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李隆基一登基就杀太平公主?来揭开羞于启齿的真相
在开元盛世之际,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那时的疆域辽阔,城邑繁荣,即便是小邑之地也居住着成千上万的家庭。田野上的稻米如脂般滑润,粟米则洁白如雪。
唐代历史上,有两个盛世备受赞誉。一个是李世民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另一个则是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然而,由于李隆基在统治后期宠信杨贵妃、重用安禄山,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人们对开元盛世的评价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贞观之治才是唐朝真正的鼎盛时期。在开元盛世的全盛时期,唐朝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全国的人口大约为三百六十万户。
然而,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数量已经激增至一千三四百万户之多,实际人口更是超过了8000万。然而,就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给这个繁荣的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场动乱导致了李隆基的声望和口碑大幅下滑。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在他出生的时候,李旦已经登基为帝,但当时的朝政大权却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旦甚至连临朝听政的权力都没有,只能静待时机。690年,李旦被废黜,武则天宣称顺应天意,自己登基为帝。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朝政由她一手掌控,但朝中大臣们对于她的统治并不完全信服。与此同时,以李唐王室和外戚太平公主为首的政治势力也在暗中积蓄力量。随着武则天年老体衰,她已经无法有效地制衡这两大集团的明争暗斗。加之她宠信男宠,这使得李唐王室和太平公主等人都对她心生不满。最终,一场名为神龙政变的 *** 爆发了。在这场政变中,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被杀,她被迫让位给太子李显。
然而,李显的性格相对儒弱,无法稳固掌控朝政。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开始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干预朝政。当时年仅18岁的李隆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英明果断。在过去的七年里,他一直静观其变,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都处处小心谨慎。他亲眼目睹了韦后毒杀太子李重俊的悲剧,意识到这是他登上政治舞台的绝佳机会。而太平公主与韦后向来不合,于是他便联合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了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
在这场斗争中,李旦再次登基为帝。然而,尽管两次登基为帝,但李旦的统治地位却始终不稳固。太平公主与武则天一样,都有着执掌权势的野心。由于她在政变中立下大功,李旦经常听取她的意见,甚至一度想要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这使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尽管年纪轻轻,但李隆基却能够果断地发动政变、诛杀韦党并受封为功臣。这使得他自然成为了众多功臣效忠的对象。他的智慧和胆识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后来的唐明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最初的时候,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势力旗鼓相当。然而,太平公主逐渐意识到,如果再不遏制李隆基的发展,自己将陷于危险之中。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宫中的流言蜚语让她的处境更加复杂。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铲除韦后集团的过程中,上官婉儿被牵连其中。根据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记载,她并非韦后的人。尽管如此,在婉儿去世后,太平公主仍为她修建了陵墓。这一举动被李隆基视为太平公主与韦后一党的证据,即便她不是,为上官婉儿修缮陵墓的行为也被视为大忌。
面对这样的困境,太平公主决定采取行动。她邀请了宰相宋璟来到府中。宋璟是唐朝的元老,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平公主向宋璟表达了自己想要更易太子的想法,然而,宋璟虽不属于李隆基一党,却也并非太平公主的人。他坚决地拒绝了太平公主的请求。宋璟的这一举动无疑惹恼了太平公主。他上奏请求将太平公主移出长安,迁往洛阳。这一举动无疑是得罪了太平公主。
不久之后,宋璟被贬为楚州刺史。然而,宋璟的这一举动为李隆基稳固太子之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此同时,韦安石在李旦面前为李隆基说话,这让太平公主的处境更加不利。她自知难以斗过李隆基,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她让一个相士进言,建议李旦禅位。然而,李旦并未采纳这一建议,而是将皇位传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后,立刻开始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尚未反应过来,她的党羽已被全部清除。这一局面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简。在众多说法中,薛崇简的《大唐故袁州别驾薛府君墓志铭并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提到,李隆基与薛崇简之间有“断袖之癖”。
据说太平公主知道后经常鞭打他,这让薛崇简非常气愤,于是暗中成为李隆基的线人,为他通风报信。另一种说法是,李隆基和薛崇简从小一起长大,交情深厚。薛崇简在太平公主那里不得志,于是转投了李隆基麾下。
不论从何种观点看,薛崇简都从死亡的威胁下逃脱出来,他被赐予了李姓。根据后来发现的墓志铭,薛崇简并没有得到李隆基的照顾,在赐名之后就被送出了皇宫。这可能表示李隆基对太平公主的残余势力有所顾虑,担心他们会支持薛崇简。被“贬”出宫的薛崇简心情低落,加上他的妻子武氏的过世,使他陷入深深的抑郁,最终在开元十二年(724年)去世,并安葬在黄山。
太平公主,李隆基的亲姑姑,只因生活在帝王之家,亲情在权利面前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当李隆基决定诛杀太平公主时,即使李旦曾为她求情,结果仍然是“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