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192. 圣人北望射天狼—隋与突厥战争史略(上)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3-07)590

作者:汪明军

作者简介:汪明军,浙江金华人,九三学社社员,爱好中国古代历史、军事、地理,喜欢阅读、写作,作品以历史类纪实文章、散文、诗歌为主,现为金华市作协会员、金华市 *** 作协理事。曾在铁血文库、战争事典等历史刊物发表过多篇文章。

全文共12587字,配图7幅,阅读需要20分钟,2024年3月7日首发。

北周大定元年(581)二月,北周相国、隋王杨坚,在百官的注视与劝进下,收下了皇帝玺绶,戴上了十二旒王冕,建天子旌旗,在一片朝贺声中燔柴告天,即皇帝位。自此,统治北中国24年的北周王朝落下了帷幕,时年40岁的杨坚从名义上的外甥周静帝宇文阐手中接过了皇帝宝座和万里江山。

然而称帝并不是杨坚的全部目标,和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一样,杨坚一直都有平定江南之志。站在长安临光殿之上,他的目光扫向了长江以南的陈朝。当年九月,隋军伐陈。就在前方捷报频传,即将饮马长江之时,在长城之外,遥远的蒙古高原上一声尖利的狼嗥伴随着滚滚乌云正向新生的隋朝扑了过来……

图1.隋文帝画像

一、狼的子孙:突厥民族起源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中原大地引来大一统或局部统一的中央王朝,在长城之外总是同时并立着一个或数个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秦汉时期是匈奴,两宋时期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明清时期也先后与瓦剌、鞑靼、准噶尔(即瓦剌)并立。更遑论魏晋时代的鲜卑,北朝时期的柔然,皆是如此。而和强盛的隋唐王朝争锋,在公元六世纪的东亚大陆上书写下浓重一笔的,就是本文的主角,自称“狼的子孙”的游牧民族—突厥。

关于突厥民族起源,史学界目前说法不一。《周书》中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狼在侧,并欲杀狼。狼遂逃于高昌国之西北山。遂生十男。十男长大,外托妻孕,其后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孙蕃育,渐至数百家。经数世,相与出穴,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泥师都既别感异气,娶二妻,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也。一孕而生四男。其一居践斯处折施山,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种类,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儿为主,号为突厥,即讷都六设也。讷都六有十妻,所生子皆以母族为姓,阿史那是其小妻之子也。诸子遂奉以为主,号阿贤设。此说虽殊,然终狼种也。”周书对突厥的起源给出了两种说法:一是突厥先祖乃匈奴别种,后因战乱流离至高昌国之北,后来其中一支部落迁徙至阿尔泰山繁衍生息,并以山型为名,遂称突厥;二是突厥起源于在匈奴之北的漠北索国,至于索国之所在,史学界更无定论,有外蒙高原、外贝加尔地区、中亚乃至青藏高原各种推测,缺乏直接依据。

另《隋书》中也有记载:“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后魏太武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铁作。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认为突厥是起源于汉地平凉的少数民族部落。此外还有海右遗黎说(起源于咸海之右,为来自咸海的塞种人)、海神胤裔说等。以上种种,众说纷纭,但却能理清一些重要线索,即突厥民族早期主要生活在天山或阿尔泰山南麓,其源头很可能来自阿尔泰山西北甚至是中亚地区,这与其日后在西域建立汗庭并积极经营西域不无关系。

国内突厥史专家林幹教授在其《突厥与回纥史》中认为狭义的古代北方民族仅包括曾经活动在大漠南北(即后来地理上称之为蒙古草原地区)的匈奴、东胡和突厥三大族系,其中匈奴系统包括匈奴、北匈奴、南匈奴、屠各(亦称屠各匈奴)、卢水胡、铁弗等等,东胡系统包括东胡、乌桓、鲜卑、柔然、契丹、库莫奚、室韦、蒙古等等,突厥系统包括丁零、高车(敕勒)、铁勒、突厥、回纥(回鹘)、薛廷陀、黠戛斯等等,明确认为突厥最早来源于丁零。丁零在魏晋南北朝时称为高车(敕勒),在隋唐时称为铁勒,而突厥、回纥、薛延陀都是属于铁勒的分支,丁零、高车与突厥有民族溯源关系。突厥人在《苾伽可汗碑》中说:“九姓回纥者,吾之同族也”,这也为突厥起源于“丁零—敕勒”系提供了依据。

