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龙踪 | 印度神话中的龙
海外龙踪 | 印度神话中的龙
要谈论印度神话中的龙,首先要从“天龙八部”开始说起。作为一个佛教术语,天龙八部又名“龙神八部”和“八部众”,是指天众、龙众、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达婆、紧那罗和摩呼罗迦这八类护法神。佛典中很多经卷都有提到龙的故事。例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有云:“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在八部众中,龙众的排名和地位仅次于天众,神通广大,变幻莫测,可以升天潜水,这一点和中国的龙有点相近。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出生时,有9条龙口吐香水,灌浴佛身。龙在佛教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龙在梵文中被称为“那迦”(Naga),通常以眼镜蛇的形象出现(一个头,七个头,甚至更多),有时以人头蛇身的形象出现。因此,印度神话中的龙很可能是蛇类崇拜的神化。与中国神话中威风凛凛的龙相比,“那迦”有时显得非常脆弱,它们的天敌是人面鸟身的金翅大鹏鸟,即迦楼罗(Garuda)。迦楼罗每天要吃一条大那迦、五百条小那迦,只有在它们皈依佛陀,得袈裟护体之后,才免于被金翅鸟吞噬的命运。
东南亚文化深受印度文化影响,因此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那伽的形象随处可见。虽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和解释,但普遍认为那伽是具有神秘的超自然能力的存在,通常与水有关联。在湄公河沿岸国家,那伽被认为是湄公河的守护神,常年居住在湄公河底,掌控着河流和降水。与中国的龙相似,它们呼风唤雨,既能带来风调雨顺,也会带来洪水和干旱等灾害。这种信仰在艺术、建筑和文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那伽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雕塑、壁画和传说中。泰国一些大船的船头会有金翅大鹏鸟的雕像,目的是要保护船只不受那伽的破坏。
那伽雕塑
泰国曼谷玉佛寺的大翅金鹏鸟捕食那伽的雕塑
曼谷玉佛寺壁画描绘的金翅大鹏鸟吞噬那迦的景象(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国徽上的中心图案就是一只金翅大鹏鸟。2022年11月,泰国宣布将那伽作为另一个国家象征。)
印度神话中最著名的龙并非龙众的成员,而是一个名叫“布利陀罗”(Vritra,又译为弗栗多)的阿修罗(可能是其中最强大的)。与中国神话中行云布雨的龙不同,布利陀罗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与雨水联系起来:它将所有的云牛(雨云的化身)据为己有,结果造成人间大旱,从而成为旱魔。
根据《梨俱吠陀》的讲述,雷神因陀罗(Indra)用仙人骨制成降魔杵(vajira),并饮下大量神酒增强神力,最终在决斗中打败了布利陀罗,解放了云牛。这也成为因陀罗更大的功绩。因陀罗与布利陀罗的战斗每年都会重演一次,从释因神话的角度来看,古印度人应该是以此来解释每年旱季与雨季的交替。对于古印度人来说,雨季的到来决定着农业生产,进而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后来这个故事被改头换面,布利陀罗以一种更加令人同情的形象出现。根据这一版本,布利陀罗是婆罗门陀湿多(Tvashtri)为了向因陀罗报杀子之仇而创造出来的。起初,布利陀罗击败了因陀罗,并将其吞下。群神设法让布利陀罗呕吐,因陀罗趁机逃了出来。战斗继续,但是因陀罗依然不是布利陀罗的对手,只好逃之夭夭。在圣贤(Rishi)和毗湿奴(Vishnu)的调停之下,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但前提是因陀罗要发誓永远不能用木头、金属或石头制造的武器,也不能用干或湿的武器,不能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候攻击布利陀罗。因陀罗同意了,但后来又巧妙规避了誓约,在黄昏时分用海浪的泡沫杀死了布利陀罗。显然,黄昏既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而海浪的泡沫既不是木头、石头或金属,也不干不湿。而据说这泡沫是吡湿奴的化身。
正在吞噬因陀罗的布利陀罗
熟悉神话的读者或许知道,在北欧神话中,有雷神托尔(Thor)大战海蛇耶梦加得(Jörmungandr),在希腊神话中,有雷电之神宙斯(Zeus)大战百首恶龙提丰(Typhon),这些与印度神话中雷神因陀罗大战布利陀罗的情节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某种影响关系呢?如果从时间先后和这些文化之间的互动情况来推测,印度神话中的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原型。
作者简介:
马百亮,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实践,已出版社科历史类译著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