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不撤只有死路一条!
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不撤只有死路一条!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征伐,三国分为魏蜀吴,曹操、刘备和孙权为了天下之主的位置争的你死我活。
但多年的争斗,最终却被司马家族坐稳了江山的宝座,刘备就算有诸葛亮的辅佐,到头来也没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
而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峙之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了。但司马懿为什么明明知道诸葛亮是虚张声势,却还选择撤退不攻?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司马懿
司马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据记载,司马一族乃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人,也就是祝融氏的后人,因此被称为夏官祝融。
从远古部落时期,一直到商朝,司马家都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
到了周文王建立周朝之后,夏官这个官职就改称为司马了。周宣王时,得到皇帝的恩赐,将司马这个官职改为了他们家的家族之姓。
至此以后就有了司马家族,并世代居住在河内郡,成为多个朝代更替下都屹立不倒的大家族。
生于东汉末年,乱世之中的司马懿,却从小胸怀谋略,饱读诗书,接受过家族更好的教育,懂得时政风云。
在曹操刚刚起步的时候,在民间广纳贤士,司马懿素有才华,就成为了曹操想要招揽的对象。
建安六年(201年)的时候,司马家族所在的河内郡官员,推举司马懿在郡中任职上计掾,司马懿的才干初现锋芒。
当时任职司空的曹操,就听说了年轻有为的司马懿,于是曹操就派人写信给司马懿。
曹操希望能够征辟司马懿到自己的司空府中任职,来辅佐自己,相当于召他为自己的门客。
当时的东汉政权其实已经被曹操篡权把控了,在司马懿眼中,曹操就是一个乱臣贼子,并无大统,司马懿根本不屑于与曹操为伍。
但是司马懿也不能得罪曹操,于是回信给曹操,说自己得了风痹症,已经十分严重,无法动弹了,必须卧床,没办法出仕辅佐曹操。
可曹操根本不信,就派人到了司马懿家中,说是看望司马懿,其实是探一探真相,没想到司马懿真的是卧床无法起身,看起来很严重,曹操才就此作罢。
但这一件事也成为后来曹操猜忌司马懿的导火索。
七年之后,曹操成为了丞相,还是决心要召司马懿出山,但是曹操心里清楚,司马懿不愿意加入自己。
思来想去之后,曹操决定采用强制手段,逼迫征召司马懿。曹操对前往司马懿家游说的使者说:“若是司马懿还是以病推辞,那便直接将其逮捕,投入大牢。”
在曹操眼中,司马懿太过聪明,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直接铲除。
司马懿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没办法,只好接受了曹操的征召,成为了曹操麾下的文学掾。
遭到猜忌
对于心思十分多疑的曹操来说,司马懿一开始就不愿意跟随自己,是在自己威逼利诱之下,才半路入伙的,肯定是不可靠的。
因此曹操就算让司马懿跟在太子曹丕身边,但还是一直忌惮着司马家族,刻意的限制着司马家族的发展。
但若是直接弃用司马懿,那么曹操也清楚,刘备麾下的诸葛亮也并不是好对付的,恐怕只有司马懿的智能才干可以与之较量。
因此司马懿成为了曹操手下一个想用,却又不敢重用的人。再加上曹洪曾经提出让司马懿辅佐自己,司马懿却不齿与他为伍,再次假称自己杵着拐杖行动不便为由拒绝了。
曹洪因此多次向曹操打他的小报告,说他的坏话,认为司马懿有二心,其心可诛。
不过因为司马懿与曹丕关系很好,在很多次曹操想要收拾一下司马懿的时候,曹丕都站出来为司马懿说情。
司马懿这么聪明的人,心里十分清楚,曹操对于自己的态度很矛盾,一来,司马家族是世家大族,自己没有什么错处的情况下,曹操不可能轻易对自己动手。
二来,自己又明显的表达出不愿意辅佐曹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曹操认为自己不可用,便直接斩草除根,那么自己难逃一死。
