太绝对了,让刘备忽略了自己。司马徽的原话是:&34;,这让刘备觉得,我聘请诸葛亮这个小伙子就可以了,要你这老头子干啥。

其实人家司马徽当时还说一句话:&34;,子初、孝直分别是刘巴、法正,二人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却是益州集团的领军人物,对发展蜀汉经济,维护蜀汉稳定起着诸葛亮无法起到的作用。

可惜二人都不长寿,影响到了刘备霸业。

司马徽既然这样说,肯定有补救措施。不过刘备水平有限,不可能预测未来,听了也没有多想,忽略了司马徽的存在。

这也不能全怪刘备,司马徽穿着太平常,足蹬草鞋,身穿补丁衣服,也不理发,不注重仪表,看起来跟一个叫花子一样。刘表曾经让自己的儿子刘琮去见司马徽,刘琮这小子看不起人,就让随从先去问司马徽是否在家。随从看到一个糟老头在干活,就上前询问:“司马徽在家吗?”

老头放下锄头说:&34;。随从听了破口大骂:“司马徽会是你这样子?说你是奴仆的话我还相信。”

诸葛亮虽然也是种地的,但是人家仪表不俗,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就是说司马徽不善于包装自己,让刘备看走了眼;如果是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刘备也不会错失。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奠定了自己的霸业,但是却看走眼错失了另一个绝世高人即司马徽(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本来是想帮助刘备的,只不过他太过低调,不注重仪表,让二人失之交臂,这说明包装太重要了。

同时这也说明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是会吃亏的。

借鉴资料:《三国志·襄阳记》《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78047.html

“刘备一生更大遗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却错过另一位绝世高人” 的相关文章

汉文帝在位时期讲究无为而治 汉文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汉文帝在位时期讲究无为而治 汉文帝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在位期间真的什么都没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虽然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但他在位期间,却并非真正的‘无为’,反而是政绩特别大,贡献特别多。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还不知道:清朝遭人诟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雍正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雍正呢,历史上文治武功强于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数,可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和士绅集团拼个你死我活的,开罪天下读书人,最后还能干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这份勇气...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明崇祯四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冯胜是什么人?朱元璋为何容不下他?

冯胜,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时开始,陆续封赏了一批功臣,其中,有九位功臣封了国公的爵位(死后最封国公爵位的不计)。这九位公爵被朱元璋干掉了四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时为上虞县令,后升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太守。孙休即位,征召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三年(260年),力主建丹杨湖...

雍正作为康熙和乾隆中间的皇帝 雍正名气为何比不上两人

雍正作为康熙和乾隆中间的皇帝 雍正名气为何比不上两人

还不知道: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得很委屈。任何一个盛世都符合一个特...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的序曲,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一生的巅峰是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将曹操吓得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于禁投降了关羽,庞德誓死不降,庞德曾一箭射中关羽,占了上风。试想,如果关羽把庞德打趴下...

曹魏皇帝要是杀掉司马懿 曹魏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曹魏皇帝要是杀掉司马懿 曹魏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对杀掉司马懿就能解决问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代领导人,也是开创三国时代的第一位君主。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己后,刘备孙权也纷纷效仿曹丕称帝,由此三国时代正式拉开序幕。曹丕作为一位君主,在内政和军事方面还算是合格的。虽然在任内没有取得什么军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