无独有偶,马长寿的《突厥人与突厥汗国》中也提到铁勒各部都属于突厥语族,突厥人原是丁零人或铁勒人之一种。也有记载突厥“木杆可汗状貌奇异,面广尺余,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即混有来自中亚的高加索人种血统。到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突厥起源于古老的“丁零—敕勒”族系,位于匈奴西北,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融入了来自中亚人种基因,迁徙到阿尔泰山繁衍壮大。其族系与发源于阴山的匈奴族系以及呼伦贝尔以东的东胡族系绝不相同,样貌也有很大差异。但无论是在突厥自己的民族传说还是在中原史书记载中,突厥人都认为自己是狼的子孙。突厥行军的旗纛之上,描绘着金狼头。突厥的侍卫勇士则自称附离(在汉语中即是狼的意思)。狼图腾,成为突厥民族内心最神圣的精神崇拜。

图2.北方少数民族相貌复原图

和当时遍布欧亚大草原上的无数游牧部落一样,突厥人虽然骁勇善战但也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公元六世纪中叶,突然爆发出磅礴的力量,迅速走向了历史的前台,直至与隋唐王朝分庭抗礼,这一切都要从另一个草原帝国—柔然说起。

二、阿瓦尔古丽的传说:柔然人的兴衰

“远方的人请问你来自那里,你可曾听说过阿瓦儿古丽。她带着我的心,穿越了戈壁,多年以前丢失在遥远的伊犁”。优美动人的旋律,来自一曲《新阿瓦尔古丽》,伴随着歌声我们不仅熟悉了美丽的伊犁,也揭开了一段遥远的记忆。歌词中的阿瓦尔是古代欧亚大陆一个游牧民族,其在六世纪下半叶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帝国,到六世纪末达到极盛时期,公元626年几乎占领君士坦丁堡。而阿瓦尔人的先祖,就是公元四世纪后期~六世纪中叶曾经统治蒙古高原,并严重威胁中国北朝的草原帝国—柔然。柔然上承匈奴、鲜卑,下启突厥、回纥,和以上几者相比,并不为大众所熟识。其疆域极盛时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北魏时期东北少数民族,其地在室韦以西,柔然以东,大约在今乌珠穆沁旗境内)相接,东南与发源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关于柔然起源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即柔然)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但史家推测柔然可汗郁久闾家族祖先来自于拓跋鲜卑。北魏正光元年(520),柔然可汗阿那環拜见北魏孝明帝元诩时自称“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并得到了孝明帝的认可,抛开北魏皇帝政治笼络心态不谈,今天普遍的观点认为柔然民族的主体成分源自“东胡—鲜卑”系,这与“丁零—敕勒”系的突厥有着本质差异。

图3.柔然汗国疆域图

郁久闾家族的先祖曾被拓跋鲜卑俘虏,因为年幼头发很短,与都留着长辫子的拓跋部男子有着很大区别,因而被称为“木骨闾”,即秃头之意,后在战乱中隐姓埋名改为“郁久闾”,自后子孙便以此为姓。早期的柔然民族势力弱小,只能依附于更强大的政权或部落,曾先后臣属于拓跋鲜卑、前秦、匈奴铁弗部,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鲜卑王子拓跋珪乘机复国建立北魏,柔然人又被北魏重新征服。此时的拓跋珪已经志在中原,在战胜后燕之后,拓跋珪逐渐占据了今山西、河北等地,为便于控制,他将北魏的国都从塞外迁到了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值此良机柔然人迅速壮大,其首领郁久闾社仑攻破敕勒诸部落,尽据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水草丰茂的地区,接着又袭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整个蒙古高原和周围诸民族纷纷降附。柔然势力所及“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与北魏隔长城相对。

北魏天兴五年(402),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并仿效北魏,立军法、置战阵,整顿军队,建立可汗王庭,使柔然迅速由部落联盟进入早期奴隶制阶段,一个强大的柔然汗国就此诞生。社仑雄才大略,在他领导下柔然人积极学习周边先进文化,兼容并蓄各部族,实力迅速增强,并不断对北魏进行骚扰和侵掠。

