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掐死”小萝卜头获赏50大洋,解放后去自首,公安局:既往不咎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3-03)580

小萝卜头的故事对很多人都不陌生,小学时的语文课本曾为我们讲述过这个让人惋惜的悲剧,时至今日依旧让人印象深刻。

问起烈士的大名,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甚清楚,其实他就叫宋振中,是革命烈士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儿子,而他们一家都遭到特务杀害,时人称“一门三烈”。

事实上,与宋家三口同时遇害的还有宋绮云的上级杨虎城将军一家。当时被指派杀害杨宋两家的正是 *** 军统的特务,这些人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但在后来的历史中,曾是惨案参与者的一名罪犯选择了投案自首,而让人惊讶的是,公安部门竟然对其既往不咎,这又是为什么呢?

两位将军一家的落难

2006年,在河南郾城的一个小村庄里,一户农家迎来了一个西装革履的客人。本来有客人到访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对于这户农家的主人来说,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就在谈话的时候,来客注意到原本神情平静的老人却突然伤感起来,眼泪从他的眼角不断流下,而他还扭过头用手遮掩住半个脸庞。

看到老人这份神情,来客的表情也是十分严肃,他的嘴角一直抿着,眉眼也是低垂着,似乎也想起了什么伤心的事情。

其实,这两个人大有来头,因为来客就是杨虎城将军的孙子杨瀚,而老人则是当年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与宋绮云一家的杨钦典。

说起杨虎城将军,大家都不陌生了,在九十多年前,他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大业,是我们国家的千古功臣。

不过,我们的历史课本在褒扬英雄的时候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他们的结局。在历史上,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陪蒋介石去了南京,而他一落地就被扣押,从此过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

至于杨虎城,他倒是以考察为名去了欧洲,但在抗战爆发后,满以为老蒋会以大局为重的杨虎城回国参加抗战,而他也是被扣押。

与杨虎城一家一起关押的,还有宋绮云一家。宋绮云是江苏徐州人,而他还是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他也是从黄埔毕业后就参加了中国 *** 。

可就在宋绮云入党不久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就发生了,宋绮云不得不转入地下工作。

两年后,宋绮云收到党的指示,要他前往陕西杨虎城的军部工作,担任西北特支委员,他此后就一直留在杨虎城的身边工作,一度官至 *** 第四军少将参议。

宋绮云在杨虎城身边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辅助杨虎城实施了西安事变,所以他其实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大功臣。

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宋绮云被军统盯上了。于是在1941年的九月,宋绮云回陕西探亲,而他刚一进家门就被埋伏在左右的军统特务抓捕,并被送往贵州息烽集中营。

得知丈夫下落不明后,还在哺育婴儿阶段的“小萝卜头”的徐林侠心急不已,她毅然抱着孩子前往西安打听,其每天跋涉三十里路寻夫,可谓毅力决然。

特务并不打算放过徐林侠,他们随后以给监狱的宋绮云送衣服为由,哄骗徐林侠进入西安城,然后将她们母子逮捕,并送到了重庆白公馆的女牢。

牢狱生活是十分残酷的,徐林侠母子每天住在阴暗潮湿的牢笼里,与臭气熏天的便缸以及嗡嗡乱飞的苍蝇为伴,饮食上更是只有霉米糠和烂菜帮。

彼时的宋振中还没有断奶,就这么过上了惨无人道的囚徒生活,导致他的身体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而发育不完全,细小的身躯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

正因如此,狱友们才会管宋振中叫“小萝卜头”,这并非是用来戏谑,而是出于怜爱,其实监狱里的狱友对宋振中是十分心疼和怜爱的。

血染的戴公祠

随着宋振中一天天地长大,他的父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焦虑,因而即便是身在牢笼中,他也不忘关心孩子的学习教育。

在宋绮云的抗争下,监狱管理人员最终同意让大家教他读书识字。于是,父亲找来一根磨尖了的树枝,母亲用草木灰兑水 *** 墨汁,其他狱友把省出的草纸留给他做作业本。

至于老师,则由同样被困监狱的黄显声将军来担任,黄将军不仅教他国文,还教他俄文,并承诺说只要宋振中能说出几句俄语,就送他一支红蓝铅笔。

经过一番苦练,宋振中最终做到了,而他也得到了了那支仅有半截的铅笔,他兴奋地对父母说:“你们看,这才是真正的笔呢!”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宋振中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他学会了好几十首古诗。最重要的是,由于每天都要到黄显声的牢房中上课,宋振中成为了监狱中唯一的自由人。

