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寿光县委书记调任,临走竟将剩下的煤和木炭都带走
1991年,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调任,前往潍坊担任副市长,然而他在临走前,竟将院子里剩下的煤和木炭都带走,作为一方要员,他这么穷吗?
王伯祥确实就是这么“穷”,王伯祥和一般的书记完全不同。
王伯祥之所以如此节省,和他小时候困苦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他出生于1943年的山东寿光小山村。
因为家庭困难,爷爷奶奶为了让他吃饱肚子,带着年纪尚小的他常常游走在山村野路上,采摘野菜,填饱肚子,这样的生活经历,让王伯祥从小就学会了节俭。
他从不让别人浪费,也因为家里真的很穷,王伯祥从懂事起,就只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必须要好好学习,才有机会改变家里的困境。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付出了比其他的同学还要加倍的努力,除了帮助家里干农活,他还利用一切的间隙读书。
最终,他凭着这股韧劲,真的成为了村里之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村民们在为他高兴地同时,也不免会想:“好不容易考出去了,他还会回来吗?”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王伯祥或许见识过世间的繁华之后,他的心境也会发生变化,毕竟好不容易考出去,谁还愿意回到穷苦的山村继续受苦呢。
然而令众人没想到的是,王伯祥在完成学业之后,他的之一选择就是回家乡任教,用自己的力量助力家乡发展,为此,他更是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因为王伯祥的选择,让更多的乡民认识了他,知道这个山窝窝里有一个朴实的青年人,正在努力的为家乡带来希望。
几乎没有人想到,他竟然愿意放弃在县城安稳的生活,选择回到偏僻的小地方。
这之后,王伯祥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在1986年被正式任命为寿光县委书记,这在当地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身份,但他却从未用他的身份以权谋私。
在他正式出任县委书记之后,王伯祥就决心改革当地的经济发展,他先是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分别是蔬菜产业化,开发寿北,建设工业。
这之一步计划就是蔬菜产业化,王伯祥意识到想要完成之一步计划,就必须要落实到村到户,必须让农民用具备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识。
为了让村民们了解什么是蔬菜产业,王伯祥到任当天就先带着村子里的上山下地,让村民们更加理解何谓蔬菜产业,他建议村民尽可能的选择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还倡导各村之间相互推广。
为了保证村民们的收成,他还主动带着村民学习疏通灌溉的知识,确保蔬菜的更大产能。
所谓万事开头难,虽然王伯祥在引导村民们前期种植蔬菜时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但是在其中还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
其中一项就是关于蔬菜的运输问题,虽说蔬菜的收成按照计划完成,但是在销往全国各地时,因为地理位置蔬菜难以运送。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伯祥决定亲自带队开辟了一条新的生产线,顺利的解决蔬菜的运输问题,不仅如此,还将运输的时间提前,保证了蔬菜的新鲜。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王伯祥都能及时想到办法解决,因为他正确的决策,让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的更加迅速。
在完成之一步计划后,王伯祥紧接着开展第二步、第三步计划,就是开发寿光以及项目升级。
他将目光放在了寿光未被开发的荒凉地区,对这部分闲置的地区进行了开发,而后通过招商引资,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工业项目建设,以此不断地升级寿光整体的项目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寿光的蔬菜生产、项目开发记忆工业升级改造都快速的提升,同时,寿光县还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批发市场,反过来让寿光的经济有了更为夯实的基础支撑。
1991年,因为王伯祥的不懈努力,整个寿光焕然一新,而寿光县更是成为了全国的百强县城之一。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王伯祥让寿光县大力发展之后,即使没有赚的盆满钵满,但口袋里也不至于空空如也。
村民们尽管知道王伯祥为官清廉,但是在他即将卸任寿光县的县委书记,奔赴潍坊履职之际,看到他的家当却是少之又少时还是吃了一惊。
因为在车上,王伯祥的那堆家具当中除了一台家用的冰箱、桌椅和一张木床之外,只有几个装了衣服的纸箱,而这其中最显眼的是几颗光秃秃、黑乎乎的煤球和木炭。
看到这一幕,众人心里难免唏嘘,更是感叹王伯祥官风之正!王伯祥一直在用的行动告诉人们何谓人民的公仆。
尽管寿光县是他带动起来的,但是他却从未邀功,更未从拿公家的一分一毫,所谓的为官清廉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