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万骑攻陷了北魏故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北和林格尔土城子)。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骑兵增援,一度也被柔然大军重重包围。虽然在太武帝指挥下,魏军最终打退了柔然攻势,但强大的柔然无疑已成为北魏初年最严重的边患。为此,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代不断北伐,尤其是太武帝拓跋焘曾11次讨伐柔然。

神麚二年(429)五月,北魏兵分两路远征柔然,太武帝出东路,平阳王长孙翰出西路,两军会于柔然王庭。此战,魏军远出平城三千七百里,横扫了柔然境内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的诸部落,柔然可汗大檀惊惧西逃,后不知所踪。原本臣属于柔然的高车诸部前后降魏者计30余万落,魏军缴获戎马百余万匹。

图4.柔然骑兵复原图

在魏军连年打击下,柔然实力不断衰弱,原本臣服的各部落时有反抗和逃亡。太和十一年(487),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率10余万落西迁至车师一带,自立为高车国王,脱离了柔然的统治。柔然逐渐由盛转衰,和北魏也进入和平时期。直到正光五年(524),北魏爆发了六镇大起义,应北魏皇帝之邀,柔然可汗阿那瓌率军击溃破六韩拔陵所率之义军。在镇压六镇义军过程中,柔然势力不断壮大,重新占据了漠南地区。阿那瓌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又向西击败了因内乱而日益衰弱的高车国,柔然一度迎来复兴。

六镇大起义对于北魏王朝是灾难性的,虽然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了下去,但强大的北魏也就此走向了分裂。永熙三年(534),北魏孝武帝从洛阳奔入关中,北魏随即分裂成东、西魏,后分别由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东、西魏之间常年互相攻伐,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高欢、宇文泰竞相与柔然结好。阿那瓌周旋其间,左右逢源,先后与东、西魏通婚,接受双方的馈赠。如宇文泰派散骑常侍贺若谊(隋朝名将贺若弼之叔)出使柔然,与阿那環达成协议,由西魏文帝迎娶阿那環之女柔为皇后,并把宗室之女嫁阿那環之弟。柔然和西魏成了姻亲自然是东魏不愿看到的,碰巧柔然公主嫁入西魏不久就突然去世,东魏乘机抓住这点大做文章。高欢的使者在阿那環面前指出柔然公主是被西魏文帝和他的废皇后乙弗氏一同谋杀的,沉浸在丧女之痛中的阿那環顿时怒火冲天,当即与东魏和好,转而进攻西魏。

西魏大统六年(540),柔然军队大举南下,扫荡了黄河以东的西魏领土,随后西渡黄河直扑关中,兵锋抵达夏州。宇文泰无奈只得要求文帝杀掉了废后乙弗氏,给了柔然一个交待。经过此事之后柔然和东魏关系不断密切,阿那環为太子庵罗辰迎娶了东魏乐安公主,又把孙女嫁给了高欢第九子后来的齐武成帝高湛。后来更是把小女儿嫁给了高欢本人,成了东魏丞相、渤海王正妻,有了多重姻亲关系的东魏与柔然关系进入了“蜜月期”。殊不知就在此时,为了破解困局的宇文泰悄然在柔然后方打开了一个致命的突破口,柔然汗国的丧钟即将敲响,而东北亚大陆的格局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三、天狼长啸:突厥兴起并介入周、齐纷争

大统十一年(545),一个叫安诺盘陀的西魏酒泉郡匈奴人离开国境,一路穿过柔然汗国,跋涉万里来到了阿尔泰山脚下的突厥部落。他是秉承西魏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宇文泰的命令,特地前来结好突厥部。此时的突厥部落经过多年发展实力已经有所壮大,并期望与中原王朝加强交流。安诺盘陀的到来使得整个突厥部落都非常兴奋,纷纷奔走相告,认为中原大国的使臣来到,将预示着突厥民族的兴盛。事实上,突厥的强盛离不开其发达的锻铁手工业。阿尔泰山地区出产铁矿,而突厥毗邻中亚,也容易得到先进的锻铁技术,更有从叶尼塞河上游黠戛斯境内输入大量的名叫“迦沙”的铁苗,经过锻冶后可以制成精良的兵器和农具。《新唐书》记载“有金、铁、锡,俗必得铁,号‘迦沙’,为兵绝犀利。常以输突厥”,《周书》中也提到,突厥的兵器有“弓矢鸣镝甲槊刀剑”。在冷兵器时代,精良的铁器成为突厥军事实力的巨大保障。

