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人为什么少吃猫肉?原来李时珍已告诉我们答案,古人早就试过

历史文化3个月前 (03-03)28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卿羽飞

编辑 | 卿羽飞

前言

如果说人类占据食物链顶端,那中国人便是当之无愧的王中之王。

在不少外国人眼中,似乎没有中国人不吃的食物,看起来再难以下咽的食材,经过中国人妙手回春的厨艺,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然而,泱泱华夏却有一项从来不碰的肉食——猫肉。

而早在中国古代,一代神医李时珍便已告诉我们缘由。

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猫肉?李时珍又对此作何解释呢?

猫肉的特殊成分

在那个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得不靠农业劳作补给,要说一年吃上肉的机会,可真是少之又少。

迫于饥饿的威胁,中国人很早便掌握了豢养牲畜,像是鸡、鸭、鱼、猪,都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然而,就算是最饥饿的时候,我们也很少看到人家食用猫肉,这也和猫肉的成分组成有关。

首先,猫肉当中含有众多的脂肪。

如果百姓将猫肉作为普通牲畜进行食用,很可能引发体内上火,进而造成高血压、高血脂、口腔溃疡等不良疾病。

在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寻常的感冒发烧都可能要人性命,更不必说在当时算得上疑难杂症的病况了。

其次,猫肉中还含有众多嘌呤成分。

嘌呤其实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够通过氧化变成尿酸,从而加剧痛风病症的发作。

如果食用猫肉的人本来就患有痛风症状或是结核病,那简简单单食用猫肉便会加剧疾病危害,严重时还能要人性命。

不仅如此,一代神医李时珍还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给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本草纲目》:更加科学看待猫肉

李时珍是中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出生于医药世家,他从小便立志悬壶济世。

浓厚的家庭氛围让李时珍在潜移默化间接触到不少医学知识,成年以后,李时珍四处奔走行医,他的医学技术也在实践中得到突破。

1593年,李时珍完成192万长篇著作《本草纲目》。

这算是当时世界上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医学著作,这本巨著为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为中国而后医药相关领域的深入都做出巨大贡献。

而在这本伟大医学著作中,便有谈到食用猫肉的问题。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其实在很早便已经有人尝试食用猫肉,他们费尽心思将猫肉精心烹饪,却没能达到满意的味道。

原来,烹饪过后的猫肉食用起来仍然带有很大一股酸味,肉质也不紧致,实在让人难以下咽。

同时,本草纲目也进一步从科学角度解释“不要食用猫肉”的原因。

首先,和其他肉食相比,猫肉的营养价值远远落后。

人们如果想要吃肉补充营养,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牲畜或是人参草药,这些食材的功效来得都比猫肉快。

其次,熟悉猫这种动物的朋友都很清楚,很多野猫生性好动,非常喜欢独来独往上蹿下跳。

这样的个性也使得猫身上携带很多细菌病毒,像是我们熟悉的弓形虫和肺吸虫,便是猫身上的常客。

这些寄生虫存活能力极强,有时候连高温烹饪都难以将它们全部消灭。

人们一旦在食用猫肉时误食这些寄生虫,便会将病毒带入体内,从而轻易破坏身体自带的免疫机制,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破坏。

事实上,除了猫肉本身的特质,人们不食用猫肉还有诸多讲究,这其中又暗藏什么学问呢?

猫的文化象征

对于中国人不吃猫肉,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原因,那便是文化象征。

早在古埃及时期,猫这一物种便首先出现,至今推测已有三四千年,其物种发展历史并不亚于狗类。

然而,猫和狗却带给人截然不同的印象。

一直以来,狗一直充当看门守卫的重要职责,它们通人性,已经被人类完全驯服,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

与此相反,猫性格高傲,喜爱独来独往,骨子里还带有野性,经常会抓伤挠伤人类。

西周时期,古埃及的猫传入我国大陆。

《诗经大雅》便有过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等到西汉时期,国人关于猫的认识还具体到了职责,像是《郊特牲》中有写:“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我们不难发现,猫更先进入中国大陆,并没有作为食材,中国人在与猫的渐渐相处中,逐渐挖掘出这一物种与众不同的天赋,这便是捕杀技能。

猫爪子锋利,牙口灵活,反应敏捷,是捕杀老鼠的高手,将猫这一看家本领运用到田野鼠灾上,可以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古代虽然缺少食物,却也是极其讲究。

像这种能为家庭做出贡献的生命,百姓并不舍得直接杀害,古代农业社会养牛耕耘却不杀牛取肉,便是更好的印证。

直到现在,很多人家中如果出现老鼠,之一反应可能都不是买粘鼠板。

毕竟,与其买粘鼠板久久等待老鼠上钩,不如养下一只狸花猫主动出击,将家中的老鼠一网打尽。

除了在捕鼠方面的贡献,让猫幸运逃过捕食命运的还有另一原因,那便是祭祀。

古埃及时期,尼罗河附近居民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驯养一些动物帮助自己捕食,恰好此时猫数量繁多,便义不容辞担任了这一要职。

