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24功臣中,为何尉迟恭排第七,李靖排第八,秦琼倒数之一?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下诏让大画家阎立本画出24位功臣画像,藏于凌烟阁,这是模仿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与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来纪念功臣的,不同的是:云台二十八将是以开国功臣的军功来评定的,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麒麟阁十一功臣则是以功绩来判定的。
军功是可以量化的,比如攻破多少城池,斩敌多少,俘虏多少,都有数字可判定的,功绩是无法量化的,只能以个人感受来评价,唐太宗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靠个人感觉来评的,功臣的顺序有着严格的排位,不是随便排的,而是按功绩多少来排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以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序:
之一位: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第二位:司空、凉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
第三位: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第四位: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第五位: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第六位: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第七位: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第八位:特进、卫国公李靖
第九位:特进、宋国公萧瑀
第十位: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第十一位: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第十二位: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第十三位: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第十四位: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第十五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第十六位: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第十七位: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
第十八位: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第十九位: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第二十位: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第二十一位: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第二十二位: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第二十三位: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勣
第二十四位: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这二十四人中,文臣有: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萧瑀、虞世南。
武将有:李孝恭、尉迟敬德、李靖、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琼。
长孙无忌排之一
从分类来看,武将明显多于文臣,这是因为开国之初,战争较多军功也多;但从排名来看,文臣的排名大多高于武将,说明谋划之功高于军功。
如果单纯以军事能力来看,李靖的军事能力最强,但他排列在第八位;如果以勇猛来看,秦琼在武将中最为勇猛,甚至要强于尉迟敬德,但秦琼却排在了倒数之一,尉迟敬德虽然排在第七位,但他已经是武将中排名最靠前的。
那么问题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什么要这么排名?有什么规律吗?
这个排名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定的,他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功绩大小而排定的,唐太宗把长孙无忌排在之一,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参与太原起兵,有谋划之功;二是参与玄武门之变,有谋划之功;三是参与治国,担任宰相20多年,再加上长孙无忌又是李世民皇后的亲哥哥,多项功劳加在一起,长孙无忌是首功,无人能比。
魏征排第四
魏征本来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征用,成为贞观臣最著名的治国之臣,以直言纳谏为名,魏征就凭治的功能排在第四位,甚至都高于房玄龄,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因为这是从唐太宗本人的角度考虑的,魏征对唐太宗的影响非常大,就像刘邦把萧何排在之一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人为的。
排在尉迟敬德前面的文臣除了长孙无忌和魏征之外,还有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三人,房谋杜断说的就是杜如晦与房玄龄,这两人的谋划之功更大,杜如晦去世比较早,玄武门之变四年后就去世了,死者为大,所以把他排在了房玄龄前面,房玄龄在玄武门之变还参与治国多年,又是当朝宰相,功劳也大,排在第五位,仅次于魏征。
李孝恭排第二
高士廉是李世民皇后的亲舅舅,主动将长孙氏嫁给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高士廉参与谋划,并且率领一支由囚徒组成的军队,以抵御太子府的兵马,玄武门之变,又参与治国,担任过宰相,他对李世民有一种特殊的亲情,唐太宗因此将高士廉放在第六位。
武将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李孝恭,他是李唐宗室成员,是李渊的族侄,李孝恭最初经营巴营,后与李靖一起平定南梁萧铣政权,还率军平定了江淮的辅公祏起义,因为是李唐宗室,所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长孙无忌。
单纯按军功来看,武将中军功更大的显然是李靖,领导唐军灭亡三个政权(南梁萧铣政权、东突厥、吐谷浑),这个军功放在榜上是无人可比的,而且李靖是唐朝初年除了李世民之外,唯一的一个军事家,文武双全,堪称战神,打仗从未败过,而且谋略百出,但是,李靖更大的问题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所以被尉迟敬德比下去了。
李靖排第八
尉迟敬德原本是刘武周手下的部将,是唐朝的敌人,李世民打败刘武周之后,尉迟敬德投降唐朝,成为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在李世民与王世充的战争中,尉迟敬德救过李世民的命,在战争中,两人多次并肩作战,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显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然而尉迟敬德在凌烟阁的排名能高于李靖最重要的原因是:尉迟敬德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在武将之中立下首功,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并率兵软禁了李渊,取得了李渊的手谕,然后手持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迫使太子府的兵马溃散。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来说,是命运的改变,是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李世民把玄武门之变参与功劳的大小作为进入凌烟阁的标准及排名的依据,尉迟敬德虽然没有灭国之功,但对于李世民来,尉迟敬德的重要性不亚于李靖,所以尉迟敬德能排在李靖前面。
尉迟敬德排第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的排名其实是最冤的,他本是武将中最勇猛的,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有多次先登之功,在战场上多次负伤,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说秦琼排名不如尉迟敬德、李靖、李世勣等人倒也能理解,就连经历相同的程知节、十八学士之一的虞世南都不如,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1、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秦琼虽然骁勇善战,立了不少功劳,但要说大功并没有,正所谓战者无赫赫之功,虽然史书记载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没有具体事项,
排名第二十一位的刘政会虽然也没啥功劳,但他是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元从功臣,就是这个功劳就够他一生受用了,而且刘政会曾经被刘武周俘虏,刘政会坚持不投降,这份忠心也为加分不少,所以刘政会能排在秦琼前面。
秦琼排第二十四位
2、玄武门之变后就开始养病,直到去世。
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就一直在家里养病,没有参与唐朝任何军事行动,当其他将领继续在建功立业时,秦琼只能抱病在家,这总不好宣传吧,唐太宗能把秦琼仍然放在凌烟阁功臣之中,就已经不容易了,排到倒数之一也能让人理解了。
殷开山是所有功臣最早去世的,唐朝建立四年后就去世了,但他是李渊太原起兵的元从功臣,早年跟随李世民参与多场战役,讨伐过薛仁杲和王世充,病死在讨伐刘黑闼的路上,唐太宗把殷开山排在第十三位,一方面是他有功劳,另一方面显示唐太宗没有忘记在战争中死去的功臣,这对提振功臣信心有一定的意义。
程知节排第十九位
3、出身低,官职低。
凌烟阁功臣在排名时,其实是参考了出身与官职的,程知节与秦琼的经历类似,两一起从王世充处投降唐朝,两人都参与玄武门之变,但程知节排在第十九名,秦琼排在二十四位,两人的官职也是一样大的,程知节担任左领军大将军,秦琼担任左武卫大将军,徐州都督是死后追封的,凭什么程知节排在前面,秦琼排在后面?
两人的区别就是:程知节在玄武门之变后仍然不断对外作战,继续对唐朝有功劳,另一个区别就是程知节出身世家大族,其家族是北齐高官,秦琼不知出身,多半是寒门或者普通百姓出身,在排名时唐太宗也会考虑出身及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