随着以锻铁业为代表的手工产业不断发展,突厥开始将手工业产品(主要是锻铁产品)作为商品对西域和中原进行贸易。《周书》记载“部落稍盛,始至塞上市缯絮,愿通中国”。突厥在对中原贸易中主要输出铁器和杂畜,输入缯絮。贸易的往来,使突厥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壮大,但与快速发展的军事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是突厥的政治地位。此时的突厥仍然是臣服于柔然汗国的部落,其发达的锻铁业主要为柔然汗庭服务,突厥的锻工们也依然是柔然贵族的奴隶。伴随着双方力量的消长,这种臣服关系已经摇摇欲坠,只需要一个契机,便能马上打破。

在游牧民族崛起的征途上,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类领袖不仅雄健有力、意志坚定、具有谋略,在征战中也能身先士卒,得到全体臣民的爱戴,引领着本民族走向强盛。匈奴的冒顿单于,魏道武帝拓跋珪,以至于后来的辽太祖、金太祖、成吉思汗都是这样的人物。六世纪的突厥部落也诞生了这样的人物,他叫阿史那土门(也译为布民),是当时突厥的酋长。大统十六年(550),铁勒部落兴兵攻打柔然汗国,在经过阿尔泰山地区时被土门率领的突厥部袭击大败,五万余帐铁勒人全部投降了突厥。此战之后突厥实力大增,土门自恃强大,遂向柔然可汗提出了和亲的倡议,岂料阿那環闻言大怒,不仅拒绝和亲,反而派人狠狠羞辱土门说:“你不过是我的锻奴,竟敢这般痴心妄想”。受辱后的土门恼羞成怒,转而向西魏求婚,宇文泰可比阿那環深谋远虑多了,能借此交好上升期的突厥,从背后对付柔然,何乐不为。大统十七年(551),西魏以长乐公主远嫁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同年,西魏文帝崩,土门遣使吊丧,至此西魏与突厥结成了反对柔然的军事同盟。

西魏废帝元年(552),成了西魏女婿的阿史那土门发动东征,大举讨伐曾经的主人柔然。《周书》记载:“土门发兵击茹茹,大破之于怀荒北。阿那瑰自杀,其子庵罗辰奔齐,余众复立阿那瑰叔父邓叔子为主。”对于这场战役西方的拜占庭人也有记载:博特泽纳在提尔河战胜了瓦尔匈奴,广阔的战场上布满了30万具尸体。

博特泽纳即土门,瓦尔匈奴就是柔然,提尔河即突厥语“独洛水”,也就是柔然汗庭所在的土拉河。击败柔然之后阿史那土门自称伊利可汗,正式建立了突厥汗国。突厥汗国以可汗为更高首领,在可汗之下还有俟斤、特勤、设、叶护、啜、俟利发、吐屯等二十八等官爵。

在完成击破柔然和建立汗国的大业后,土门病逝,遗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突厥为东西两部,西面由其弟弟室点密经营,东方汗国的主体由长子阿史那科罗继承,号“乙息记可汗”。科罗在沃野镇北方的木赖山(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击破柔然可汗邓叔子后去世,遗诏称其子摄图年幼不能治国,将汗位传给了弟弟阿史那俟斤,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木杆可汗”。

木杆可汗又名燕都,前文提到其样貌奇伟,异于常人,性格刚强勇猛,而且足智多谋,深怀韬略,邻国都对其非常敬畏。西魏恭帝二年(555),木杆可汗大败柔然汗国,柔然可汗郁久闾邓叔子带残部奔入西魏避难。随后突厥“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疆域北至贝加尔湖,南抵长城,西达咸海,东到辽河,东西相距一万华里,南北也有五六千华里,从漠北到西域的所有游牧部族几乎尽归顺于突厥狼头旗下。

凭借着强盛的武力,木杆可汗要求西魏 *** 把邓叔子一行斩尽杀绝,以绝后患。为此,突厥使节络绎不绝出使西魏,宇文泰屈服于突厥近在眼前的威胁,只能把郁久闾邓叔子和他的三千余部属全都交给了突厥使节。这位柔然末代可汗和他的部众就在长安城的青门之外被突厥人全部斩杀,自此柔然汗国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5.突厥疆域图

