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蒋介石败退台湾,因飞机超重丢下10块“石头”,竟是中华之一古物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3-06)610

1946年10月,蒋介石乘飞机之一次登上台湾岛,主持台湾省回归周年庆典大会。

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蒋介石之一次来就感觉这地方很不错。

1948年,解放战争中 *** 精锐尽失,节节败退。蒋介石预感大势已去,得给自己找一个安身之所。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去过的台湾最合适,有台湾海峡作天险,政治上单纯。好好的经营一番,将是自己东山再起的大后方。

既然决议要去台湾,走之前,能搬走的都要搬走。其中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大批国宝和文物,要知道,国宝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文物就是文明的见证,是国粹。

蒋介石深知文物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批国宝和文物跟随国民 *** 一路南迁。从北京到南京,再到重庆。最后又回到南京。现在蒋介石集团要去台湾,国宝和文物也一定要带在身边。

1948年底,蒋介石命令空军用飞机运送文物去台湾。

从1948年到1949 年,蒋介石集团一共运送了三批文物到台湾,第三批原计划要运走1700多箱。后因 *** 官员及家属太多,飞机超重,无法运输,丢下了800多箱。其他的文物才算安好的留在故宫博物院。

在丢下的800多箱文物中,有10个很沉的箱子,每个都重达一吨,打开箱子一看,都是石头。

这么重的石头,为何蒋介石要运到台湾呢?

这些石头,叫做“陈仓石鼓”,曾被当做神物供奉,来历很不简单,被誉为“中华之一古物”

这10块石鼓,有太多的故事,是历史的见证者,有多少风流人物曾经指点过它。风流人物已逝,而这10块石鼓坚定的竖立在中华大地上。

“陈仓石鼓”一共10块,每个重量一吨左右,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花岗岩材质,上粗下细形状似鼓,因此被称为“石鼓”。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一老人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境内陈仓山上放羊,闲来无事,无意间碰到石头上,石头看上去很奇特,用手拂去泥土,发现上面还刻着字。

因其在陈仓山上发现,被后世称为“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发现后,当地人争相上山观望,看到奇特的带有文字的石鼓,石鼓上的文字无人能读写出来。因此乡民认为是仙物从天而降,纷纷焚香祭拜。

发现石鼓的事情被传到十里八乡,一时间,乡街村民,文人墨客闻风而来。有人驻足观赏,有人将石鼓上的文字拓下来,找寻名家解读,韩愈还专门为此写下了《石鼓歌》。总之,石鼓的发现,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当时唐王朝的官方没能重视。

从发现到之后的100多年,石鼓一直在陈仓山上经受着风吹雨打。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刚继承皇位的唐肃宗为了躲避战乱逃至雍城。

唐肃宗到雍城后,心中十分苦闷,压力山大。想找点东西解解闷,随行官员有人提起“陈仓石鼓”,他听后十分好奇。就命令当地官员将石鼓从山上搬下来,送到雍城来让自己掌眼。这是“陈仓石鼓”首次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视。

“陈仓石鼓”被从山上搬下来几个月后,叛军兵峰直至雍城而来,唐肃宗只能带着文武百官,携妻儿继续逃跑。临行前,他命人将十面“陈仓石鼓”拖到荒野掩埋,并对外统一口径,石鼓已经被破坏了。自此,这十面石鼓与战火真正结缘。

“安史之乱”被平定多年后,当地官府找寻到石鼓的掩埋地点。可惜只挖找到了九面石鼓,一面神奇的失踪了,没有一点线索。官府立刻奏报朝廷,希望妥善保护石鼓。朝廷命官府保送到当地孔庙,好生保存。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群雄割据,中华大地进入了最特殊,最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华大地,生灵涂炭,被保存在孔庙的石鼓,因孔庙被毁不见了踪影,至此遁迹于江湖。

直到一百多年后,宋朝建立。宋朝第二位皇帝宋仁宗,是一位书画帝王。有一天,他在翻阅整理前朝的遗留文献时,看到了关于“陈仓石鼓”的传奇纪略,对遗失百余年的“陈仓石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宋仁宗诏令天下才学之士遍地寻访。不惜许诺高官厚禄,寻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听闻诏令后,凤翔知府司马池觉得自己升官的机会来了,他立刻召集人手,全民动员寻找传说中的10块“陈仓石鼓”。功夫不负有心人,司马池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九面石鼓,另一面作原石鼓依然没有消息。

司马池为了讨皇帝的欢心,为了自己的升官之路。动起了歪脑筋,他找人做了一个假的“作原石鼓”。凑齐十面后敬献给了宋仁宗,宋仁宗大喜,夸赞司马池办事牢靠,并给予褒奖。

后来,宋仁宗发现了造假的“作原石鼓”,司马池因欺君之罪被贬。遗失的一面最终被一个叫“向穿师”的金石收藏家找到,只可惜上半部分已经被乡民削去做成了捣米的器具。至此,十面石鼓终于团圆。

