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被低估的豪杰:大汉四朝元老,备受争议的乱世英雄
三国最被低估的豪杰:大汉四朝元老,备受争议的乱世英雄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名臣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就是袁绍。
袁绍身为东汉末年的四朝元老,不仅被后世推崇为“乱世英雄”,在历史上更是颇受争议。
曹操、刘备、孙权都曾对他有所忌惮,但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也只有他的评价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在后世众多文学家和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中,几乎都是以“功高盖主”、残暴无道而贬斥之。
但实际上研究过他的经历后才发现他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才。
一、乱世枭雄
作为一个乱世枭雄,袁绍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以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乱世枭雄”。
首先袁绍出身名门,其祖上曾是西汉时期的名臣。
所以他的父亲袁绍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不仅熟读经书,而且还非常注重对他进行政治、军事方面的培养。
在汉末时期,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而袁绍身为世家子弟也没有坐以待毙。
当时天下大乱,董卓入京后废少帝、立献帝;刘表与刘璋都被董卓所忌惮和杀死;袁绍在袁术和吕布都投降之时还率兵进攻董卓并杀了他;当时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但是联军却与董卓发生激战;袁术也率兵攻打联军,并且被打败。
后来在汉献帝去世后的第二年便发动了对董氏家族的讨伐之战,结果董氏被杀。
二、崛起之路
袁绍少年时期就已经展露出非凡的才能,曾师从于东汉太学的名士郭嘉,他还善于骑射,精通兵法,与曹操、张邈并称“三绝”。
由于家世原因,使得他自小就比别人要高出许多,而且也曾拜袁绍为师。
在汉末的乱世之中,袁绍无疑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董卓之乱后,袁氏集团被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拥兵自重的皇室后裔势力;一个是拥兵自重的地方豪强。
袁氏家族因为实力强大而在董卓死后开始坐大,此时袁绍就是地方豪强们拥戴和推举的对象了。
也正因为他有此能力,在董卓死后他就开始与董卓旧部孙坚、吕布等人联合起来进攻东汉朝廷了。
最终袁绍虽然没有杀死董卓而是将其放逐到冀州牧——吕布手中,但他却因此而逐渐掌握了地方武装和军事力量。
三、雄才大略
袁绍在早期的时候曾是汉室重臣,但却没有受到汉帝的重用,甚至被称为“二世而亡”。
不过正是因为袁绍所做出的功绩和影响力,使得汉献帝也曾多次对他有所忌惮,甚至曾经还派遣使者去劝降曹操。
但由于袁绍本人的实力强大及名声在外,致使汉献帝并没有选择听从他的建议。
因此在后来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北后,汉献帝最终也不得不选择了投降曹操。
虽然袁绍在前期对汉帝有过诸多不敬之处,但在官渡之战中他所表现出来的谋略和才能确实是不容小觑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从一个不受重用的人迅速成为曹操麾下最得力也是最忠心的谋士之一。
但就如我们所说,“成也萧何”这句话一样,如果没有袁绍的雄才大略和谋略的话,那么历史也许会因此改写!
四、政治谋略
在政治方面,袁绍还是很有谋略的。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的谋士许攸向袁绍建议偷袭许都。
而在偷袭成功后,许攸又建议袁绍派兵袭击许昌,袁绍却不同意。
而袁绍与曹操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认为官渡之战中曹操更大的对手是吕布和袁术,而不是曹操。
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攻下冀州,袁术也会被彻底击溃。
袁绍此举不仅是为了保存实力,更是为了给以后自己的崛起做准备。
五、战略眼光
袁绍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一生中更大的战略就是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占据着绝对优势,曹操被袁绍逼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袁绍军势强大,有四路人马:刘备、张绣、孙坚、孙权;曹操兵少。”
对此,袁绍军内部就有人提议道:“应该直接与曹操决战,夺下曹操老巢。”
可袁绍却说:“不是我不想与曹操决战,而是因为如今刘备尚未到。”
后来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袁绍兵败时,刘备和孙权都未到达前线战场,但却被袁绍的军队大败而归。
六、人生际遇
公元190年,袁绍与曹操一同被封为“河北四庭柱”之一。
公元192年,袁绍兵败,不久之后被曹操打败,于是与曹操约定联合破城。
建安四年(199年)十月,曹操趁袁绍在官渡之战失利之后,于官渡之战大败袁军。
次年正月,袁绍病死于许都。
七、结局与评价
袁绍兵败后,袁绍与其子袁绍兴兵准备讨伐曹操,但在途中遇到曹操大军的袭击,结果被斩杀。
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功高盖主”、“暴虐无道”而贬斥之。
那么你对于袁绍这位三国时代的人物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