在灭亡了宿敌柔然之后,突厥已成为长城之外蒙古高原上唯一的霸主。应该说,突厥汗国在自身崛起过程中,成功利用了当时中原大地上的分裂局面,通过与西魏保持良好关系,从而得以集中精力征服了柔然汗国和其他游牧部族。北周代魏之后,突厥更加成熟地使用外交手段周旋于北周、北齐之间,并在三方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突厥与北周关系中,最重要的两个事件是突厥与北周联兵进攻北齐和北周纳突厥公主为皇后。

北周保定二年(562),北周计划与突厥练兵伐齐,为了笼络突厥,北周请求奉迎突厥可汗女为皇后,双方达成和亲并联合攻齐的协议。保定三年(563),北周大将军杨忠率军一万伐齐,突厥木杆可汗引十万骑与周军会师。次年正月,周军进逼齐北方重镇晋阳,北齐集中全部精锐,鼓噪而出。突厥军大为惊恐,撤退到山上不肯迎战,北周军孤立无援,大败逃走。见周军败走,突厥顿时狼奔彘突,一路逃回塞外,沿途大肆掳掠,自晋阳以北七百里人畜一扫而空。突厥军队撤到陉岭(今山西省代县雁门山)时,已是天寒地冻,人马寸步难行,只能用毡毯铺路才能通过,等退出长城后战马几乎死尽,士兵折断长矛当成手杖蹒跚而行。经此一战,杨忠对突厥战斗力有了直观的认识,他曾对周武帝指出突厥军队赏罚不明,缺少军法约束,其实容易制服,只是因为之前的使者欲从突厥得到好处,故妄言其军力强盛罢了。同年突厥又兴兵进犯北齐幽州,并通知北周出兵配合。宇文护、杨忠分兵两路,此战北周和突厥联军又是无功而返。

保定五年(565)春,北周帝国履行约定,派陈公宇文纯、许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等携带皇后仪仗前往突厥,迎娶突厥公主。期间木杆可汗一度与北齐交好,准备取消婚约,并扣留北周迎亲团队三年之久。直到一天突然天响巨雷,风雨交加,摧毁突厥大量帐篷,木杆大为恐惧,认为是上天惩罚,遂送女至北周完婚。

对于这段政治婚姻,周武帝宇文邕的内心并不接受,对阿史那皇后也一直比较冷淡。为此他的外甥女,即迎亲使之一神武公窦毅之女窦氏(其母为武帝之妹襄阳公主)劝他以江山社稷为重,努力压抑自己的个人感情,多安抚阿史那公主。这个年 *** 孩的见识另周武帝大为赞叹,不仅全部听从了她的建议,对其愈发宠爱。同样是这个窦氏,在隋文帝受北周禅时大哭道:“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吓得窦毅与襄阳长公主忙掩其口说:“汝勿妄言,灭吾族矣!”后来这位见识不凡的奇女子窦氏嫁给了唐国公李渊,并生下了太宗李世民,开启盛唐的篇章。

建德元年(572),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病逝,临终前舍其子阿史那大逻便而传位给其弟(名不详,有记载叫做“阿史那库头”),号佗钵可汗。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除掉了嚣张跋扈的权臣宇文护,开始亲政。佗钵可汗任命二任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之子摄图为尔伏可汗,统治东部疆土。弟弟褥但可汗之子为步离可汗,统治西部疆土。此时的突厥拥兵数十万,常有侵凌中原之志。北周每年送给突厥绸缎十万余匹,突厥使节前往长安,都衣着锦绣,吃山珍海味。北齐也惧怕突厥入寇,倾府库以贿之。为此佗钵可汗益发骄狂,常对人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后世大都以为此处两儿指北周、北齐,唯有胡三省认为此在南两儿为尔伏、步离二小可汗,作者也更倾向这种说法)