而大家借助这一点在监狱里办起了秘密的《挺进报》,宋振中成为了所有狱中同志获取外面世界消息的更好助手。

这时已经是1948年的年末了,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 *** 的败亡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就在所有人欢欣鼓舞的时候,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却生出了毒计,他知道自己已经在大陆待不久了,所以他想把监狱中的政治犯全部处决来泄愤。胜利的脚步在迫近,但死神的身影也悄悄来到了。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就一再要求蒋介石释放在押政治犯,包括张杨两位将军,国内的舆论也是十分汹涌,大家一致抨击蒋介石的背信弃义行为,要求他放人。

对此,蒋介石嘴上一直承诺会放人,但实际上他下达给军统的命令是:一个都不留!很快,这个命令被传达到了重庆,此前提到的杨钦典就在随后参与到了屠杀中。

此次屠杀行动的指挥是大特务周养浩,而他当时是以释放为名,将众人带离了监狱,并送到了不远处的戴公祠。

1949年的9月6日晚间,杨虎城及其子杨拯中来到戴公祠,随后一个叫王少山的特务就从房间里冲出来,其手持利刃捅进了杨拯中的腰间,而杨拯中在惨叫一声后随即倒在血泊中。

杨虎城目睹了儿子的横死,悲愤之下奋力挣扎,但好几个特务冲上来将他控制住,并用利刃将其杀害。

大约两个小时后,杨虎城的女儿杨拯贵以及宋绮云一家也抵达了戴公祠,此时的众人还没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将是血淋淋的现实。

几乎是一进门,特务们就手持匕首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叫杨进兴的人刺向宋绮云和徐林侠,而杨钦典被指示杀死两个孩子。

由于宋绮云夫妇没有防备,他们相继被匕首刺中,宋绮云当场毙命,徐林侠重伤之下还在哀求特务放过两个孩子。

可不管徐林侠怎么央求,特务们就是无动于衷,杨钦典冲上去掐住了宋振中的脖子,将他按在了地上。

不过,杨钦典并没有立即杀死宋振中,一旁的杨进兴看他动作不利索,立即冲上来用匕首向着宋振中的脊梁骨位置捅了一刀。可怜小萝卜头只有不到九岁,就这么死在了冰冷的地板上。

不仅如此,为了毁尸灭迹,这些特务先是清洗了地上的血迹,随后又将两家人的尸体用镪水销毁,直到这一步才罢了。

就此来看,杀害杨宋两家人的这些特务简直是穷凶极恶,都是毫无人性的东西。这句话本是没错的,但放在杨钦典身上却并不合适,因为这一切实非他所愿。

杀人凶手何以逃脱惩罚?

要说杨钦典这个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歹徒,相反他是一个有着底线和良心的好人。1918年,杨钦典出生在了河南郾城一个贫农家庭中,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其家人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

因此,尽管家里是一穷二白,但父母还是送他读了几年学堂。等到实在是供不起了,这才让他辍学回家务农。

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当一个农民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但杨钦典的人生却在二十二岁那年发生了转折,他被胡宗南的陆军军官第七分校录取了。

杨钦典之所以参军,就是想混口饭吃,但没想到早年读过的书帮了他的大忙,让他有了被军校录取的机会。

两年后,杨钦典从军校毕业,并被分配到骑兵部队成为一名骑兵。此时的杨钦典已经不再满足于当兵混饭吃,他对于国家的危亡深有感触,一心要在战场上与日寇决一死战。

可上天偏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杨钦典没有被派上抗日战场,而是被挑选到了警卫团当警卫。尽管十分失望,但杨钦典不得不服从命令,在西安当起了警卫兵。

没几年,杨钦典又被调到了四川担任交警总队特务队的班长,他此后还一度为宋子文和孔祥熙站过岗。

可即便如此,杨钦典也没获得什么升迁机会,反而在抗战后被派到歌乐山集中营的白公馆看守班继续当班长,保护对象也从政要变成了犯人。

这个时候的杨钦典其实是很郁闷的,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觉,而这一点被宋绮云发现了,于是就对他进行了策反。

心地良善的杨钦典很快就被说动了,于是以后只要是他当值,往往会对狱中的同志有所庇护,他甚至还会为我们的同志传递消息,这也就让大家都对他印象还不错,不少人也拿他当朋友。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结果一定是杨钦典协助我方地下党员拯救白公馆的在押同志。但可惜剧本不是这样的,反而是在蒋介石的一纸命令下,这些革命志士都面临生死之虞。

杨钦典不想杀人,但他又不敢明着和周养浩等人对着干,反而被胁迫着加入了刺杀活动中。也正因为如此,在被指示杀害宋振中的时候,杨钦典迟迟下不去手,可他终究是没有救下任何人。

