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屠呦呦教授受邀发表演讲,瑞典传染病专家单膝下跪举话筒
2015年12月7日,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受邀发表演讲,她在桌前坐下,却发现话筒线不够长。瑞典传染病学专家安德森教授迅速跑上前,单膝下跪为她举着话筒。
他一连坚持了近半个小时,直到屠呦呦讲完话,他才重新站起身。
而他对这件事的回应是,自己想都没想就这样做了。
安德森的举动是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尊重那些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屠呦呦是幸运的,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得到了难得的读书机会。
受到几个哥哥的影响,她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令父亲惊讶的是,她这个小女儿中拥有最强的学习天赋。
初中时期,正值战火蔓延的年代,日军对我国发动了泯灭人性的细菌战,屠呦呦不幸感染了疟疾。
当时,疟疾的致死率极高,而且战时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屠呦呦能够幸存下来,纯粹是因为上天眷顾。
康复后,她重返学校,但在这个过程中,她目睹了太多因疟疾而死去的人,这段经历改变了她的一生,她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去改变这一切。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达到100%的青蒿提取物。
次年,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成功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这一成果的发现并未使屠呦呦止步,而是在1992年继续创新,发明了抗疟效果是青蒿素10倍的升级版双氢青蒿素,以应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问题。
虽然国内科学家的贡献常常默默无闻,但国际社会却高度认可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与此同时,中国 *** 也意识到了屠呦呦曾经的杰出贡献。
2015年12月7日,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受邀发表演讲。
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上,84岁高龄的屠呦呦教授步履蹒跚地走上领奖台。
她身穿一袭素雅的旗袍,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笑容。
当她走到领奖台中央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屠呦呦教授向台下深深鞠躬,然后在颁奖嘉宾的引导下,在主席台上就座。
然而当她在桌前坐定准备发表感言时,却发现话筒线的长度不够,无法将麦克风拿近嘴边。
主持颁奖典礼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副院长扬安德森教授迅速反应过来。
他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在屠呦呦教授身旁单膝下跪,一手扶持住她的手臂,一手端着麦克风递到她嘴边。
台下的观众都被扬安德森教授的绅士风度所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屠呦呦教授接过麦克风,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发表了感言。她首先感谢了诺贝尔奖评委会对她的认可,然后回顾了自己数十年的科研生涯。
她讲述了她在研制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屠呦呦教授的感言情真意切,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当屠呦呦教授发表完感言后,扬安德森教授再次走上前,扶着屠呦呦教授下台。屠呦呦教授向台下挥手致意,然后在颁奖嘉宾的陪伴下走出了颁奖现场。
屠呦呦教授的获奖,是中国医学界的骄傲。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有人问扬安德森教授为何要长时间跪地,他谦虚地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举动,自己当时全神贯注地听演讲,甚至没有意识到膝盖的酸痛。
当晚的庆功宴会上,屠呦呦教授再次获得各国政要和科学家的起立鼓掌欢迎。
一位年轻的非洲科学家上前表示,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拯救了无数非洲人的生命,将她誉为非洲人的英雄。屠呦呦教授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这是人类共同的胜利。
可以说,这一温馨感人的场景见证了中国医药成果赢得国际认可的时刻,也展现了屠呦呦教授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相信她的事迹会激励更多人投身医学事业,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