图6.北周与北齐对峙图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佗钵可汗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之时,中原大地的形势正迅速发生变化。建德六年(577),周军连续攻克晋阳、邺城,北齐灭亡。东亚地区突厥、北齐、北周三方鼎立,突厥一方处于主动地位的格局被打破。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政权的不二法宝,就是千方百计让其处于分裂状态,彼此之间牵制消耗,便无力侵略中原,比如汉朝扶植南匈奴对付北匈奴。同样的平衡外交战略,突厥也用在中原王朝身上,如今北齐灭亡,平衡外交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客观条件。为此,佗钵可汗立流亡于突厥的北齐范阳王高绍义为皇帝,打起为北齐复仇的旗号,不断侵略北周边境。宣政元年(578)四月,突厥入寇幽州,杀掠人民。北周幽州守将赵郡公李雄出战,“为突厥所围,临阵战殁”,北周举国震动。当年五月,周武帝御驾亲征,征发关中公私驴、马从军,并遣原郡公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率军五路分头并进,可惜大军将发之时,周武帝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的征途中,年仅三十六岁。同年九月、十一月,突厥多次入侵北周西河、酒泉等地大肆掳掠,后被北周击退,随着突厥南下受挫,双方关系趋于缓和。

大象元年(579),佗钵可汗向北周请婚,周宣帝宇文赟封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许配给佗钵可汗,条件是突厥把北齐流亡皇帝高绍义交给北周,佗钵拒不接受,并入寇北周并州。大象二年(580),突厥向北周进贡通好,周派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护送千金公主至突厥完婚(千金公主未至而佗钵可汗死,依突厥俗嫁给沙钵略可汗),后北周再派贺若谊前往突厥交涉,佗钵可汗终于答应交出高绍义。在一次围猎活动中,突厥人故意撇下了高绍义,使他被北周所获。

开皇元年(581),突厥佗钵可汗病死,临死前他对儿子阿史那庵逻说:“先可汗不传位于子而传位给我,我死之后你也应该把可汗让给他的儿子阿史那大逻便”。突厥风俗看重门第血统,大逻便之母出身卑微而庵逻的母亲出身高贵,对于立大逻便为可汗,突厥贵族多有抵触。踟蹰之际,尔伏可汗摄图抵达并警告众人:“如果庵逻继位,我就率领兄弟们服从他。如果拥立大逻便,我必定坚守边境,与其兵戎相见。”摄图年长,而且雄勇果敢,贵族们不敢拒绝,就立庵逻为可汗。失去汗位的大逻便心中对庵逻愤恨不已,经常当众辱骂庵逻,后者无奈,只能把汗位让给摄图。

这个决定得到了汗国上下的一致认可,诸贵族均认为四位可汗(科罗、俟斤、佗钵、褥但)的儿子之中,摄图最为贤能,遂迎立其为可汗,称为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又称沙钵略可汗,建可汗牙帐于都斤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庵逻让位迁到独洛水,称为第二可汗。

大逻便质问摄图说:“我与你都是可汗的儿子,各自继承父亲的部落,可是如今你成为大可汗,尊贵之极,而我却没有任何地位,这是什么道理?”摄图大为头疼,就任命他为阿波可汗,返回统领原来的部落,又封叔父阿史那玷厥为达头可汗。平时三位小可汗分别统领各种部落游牧四方,战时在沙钵略可汗指挥下统一行动。

这场争夺汗位的斗争虽然以摄图的胜利和大逻便的退让而告终,但是突厥汗国内部大、小可汗之间已经产生了深深的裂痕,所以隋朝后来说突厥“昆季争长,父叔相猜,外示弥缝,内乖腹心”。摄图立庵逻为第二可汗的做法应是为了笼络庵逻,增强对付大逻便的实力,但这也显示了大可汗控制力的下降。大逻便公开质问摄图,也是对其大可汗地位合法性的挑战。摄图封其为阿波可汗,等于默认了他的独立地位。

开皇元年,阿波可汗和沙钵略可汗分别遣使向隋朝贡献方物,也表明了小可汗独立性的增强。就在突厥完成权力交接之际,中原的北周王朝已经被崭新的隋帝国所取代,长城内外同年继位的两位新主—杨坚和阿史那摄图即将迎来直接交锋。

