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 印度洋跑到非洲 别被骗了

世界历史9个月前 (02-22)880

《从郑和下西洋看明朝的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航海活动。明成祖为了显示大明国力,多次派遣郑和统领数十万计的船队,远航西洋各国。尽管当时没有现代化的航海仪器,但郑和成功完成了七次西洋远航。这背后凝聚了明朝雄厚的造船和天文导航技术。

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明太祖洪武年间,曾多次出兵云南,平定了元朝残余势力。当时的郑和还是个少年,他的父亲马哈追随元梁王作战,后战死沙场。郑和则被明军俘虏,送到军营中当宦官杂役。后来跟随朱棣北伐有功,被封为内官监太监。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了寻找失踪的朱允炆,显示大明国威,决定组织西洋远航。因郑和勇武多谋,被朱棣任命为正使。

此时的欧洲,正在经历地理大发现,各国纷纷组建舰队,开辟海上贸易路线。而中国在航海技术上也颇有建树。宋元时期的造船业已十分发达,为郑和下西洋奠定了技术基础。明朝吸收前人经验的同时,也在船舶结构和天文导航等方面有所创新,使郑和得以成功完成七次远航。

二、明朝雄厚的造船技术

航海首先需要有适合远航的大型船只。郑和奉命下西洋后,明朝下令各地造船,共建成大小船舰数百艘。其中更大的宝船长达112米,船宽近50米,可容纳数量众多的人员物资。这在当时称得上庞然大物。

明朝能造出这些巨舰,得益于先进的造船技术。其骨架多采用钉接结构,船体外表面覆盖防水材料。船艏高翘netutils防浪,船身两侧加装鱼鳃以排水。这使船只更轻巧结实,抗风浪能力强。此外,船上还设置有渡舷、围板等设施,确保在风大浪急时人员财物的安全。

除结构优化外,明朝船只的动力来源也独具特色。它主要依靠巨大的风帆来利用风力驱动。根据图绘记载,郑和宝船上的主帆之高足有十几层楼,完全打破传统认知。配合测风仪、指南针等仪表判断风向,大船得以顺风破浪,在茫茫大海上驶向西方。

三、“指南远洋”的天文航海技术

风帆船能提供动力,但要确保航行方向仍需借助天文知识。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天文学积累深厚,早在唐代就能测定星 *** 置,编制星表和日规。到了明代,天文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种天文仪器。

郑和就是依托这些积累,发展出系统的天文航海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之一,利用星表和日规判断时间方位。明朝海商已能通过星象变化判明时间,估算所在位置。郑和在此基础上编制自己的航海星表。同时配合水手针和羅经等仪表,更准确掌握航向。

第二,观测特定星体确定航线。郑和常选择南斗六星作为定点,以它的方位变化来调整船只航向。这比单纯依靠方位仪表更稳妥。同时也可利用两星夹角变化判断纬度,保证航线准确。

第三,记录路程判定距离。下西洋期间,郑和让水手每日记录所行里数。同时据风向、风力,估算每日实际航速。这为判断已航程和测定所在位置提供依据。若与预定航线有偏差,可及时调整前进方向。

在天文学指引下,郑和于1405年首航西洋,最远到达东非肯尼亚。接下来20余年间,又成功完成六次西洋远航。这标志着中国航海业已进入辉煌时代。

四、明朝造船与天文学的世界意义

郑和下西洋充分展现了明朝先进的造船业与天文科技实力。巨型船只超越同期欧洲水平,奠定中国近海强国地位;天文学驱动的远航首开先河,也使东西方交流更为频繁。这为后世留下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首先,巨舰编队成功远航,突破欧洲认知。当时欧洲尚无这种远洋航行能力。郑和舰队秩序井然进入地中海、珠江,对欧洲各国构成冲击。这使他们重新认识中国科技实力,促进东西方交流。

其次,打开了东西方海上交通大动脉。郑和下西洋期间,除寻访失踪之人,也向沿途各国交流善意,打开海上通道。这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基础,使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更加频繁。

最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造船水平。郑和下西洋历时30年之久,每次远航都汲取经验教训,改进航海技术。这不仅促进明朝本土造船业发展,也推动后世中国的近海防务,至清朝中叶航海技术达到新高峰。

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技术的里程碑。它体现了明朝精湛的造船技艺与天文科技水平,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应当借鉴其经验,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航海事业向前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3984.html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 印度洋跑到非洲 别被骗了” 的相关文章

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交战,结果是怎么输的?

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交战,结果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仙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鼎盛的朝代,而唐朝之所以鼎盛,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无关系;在唐朝时期,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不仅攻灭了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等国,而且还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她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皇后,竟然还把寺庙改成青楼

朝鲜王室,曾先后出现过著名的三大“妖女”,分别是肃宗时期的张禧嫔、中宗时期的郑兰贞,还有成宗时期的张绿水,相信很多人对此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讲一讲“三大妖女”之一的张绿水。朝鲜王朝在对待阶级关系以及嫡庶问题的层面上来说,与中国封建王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倘若小...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统治时代的五大老之一

宇喜多秀家:丰臣秀吉统治时代的五大老之一

生平履历宇喜多 秀家(うきた ひでいえ)7岁时因宇喜多家臣服于织田家而成为羽柴秀吉的养子,并被送到安土城作为宇喜多家的人质,受到信长的厚待。1581年,在他8岁的时候,生父宇喜多直家病逝。翌年,在织田信长的安排下,重回宇喜多家继承家督。元服时取羽柴秀吉的“秀”字命名为“秀家”。在本能寺之变前后,协助...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

织田信孝(1558年-1583年)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第三子,因为继承支配伊势国的神户氏,也称为神户信孝。他是织田信长的三男,幼名三七(因为生于3月7日的关系),母亲是侧室坂氏。实际上比次男信雄还要早二十天出生,但是因为母亲身份低下,等到信雄出生才向信长报告信孝出生的事,因此排行成...

拿破仑二十六元帅之一 法国著名元帅米歇尔内伊简介

拿破仑二十六元帅之一 法国著名元帅米歇尔内伊简介

米歇尔·内伊(Michel Ney,埃尔欣根公爵,莫斯科瓦亲王,1769-1815),法国元帅,军一级优秀的指挥官,同时精通步骑炮兵,战术技巧卓越,作战勇敢,备受官兵爱戴,被誉为“勇士中的勇士”。1769年1月10日出生于法国边境的德国萨尔州城镇萨尔路易,1792年被任命为瓦尔密军的中尉。1804年...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诗人的代表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1963年她最后一次自杀成功时,年仅31岁。这位颇受争议的女诗人因其富于激情和创造力的重要诗篇留名于世,又因其与另一位英国诗人休斯情感变故自杀的戏剧化人生而成为英美文学界一个长...

安兰德:俄裔美国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安兰德:俄裔美国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和公共知识分子

早年生涯兰德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四名女儿(艾丽莎、娜塔莎、诺拉)中的长女。她的双亲是季诺维尼·日诺维耶夫娜·罗森鲍姆和安娜·鲍里斯欧娜·罗森鲍姆,两人都是不可知论和不信神者。在她年幼的时候她便已展现出对文学和电影的兴趣。她在7岁时开始撰写电影剧本和小说。她的母亲教她法文,并且订阅...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年—1875年),出生于巴黎,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