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评价杜聿明:打不了逆风仗,那么杜聿明又是如何评价粟裕的?
其实,笔者一直有个观点,粟裕堪称“国军名将收割机”。如国军统帅级别的名将薛岳、王耀武、杜聿明等,就都是惨败在粟裕手下——其中王耀武和杜聿明,还胜利转进至功德林会师去了。
而悍将级别的名将,则有张灵甫、黄百韬、邱清泉、戴之奇等,这都是被粟裕“万马从中”斩了首级的,现在就问一句:粟裕这战绩牛不牛吧!
须知以上列举的这些,尤其是薛岳、王耀武和杜聿明,都堪称国军一等一的名将。薛岳长沙天炉狂炼日寇,王耀武74军(整编74师)从头打到尾,让日寇闻风丧胆,杜聿明“铁甲战车”,昆仑关、滇缅内外开花,结果都被粟裕击败……
所以,粟裕若不是国军名将收割机,笔者就真不知如何形容了。所谓英雄相惜,那么粟裕又是如何评价自己这些对手的?之前笔者曾有篇文章详细介绍过,感兴趣的可以查,就不贴粟大将的那些原话了,只说笔者个人分析后的观点。
对薛岳、王耀武和杜聿明这三位,粟裕认为王耀武是最难打的,因为没有明显缺点,顺风仗、逆风仗都能打,且更要命的是对战争,王耀武还有自己独特心得?潜台词就是,蒋介石的微操对王耀武起的作用不大。
至于薛岳,粟裕更多的是一种尊重态度,认为是国军难得的名将。换句话说就是,薛岳是被后浪拍倒的前浪——其实这种情况国共双方都普遍存在,不信?就看看双方三大战役的真正指挥官,都处于啥年龄段。
那么对杜聿明呢?粟裕的评价堪称一针见血,虽很能打,但有明显缺点,这就是杜聿明打不了逆风仗。而之所以打不了逆风仗,根源就在于他太听蒋介石的话了……即,被蒋介石微操困住了。
这点也很好理解,就说远征军时期他翻越野人山,是不是这样?还有淮海被迫救黄维,导致困守陈官庄是不是这样?都是听了蒋介石的话,明知有去无回也无奈入瓮。
须知这可不是杜聿明的真正水平,就说他自东北调回淮海后曾表示过:若想救援黄百韬,就不能打华野(粟裕),更不能傻儿吧唧去救。更佳破局办法是攻击中野,因为中野被消耗得太大了,如此一来就能迫使华野回援中野,而黄百韬的扣,也就算解开了。
奈何当时不仅没人听,而且国军内部也矛盾重重,结果中野抓住时机一个“宿县之战”,从此国军就失去了更佳解扣时间点。所以才说,杜聿明不是不厉害,而是被猪队友和自己那位蒋校长,给困住手脚了。
至此,恐怕有人会追问了,既然粟裕能点评杜聿明,那么杜聿明又是咋评价粟裕的?说起这事来,可就非常好玩了,因为这中间存在一个“信息差”,事情要从杜聿明被生擒后说起了……
杜聿明被生擒后,是苏荣前来做杜聿明工作的。当时陶勇给苏荣的原话是:“你安排好地方,要绝对保证他的安全。粟司令给我下了死命令,杜聿明送到华野前指时,必须是活着的。因此,你要用脑袋担保把杜聿明活着押送到华野前指。”
当时的杜聿明,刚用石块砸头,还处于情绪极其不稳定之时,因此苏荣的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此苏荣就自称:我是原 *** 42军参谋长的勤务兵,这样能让杜聿明放下戒心。
果然,杜聿明没那么大的敌意了,然后苏荣就开始跟杜聿明绕弯子,找突破口,毕竟一个情绪处于极端状态下的人,言辞稍有不慎,就会被再次激怒。而苏荣找到的这个突破口也很有学问,竟然是陈赓。
当时苏荣问杜聿明,认识陈赓吗?杜聿明自然认识,两人都是黄埔一期的,于是便说道:“陈赓在校时就很活跃很聪明,我们很谈得来。你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吗?”
苏荣便告知了杜聿明,就是陈赓把黄维引诱至包围圈的。即,黄维兵团被全歼在双堆集,陈赓是有大功劳的。杜聿明听完后,说道:“陈赓要是不离开校长就好了。”
苏荣表示不同意,若没离开的话,莫非也跟黄维和你一样吗?杜聿明无言。
总之在突破口打开后,两人的交谈便越来越深入。杜聿明开始抱怨,没想到我败得这么惨等等,这时苏荣才告知,其实你是遇到了粟裕。
这一下,杜聿明有点傻,不是陈毅吗?粟裕我有所耳闻,只不过一寻常纵队司令,他咋会是更高指挥官,是陈毅才对。
这就是笔者说的“信息差”,因为许多国军战将至死都不知,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还都认为是陈毅。所以这个信息差,一下子让杜聿明产生出了浓厚兴趣,迫切想知道粟裕是咋指挥的。
于是苏荣就开始对杜聿明讲解了起来。这一下解开了杜聿明心中的一个大疑问,于是便如此说道。
这次交手我们败得很惨,粟裕的指挥才能太出色了。他总是领先一步,抢先在我们前面……最后我们反复考虑分析,只有西南萧县和永城方向还有生机,因此决定提前突围。没想到这是他有意布下的一个袋口,让我们往里钻……
这就是杜聿明对粟裕的评价,概括一下其实就是四个字:料敌之先!用大白话说就是,粟裕总能预判正确,对手的下一步怎么走,然后做到有的放矢。
反观杜聿明和其他国军许多将领,连对手是谁都搞不清楚,这说明了啥?一个是情报方面出现大问题了。二个是由于傲慢导致,不能认真研究对手,啥都想当然。
如今最后一个问题是,杜聿明清楚自己在陈官庄插翅难飞了,为啥却就是不投降?杜聿明在相关回忆文章中早有解释,概括说来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本来杜聿明是抱着“如能保全两兵团部队的话,也可以同意(投降)”的心思去找邱清泉谈话的,奈何邱清泉却表示要打到底。
二是,杜聿明属于何应钦派系,他担心自己投降后,蒋介石会找何应钦的麻烦,也就是怕对不起“老长官”。故而最终决定“以拖待变”,所谓万一蒋介石下台了,我再投降就啥事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