四、一箭双雕的典故:长孙晟战略指导下隋与突厥初次交锋

开皇元年(581),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大隋,史称隋高祖文皇帝。即位之初的隋文帝,就曾有“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的豪言壮语,对于长江以南的陈朝,欲一举而攻灭之。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即以元景山、长孙览(长孙晟之伯父)并为行军元帅,率八总管伐陈,并以高熲节度诸军。之所以先伐陈朝,也是由于突厥远处广漠无垠之北方草原,骑兵来去如风,来则入寇袭扰,追则远遁万里,隋军难以深入消灭,所以隋文帝计划先平定江南之后再对突厥用兵。然而开皇元年十二月,突厥伙同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入寇,一举攻陷了隋北方重镇临榆关(今山海关)。隋文帝大为震恐,遂以义兵不伐丧为名(当年陈宣帝病逝),召回了高颖等南征诸军。同时紧急修缮长城,并以上柱国阴寿镇幽州,京兆尹虞庆则镇并州,柱国冯昱屯乙弗泊(今青海省乐都县以西),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临洮,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守武威,各屯兵数万,以增北方国界线上之守备。

在隋朝以前,北齐已经在北方边境修筑了长城,“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隋朝在北齐长城基础上进一步大规模修筑长城。从开皇元年(581)开始,至少五次大量征发民力修筑,先后发动民夫一百余万人。在修筑长城同时,隋朝在北方边境配置了较多兵力。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地方行政体制,以州刺史为更高地方长官,并在位居战略要地的州设置总管,兼理地方军事。

据统计,隋文帝仁寿末年,隋朝大约有36个总管府,其中位于京师北方或西北,主要用于防御突厥的有8府,位于东北方用来抵御突厥和契丹的有7府,直接或间接用于防御突厥的总管府接近总数一半,可见突厥汗国是隋文帝时代边防的重中之重。

开皇二年(582)正月,又以晋王杨广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守并州;秦王杨俊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守洛阳;蜀王杨秀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守四川。三位皇子分守国内三方,表明隋朝已进入举国 *** 的临战状态,在部署好国内政局之后,隋文帝派奉车都尉长孙晟出使突厥,以探其动静。

长孙晟,河南洛阳人,其先祖为北魏太师、上党王长孙稚。其父长孙兕为北周开府仪同三司、熊绛二州刺史、平原侯,其伯父长孙览、其兄长孙炽在隋朝均累立军功。其少子长孙无忌在唐朝历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位列凌烟阁功臣之一。其女长孙氏嫁与唐太宗,即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隋书》记载长孙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趫捷过人。”当时北周崇尚武艺,喜欢纵马射猎,在所有贵族子弟中长孙晟最为了得.其十八岁时已为司卫上士,但名声不显,才能不为旁人所知,只有杨坚一见到他便深为赞叹,评价其“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周宣帝时,长孙晟作为和亲使团的代表,护送千金公主至突厥汗庭。当时北周与突厥为炫耀本国实力,都精选骁勇善射之士作为使者,北周先后派了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沙钵略可汗大多轻视不礼,唯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并把他挽留在突厥达一年之久。在一次出猎中,路遇两只雕飞着争肉吃,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说:“请射取它们。”长孙晟于是策马弯弓,正遇双雕相夺,于是只一箭就射穿两雕。

沙钵略可汗大喜,让突厥贵族子弟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金庸先生在塑造郭靖的形象时想必也是受到了长孙晟启发)。号称突利设(“设”为突厥贵族头衔,一般为掌管兵马之高官)的沙钵略可汗之弟阿史那处罗侯,因为甚得众心而遭到沙钵略可汗忌恨,为此也密派心腹暗中与长孙晟结盟。滞留突厥期间,长孙晟往往乘游猎之机,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并详细报告给了当时的北周丞相杨坚,杨坚听后大为欢喜,升任他为奉车都尉。

图7.

长孙晟一箭双

雕插画

隋朝建国之后虽然对突厥暂取守势,但外交上愈显强硬,远非北周时的恭敬小心,赏赐也日益减少。对此,突厥可汗及众贵族都十分怨恨,而千金公主更是痛心北周的覆灭,日夜请求摄图出兵为宇文氏复仇。野史记载千金公主通晓骑射,曾在居住地日日以箭射隋字旗。为此摄图召集突厥王公贵族说:“我乃北周的至亲,现在眼看杨坚篡位而不能制止,再有何面目去见可贺敦” ,于是决定对隋开战。

