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3-05)660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作者:赵心放

澶渊之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澶渊之盟以后,宋和辽在一百二十年间保持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不再兵戎相见争斗不休。但在中国历史上,对这个盟约争议很大,人们普遍认为,对处在战略主动地位的北宋而言,是个屈辱性的条约,既承认了辽国政权的存在,又开始了劳民伤财的“岁供”,影响了两宋的经济繁荣,是两宋积弱的根源。本文专门聊聊澶渊之盟的来龙去脉。

(一)辽国萧太后率军侵北宋

辽国由雄才大略的萧太后摄政后,常常派兵侵犯北宋边境,掠夺边民的财产牲畜。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一举击溃了北宋布置在边境线上的主力部队,然后移兵东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北宋知州李延漏率领军民顽强防守,辽军久攻不下,就绕过该城继续南下,在今山东馆陶黄河故道边筑土城屯兵,直扑澶州,仅一河之隔的北宋都 城开封暴露在了辽军的威胁下。

据史书载,前线的告急文书一天就送来了五次,军情当然是万分的紧急。朝廷的大多数上层人物感到惊恐,他们主张迁都,以应付辽军的入侵。

时任皇帝宋真宗更是表现得惶恐不安。只有冠准和毕世安坚决主张抵抗。两人给宋真宗说:如果把都城放弃,跑到边远的地方去,使得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得住吗?寇准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在调动正规部队搞好防守的同时,积极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配合正规部队的行动。还有二个重要策划,就是请皇帝御驾亲征,不管正规军或是民兵,对于杀敌立功者,同样给予奖赏。

在寇准的督促下,懦弱的宋真宗终于决定亲征。当时朝廷内仍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以各种理由不愿随驾北征。在主战派大臣的支持下,宋真宗的车驾终于北行到达了澶州。北宋时,黄河还是从澶州流过的,将澶州城一分为二。这时辽军已到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

(二)皇帝到南城鼓舞士气

在寇准和主战派大臣的一再督促下,宋真宗的黄龙旗终于在澶州北城的城楼上出现了。城下的北宋兵民早就听说皇帝要到抗敌之一线来慰问和督战。看到黄龙旗在城楼上出现后,万岁之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宋真宗巡视了一番,仍回南城行宫,由寇准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

寇准作好一系列安排后,为了稳定兵民之心和鼓舞士气,学习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样子,和知制诰杨亿在南城城楼上喝酒下棋。宋真宗看到寇准 如此镇定自如,也不再担心天要塌下来了。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疲于应付,疲于奔命。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由于是孤军深入,后勤供给线太长,常常粮草不继,严重影响了士气。

尤其是宋真宗亲临北城后,北宋兵民的士气高涨,辽国先锋在澶州城下被宋军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军心。辽国萧太后和大丞相耶律隆运分析了战场形势后,一致认为在战场上已经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只有通过谈判,获得一些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便宜。

(三)经过讨价还价议和成功

要说宋真宗,御驾亲征也好,从澶州南城到北城走一趟也好,其实都是迫于寇准等主战派大臣的压力而去的,实话实说,本人一直不想与辽国交战,总想设法与辽国和平共处。因此在他离京亲征的同时,就派了议和使节前往辽国军营。辽国提出前朝周世宗夺得的“关南之地”,本来是他们的领土,要求归还。

北宋不认可辽国的领土要求,只要辽国退兵可给予其一些银绢。两军边打边谈。辽国在逐步丧失战争主动权后,最后按北宋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在冠准的力阻下,每年给辽国的银绢没超过三十万,大大低于宋真宗开口的一百万。

寇准一直都是反对议和的,他主张积极开展军事行动,乘胜收复失地。那时主战派将领已率军夺取了幽燕数州。前方形势一片大好。但由于宋真宗硬是一心想议和,从客观上助长了妥协派,他们把 寇准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污蔑攻击他,说他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面对如此形势寇准难有作为,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

在妥协派的策划下,当年的十二月,宋辽双方签订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它规定了宋辽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北宋每年给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界开展集市贸易等。

面临辽国的侵略,作为一个在经济、军事上处于强势的国家,北宋不是彻底消灭敌人,而是去议和,每年还要上“岁贡”,直的是太窝囊了,为以后北宋降金,南宋降蒙古带了一个坏头。这和北宋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等政策分不开,但澶渊之盟后一百二十年间,边境地区保持了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也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因此只能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进行评价。对于寇准,笔者认为是一个有勇有谋、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之人,其表现是难能可贵的。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5569.html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的相关文章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跟随刘备,公孙瓒左右不了,因为那时候,赵云已经离开公孙瓒7年,早已不是公孙瓒的手下,与公孙瓒一毛钱关系没有。即使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也管不了。再者,赵云虽然能打仗,但...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 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刘强为何拒绝称帝?原因是什么?

刘强为何拒绝称帝?原因是什么?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6年6月,尚在襁褓中的刘强被父皇光武帝立为皇太子。在“资性方洁”的老师和“强毅耿直之臣”的悉心教导辅助下,刘强品学兼优,成长为合格的储君,在通往帝位的道路上稳步向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强1...

赵姬作为秦始皇的生母 秦始皇为什么要囚禁她

赵姬作为秦始皇的生母 秦始皇为什么要囚禁她

对秦始皇为什么囚禁母亲赵姬?她对嬴政伤害有多大?背后有何隐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囚禁自己的生母赵姬,是因为赵姬做出了让秦始皇感到又气又恨又耻辱的事,甚至威胁到他的生命。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看下赵姬的身份。秦始皇的生母赵姬,...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但...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与生母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母子关系势同水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皇帝登基后,由于采取了严厉的手段对兄弟、宗室进行打击,加上他继位不久便实行清查亏空等一系列政治举措,致使朝野内外人人自危。随之,关于雍正帝负面的说法也铺天盖地,下毒篡位,手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