宋徽宗对“陈仓石鼓”非常喜爱,为表喜爱之情,他命人在石鼓文字裂缝处填上黄金。好生保护。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家眷,朝臣3000多人,汴京城中财物被掠夺一空,十面与战火结缘的“陈仓石鼓”也一并被搬走。

金人不知道石鼓的价值,刚开始以为是个金疙瘩,后来发现只是填充了一下黄金。在被挖去黄金后,抛于荒野之中。一直到南宋时期,“陈仓石鼓”在荒野中被发现,之后被运回北京。

在后世元明清时期,没有离开过北京地区。

几百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与战火结缘的“陈仓石鼓”再次随国民 *** 南迁,一直到抗战胜利回到南京。要不是因飞机超重,我们要见它还得坐飞机去台湾。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深藏功与名的千年国宝

“陈仓石鼓”到底有何奇特之处,让它在战火中遭受到这多的苦难,让太多的人牵挂。

经专家学者研究后发现,这些石鼓上面没有明确的时代信息,只是记载了秦国统治者“祭祀”“游玩”“狩猎”等场景,是秦国统治阶级的生活写照。每个石鼓都各自刻有一首“四言诗”。有些诗因年代久远,多次搬运被破坏,有些文字已经看不到,其中有一面鼓已经看不到文字。

这十面石鼓是什么时期创作,学术界目前还不能统一,有人认为最早应该是在周宣王时期创作而成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它是先秦时期的文物。

后世根据石鼓上的内容,给10面“陈仓石鼓”进行了命名,分别是:灵雨鼓、銮车鼓、田车鼓、汧沔鼓、车工鼓、吴人鼓、吾水鼓、马荐鼓、而师鼓、作原鼓。

“陈仓石鼓”之所以被称为国宝,主要是因为每个上面都刻有文字,对于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先秦文化有很重要的价值。据称,十面石鼓总共刻有718个字,这些字都是用大篆书写,被称为“篆书之祖”,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

时光飞逝,“陈仓石鼓”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一直在见证者中华文明的发展。它上面每个字都是价值万金。是我国的九大国宝文物之一,是真正的中华“魂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17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

自1949年后,台湾省一直孤悬在外,当年的很多珍贵文物被搬运到台湾省。在搬运途中,有些被损毁,十分痛心。

大陆跟台湾,同宗同源,都是华夏子孙,我们希望国家统一,让我国的大量国宝和文物被中华大家庭的所有家人们看到。也希望台湾的同胞们,没事多去看看这些文物,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感受一下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不要抱着偏安一隅的思想,在台湾省搞独立。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底线,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国家都不能触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5708.html

“蒋介石败退台湾,因飞机超重丢下10块“石头”,竟是中华之一古物” 的相关文章

温恢是什么人?l历史上他的才能怎么样?

温恢是什么人?l历史上他的才能怎么样?

温恢,字曼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北攻樊城,发动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在关羽北攻樊城之前,有一人早就料定关羽会这么做,他简直料事如神,堪比郭嘉、贾诩和司马懿。而他...

刘玉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刘玉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发生大乱,宰相向皇帝李存勖请求拿出宫中财物赏赐军士,以稳定人心。但皇后刘玉娘得知此事,却故意在宰相面前装穷,说自己只有一盒首饰与一个孩子,叫宰相把首饰与孩子卖了去赏赐军士。宰相吓得不知所措,只得退...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诸葛亮北伐时如果魏延代替马谡 魏延能守住街亭吗

对北伐时,如果魏延替代马谡镇守街亭,能守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一直都是战事不断,曹操,刘备,孙权斗智斗勇,非常的精彩。在后期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继承刘备的遗愿,担任起了匡扶汉室的重任,但是由于后期蜀国人才的缺乏,五虎将都不在了,所以诸葛亮北伐六次并未成...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乐进为人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大军先锋,无坚不摧,深受曹操重用与信任。那乐进是如何“奋强突固,无坚不陷”的呢,又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乐进早年从军,在曹操帐下效力,虽然身材矮小,但为人骁勇善战,因此很得...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汉语成语,指出卖朋友。后常接不堪回首。郦寄的父亲郦商是西汉将领,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郦商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之后在郦食其的缘故投靠刘邦,开始了冲锋陷阵、战功赫赫的一生。他曾平定汉中、与楚久战,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爵位,之...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字彦和,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晋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南豪强义兴周氏,西晋平西将军周处之孙,吴兴太守周玘之子。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但由于叔父周札不支持且向太守告密,叛乱失败。晋元帝因周氏家族名望未做追究。周勰归家后自我放纵,终于临淮太守...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