因此司马懿一直对司马家族的人说:“行事要低调,曹氏猜忌我司马氏,树大招风啊。”
但其实在司马懿的心中,拥有雄韬武略的他,又岂能没有闯出一番事业的心思呢,因此他多年来一直在蛰伏着。
既要小心翼翼的防止曹操收拾自己,又要一点点表现出自己真的没有二心。这也是为什么在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退兵的原因。
空城计
建兴六年,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遭受冲击,诸葛亮按计划准备正式向中原进发,挥师北上,一举攻破曹操。
可诸葛亮却失算了,错用了马谡,导致蜀汉阵营失去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街亭。
痛失街亭的诸葛亮被司马懿的15万大军,困顿在了西城。
诸葛亮在西城时身边没有任何武将,只有他本人带着五千人,还大多都是文官。
诸葛亮还从这五千人中派了一半的人去城外运粮草,只留下了两千五百人在城中等待大军。
司马懿就带着十五万的大军包围了此处,蜀汉军队中的士兵得知司马懿到来,都认为今日必死无疑。只有诸葛亮登高远望,然后命人把城中的军旗收下去。
派了十多个士兵脱下军装,换上百姓的衣服,把城门打开,在城门口附近打扫卫生。
而诸葛亮自己则带着两个小书童,来到城门上,点香弹琴,从容自若。
司马懿手下的将领看到诸葛亮这阵仗都惊呆了,拿不定注意,只好汇报司马懿,司马懿便亲自来到城下。
认真的观察了城门的景象,思索了一阵之后,司马懿下令撤退。但他的二儿子司马昭十分不理解,问父亲:“此城一看便是空门大开,故弄玄虚,为何我们不乘胜追击,一举斩杀诸葛亮?”
司马懿却说:“诸葛亮乃是刘备麾下最厉害的军事,神机妙算,他摆出空城,必然是诈,我等一旦攻入,恐怕称瓮中之鳖啊。”
就这样,十五万大军从小道撤退,同时避开了大道上很有可能遇到的蜀汉援军。
这一出空城计成功逼退了司马懿,让无数人惊呼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智勇无双。
而曹操在后来得知,司马懿居然不战而退,也十分生气,责备了司马懿,认为司马懿是不是故意的,不愿意为自己卖命。
却又听司马懿解释说:“生怕诸葛亮有诈,不能陷十五万大军于危险而不顾。”
因此曹操对司马懿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在当时谁也不敢去赌,赢了那便是功成名就,输了的话,蜀汉反扑,曹操的阵营恐怕就直接溃败了。
但其实司马懿早就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小小的西城,就算是城中设有埋伏,也断然藏不住超过十五万大军的人马。
因此若是当时司马懿执意下令进攻,就算对方有埋伏,拿下西城会损失一些兵马,但也不是没有胜算的。
可司马懿却依然遽尔的决定撤退,原因正是司马懿知道,城中无人,只要他一声令下,诸葛亮的项上人头便是囊中之物。
但司马懿不能胜,甚至不能打!
司马懿自己也想挣一番事业,内心还十分不齿曹操这等奸诈小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
他打心眼里就不服曹操,若是这一场战斗解决了蜀汉的诸葛亮,那么曹操的势头更胜,将来坐稳江山也只是时间问题。
再加上,司马懿清楚,自己与自己的家族,一直都被曹操忌惮着,若是西城一战,自己顺利攻破,必定是拿下大功。
对于曹操那样奸诈多疑的君主来说,功高盖主的话,下一步杀的人,便是自己了。
为了保住自己与司马一祖,司马懿权衡了西城一战的利弊,带兵追击是曹操的命令,不得不听,若是不带兵来追,曹操一样要以违抗军令收拾自己。
若是直接进攻,那必然取胜,一旦胜利,曹操便一定会铲除自己,不能仍有司马家发展壮大。
怎么样都是死局,可诸葛亮摆出空城计,正好可以让自己将计就计,以此为由表明自己不敢进攻。
只要不战,就不会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也不会让曹操有机会收拾自己,最多便是让人耻笑自己被诸葛亮摆了一道,但至少能够在曹操的眼皮子下保住性命。
司马懿若是连这些利弊都想不清楚,他便不可能有篡权夺位,在高平陵之变中夺下权力,架空魏室,实现司马一族专政的局面了。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司马懿深谙曹操的脾气,空城计之中哪怕明知是虚张声势,他也必须扮猪吃老虎,选择撤退啊。
不得不说,还是司马懿聪明啊,否则也不会有西晋的建立,司马昭坐上皇位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