由于自带捕猎作用,这些猫也在整个埃及地区有了极高的地位。

在那个时候,杀死一只猫,甚至可以直接被判处死刑,说人命不如猫命贵,实在不是夸大其词。

因此,身居高位的猫也被运用到祭祀环节,一些贵族会选择将猫制成木乃伊,然后为自己陪葬,从而突出家族高贵身份。

后来猫被传入中国,逐渐演变出“猫神”这一说法。

据说如果在家中养猫,还可以达到养蛊的作用,在不知不觉间用邪术致人死地。

当时唐朝,武则天曾和萧淑妃有过争执。

当时一怒之下,萧淑妃便放下狠话,说自己死后会变成猫,而武则天会变成老鼠,自己会源源不断向武则天索命。

或许是心虚使然,武则天即位之后,很快便严禁全国养猫吃猫肉,尽管在当时没能得到有力执行,但还是在全国上下起到不小震慑作用。

不仅如此,民间还流传出各种迷信说法。

像是说猫有九条命,如果轻易将猫伤害,猫便会在复活后前来索命;

或是猫眼可以将看到阴间邪祟,如果食用猫肉,身上便会沾染上不干净的东西;

再或是猫是庄稼地的守护神,如果将猫杀害,来年就会爆发鼠害,一家人辛苦一整年的收成将会功亏一篑。

当时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人们对封建迷信也还没有概念,这样的说法一传十,十传百,很容易便家喻户晓。

于是,人们便对食用猫肉更加诋毁了。

而到如今,人们已经能从全面科学的角度看待食用猫肉。

我们清楚明白,吹捧猫肉营养价值纯属无稽之谈,食用猫肉也不会如传言如此恶灵缠身。

既然如此,那新时代的猫又在人类生活扮演着怎样角色呢?

铲屎官一代崛起

如今现代社会,如果你在马路上随便拉一个人询问为什么不吃猫肉,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会是:猫咪那么可爱,吃猫肉实在是太过残忍。

的确,在经济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慢慢学会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命,这也从侧面展现出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从前捕食的野猫一跃而成宠物猫咪,变成人类更好的朋友之一。

它们大多长相乖巧,在驯养过后性格安静,独立生活并不依赖人类,是人见人爱的合格宠物。

不少人也就此化作“铲屎官”,每天心甘情愿打理自家猫的饮食起居。

在他们眼里,猫已然不是单纯供人玩乐的存在,它们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家人,是自己疲惫生活的一丝精神慰藉。

新时代的今天,猫咪也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和那些导盲犬、警犬一样,猫咪也在努力为人类社会贡献力量。

一些猫咪甚至能够有机会进入医院或是养老院,从而帮助自闭儿童或是孤单老人早日摆脱阴霾。

结语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饮食文化更是掌上明珠,要是真有美味健康的食材,早就被老祖宗挖掘出,吃猫肉没有被大力倡导,算得上情有可原。

对于吃猫肉,它既不算美味,营养价值又低,还不符合当今道德价值观,实在是该摒弃的陋习。

如今,世界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已经对食用猫肉严格制止,大力猎杀捕食猫肉,一定会迎来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谴责。

我们更期待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身影在我们身边打转,而并非餐桌上一盘盘冷冰冰的菜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5313.html

“中国人为什么少吃猫肉?原来李时珍已告诉我们答案,古人早就试过” 的相关文章

古代青楼女子经常接待男子 她们是怎么避免怀孕的

古代青楼女子经常接待男子 她们是怎么避免怀孕的

对古代青楼女子如何避免怀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知道古代的时候是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皇上一个人的手里。所以说当时的女性不管是什么身份,但是总的来讲都是地位非常低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开妓院是合法的,女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男子的一件玩物。古代时候...

在文学、诗词方面,刘桢有哪些成就?

在文学、诗词方面,刘桢有哪些成就?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古代妃子在侍寝之前 她们为什么都要光着裹被子

古代妃子在侍寝之前 她们为什么都要光着裹被子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妃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什么要求脱光再裹进被子抬进去?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古代妃子去皇上那里侍寝的时候,一定要脱光洗干净之后裹进被子里抬进去,比如说甄嬛传里就有一个名场面,在安陵容第一次侍寝的时候,就记录了这个完整的...

历史上真实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上真实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朱棣,出生于应天,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太宗朱棣,到了世宗时改成祖皇帝,这个本不该继承大统的人却抢了侄子的皇位,在讲究法统和道统的年代必定争议颇多。想了解朱棣是个怎样的人,就必须知道他做过哪些事,以求管中窥豹,洞察陛下非人的内心世...

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努尔哈赤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努尔哈赤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他是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八旗制度的创建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成就政治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

古代御医负责给皇室看病 御医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古代御医负责给皇室看病 御医的门槛到底有多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御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御医如何给皇室看病?门槛极高,细节尴尬。顾名思义,御医是专门为皇帝治病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当我提到皇室医生,我总是觉得他们有高超的医术,所以他们可以被皇室选进皇宫治疗皇帝和皇室成员。 在中国,早在唐朝,皇室医院就建立...

古代后宫女人多多少少会找男宠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古代后宫女人多多少少会找男宠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对古代皇帝和男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不光女人找男宠,男人也会找男宠,而且男人比女人更疯狂。皇宫里本来就男人少,皇帝活在,不得宠的女人大有人在,皇帝驾崩后新皇登基,原来的皇后和妃子就升为太后或太妃成了孀妇,但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下,就出现了背着皇帝暗中或者公开...

盘点五位专情帝王,他们到底有多深情?

盘点五位专情帝王,他们到底有多深情?

古代帝王在原则上要有三宫六院,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但也不乏专情的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五位帝王,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境界。用江山换取美人一笑——周幽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几乎家喻户晓,而在这位帝王宠幸褒姒失去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