完成这件事后,杨钦典作为参与者也拿到了五十块大洋的酬金,但他不仅开心不起来,反而很长时间都被噩梦困扰着。

据杨钦典说,那段时间他只要一睡着,脑海里浮现的全是宋绮云一家倒在血泊中的画面,这让他十分痛苦。

在这种痛苦中煎熬了两个月后,杨钦典终于忍受不下去了,他在重庆解放的第二天就来到了公安局登记自首。

本来对于这种案犯,公安局定杨钦典一个死罪是完全不过分的。但让人意外的是,重庆市公安局不仅没有抓他,反而表示对其罪行既往不咎,甚至要把他安排到公安局来工作,这就让人很意外了。

之所以重庆公安局会这么决定,得益于一个叫罗广斌的同志的帮助,而他当时也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

在监狱中时,罗广斌就已经对杨钦典很熟悉了,对他帮助在押同志的行为也很认同。

而在当年的十月初,也就是开国大典以后,罗广斌突然对值班中的杨钦典说:“老杨,听我一句话, *** 就要完蛋了,别给他们卖命了!”

此时的杨钦典本来就处在对杀害杨宋两家的悔恨中,听了这句话内心更是动摇了。

等到十一月底, *** 特务对白公馆残余的革命志士进行了又一轮屠杀,此后监狱中只剩下了包括罗广斌在内的十九名幸存者。

血案又一次 *** 了杨钦典,终于让他的立场颠覆了。于是趁着渣滓洞发生紧急情况,白公馆大部分警卫都被抽调前往的时机,杨钦典打开了牢房大门,并掩护罗广斌等同志逃离牢笼。

正是因为拯救了十九名我党同志,杨钦典才能在自首后得到 *** 的宽宥,甚至被邀请在公安局任职。

但不等杨钦典做决定,他远在老家的父母捎来了信,在打听儿子安危的同时也表示:老家已经分了地,要是当兵不自在就回家种地吧。

考虑到父母已经年迈,杨钦典最终是放弃了在重庆任职的机会而回家务农,从此当起了一个普通农民。

结语

在杨钦典的后半生中,他时常还会被发生在1949年九月间的事情所困扰。哪怕是事情过去了快六十年,当杨家后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依旧会悔恨落泪。

事实上,不仅是杨虎城的后人来找过杨钦典,宋绮云的另外一个儿子宋振华也带着女儿来看望过他。

面对杀害亲人的仇人,不管是杨瀚还是宋振华都没有愤怒与责骂,反而是衷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这也代表着三家人的最终和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5301.html

“他“掐死”小萝卜头获赏50大洋,解放后去自首,公安局:既往不咎” 的相关文章

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不屑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

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不屑 关羽为什么说赵云是自家兄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不屑一顾,为什么偏偏对赵云以兄弟相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中的关羽大家都不陌生,也知道他是忠义的化身,但他的的自负也是大家有目共睹一项缺陷,尤其是对五虎上将中的马超和黄忠极为的不看重,也可以说是对他们不屑一顾,而对赵云确实以...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操死的时候,孙权38岁。刘备死的时候,孙权41岁。孙权一生活了70岁,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三国鼎立,孙权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正该他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为什么孙权却始终按兵不动,又那样碌碌无为地生活...

曹操手下的强将那么多 曹操为何对典韦特别看重

曹操手下的强将那么多 曹操为何对典韦特别看重

还不知道:曹操手下强将众多,为什么特别看重典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典韦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他本是张邈的部下,但是后来投奔了曹操。后来在张绣攻打曹操的战斗中,典韦奋力作战,最后寡不敌众,战死了。曹操知道后,痛哭了一场,并亲自祭奠典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礼遇了。那么曹操...

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 李建成水平能达到李世民吗

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 李建成水平能达到李世民吗

还不了解:李建成能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建成如果当了皇帝,能够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吗?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在大唐帝国的帝都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流血政变,秦王李世民因为在夺嫡之争中被逼入险境,所以孤注一掷的发动兵变,杀死了太...

朱棣杀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杀十族是真的吗

朱棣杀方孝孺是真的假的 方孝孺被杀十族是真的吗

还不了解:明代方孝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方孝孺真的被灭十族?朱棣杀方孝孺是对还是错,他到底该不该杀?关于方孝孺被灭十族一说,暂时无法确定,多数史学家认为这只是后人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夸大事实所产生的谎言,比如清朝名诗人朱彝尊就说:“朱棣诛方孝孺十族之说,乃士人...

历史上小乔在周瑜死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小乔在周瑜死后是什么下场?

小乔,三国时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本名不详。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更有一些为国捐躯之人的存在,其中便包括了吴国的周瑜。周瑜是个颇有能力的将领,甚至得到了诸葛亮的认...

赵光义的庙号是什么?他与宋皇后之间的关系如何?

赵光义的庙号是什么?他与宋皇后之间的关系如何?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宋太宗作为北宋第二位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为避讳皇帝哥哥的名讳,所以更名赵光义。赵光义,史称宋太宗。太宗这个庙号,是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往往在历史上,开国皇帝成为太祖或者是高祖,而第二任皇帝多数称自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