开皇二年(582)五月,在攻陷临榆关后,沙钵略可汗动员了四十万大军沿着隋朝整个北方国境线全面入侵,其中处罗侯与高宝宁自临榆关向隋平州、幽州运动。沙钵略可汗与第二可汗庵逻攻入长城后向马邑南侵,随后与阿波可汗合兵转向陕甘地区。阿波可汗大逻便向隋上郡(今陕西省洛川县一带)、延安、弘化(今甘肃省合水县一带)入侵。达头可汗玷厥向张掖、武威、兰州一线入侵。

虽然突厥倾国入寇,但长孙晟深知沙钵略可汗与达头、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始终内怀猜忌,对他们虽然一时难以征讨,但容易离间。遂上书隋文帝曰:

“臣闻丧乱之极,必致升平,是故上天启其机,圣人成其务。伏惟皇帝陛下当百王之末,膺千载之期,诸夏虽安,戎场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复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计失则百姓不宁,计得则万代之福。吉凶所系,伏愿详思。

臣于周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实所具知。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xi,第二声,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一支),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这篇上疏为隋朝定下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待突厥内讧而削弱后再出兵讨伐的指导战略。隋文帝阅后大喜,召长孙晟当面探讨,长孙晟口述形势,手画山川,对着地图一一道出突厥虚实,隋文帝叹赏不已,全部采纳了他的计谋。在长孙晟建议下,隋朝迅速对突厥展开外交攻势,一面派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今新疆 *** 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拜访达头可汗,赐予其狼头纛,并将入隋朝贡的达头使者排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前。一面又以长孙晟为车骑将军,携带大量钱财出黄龙道(今辽宁省朝阳县),沿途一路赏赐奚、契丹等部族首领,并通过这些首领笼络结好处罗侯,引诱他内附隋朝。随着这两支分化瓦解的外交利箭射出,突厥果然中招,并在随后的战争中深受影响。

开皇二年(582)四月,隋朝上柱国李充在河北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黄河以北),大将军韩僧寿在鸡头山(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开边镇)分别击败突厥。六月,李充再次在马邑击败突厥。达头可汗进攻兰州,在可洛峐山(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境内)为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击败。十月,隋文帝因关中形势紧急,派太子杨勇屯兵咸阳。十二月,命大将军虞庆则屯兵弘化。当时沙钵略可汗已率军十余万进至周盘(今甘肃省庆阳市境内),隋行军总管达奚长儒率军两千人迎战。由于众寡悬殊,隋军都很恐惧,达奚长儒慷慨激昂,且战且退,部队多次被突厥冲散后又聚集起来,如此转战了三天,杀伤敌人以万计。此战达奚长儒身受五处创伤,其中被击穿的地方就有两处,其手下士卒死伤十之八九,很多士兵在兵器用光后直接以拳头为兵器,以至于手上的骨头都显露出来。

战后,隋文帝赏赐达奚长儒为上柱国,另授其一子为官。与其同时,隋柱国冯昱屯兵乙弗泊、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御临洮、上柱国李崇屯兵幽州,皆为突厥所败。突厥纵兵自木硖关(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今红庄乡境内)、石门关(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北须弥山石窟之侧,这两个关隘是扼守六盘山一线的两处险关,是隋代突厥南下中原的要道,也是隋朝进击和防守突厥的重要屏障)而入,尽掠武威、金城、天水、安定、上郡、弘化、延安六郡,六郡人畜杀掠殆尽。

仗打到这里,沙钵略可汗还想继续南侵,但达头可汗不愿深入,径自带本部兵退走(凡间计已初现成果)。长孙晟又游说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散布出铁勒等部落计划谋反袭击可汗牙帐的谣言。沙钵略可汗害怕老营有失,只得撤兵出塞。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5892.html

“1192. 圣人北望射天狼—隋与突厥战争史略(上)” 的相关文章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雍正才算得上清朝的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其中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比较有名的清朝皇帝,在位期间更是将清朝推举到了鼎盛状态,可为何只有雍正才算得...

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芳是什么人?他投降清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明末将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明朝镇守抚顺的游击将军李永芳开城向后金投降。李永芳因此成为明朝首个向后金投降的边军将领,抚顺也是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来,攻陷的首座明朝城市。《清史稿·李永芳传》中记载:太...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

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

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里,秦国占了两个位置:白起和王翦。那么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这是因为白起是所向无敌的杀神,而王翦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智将。为求生只能自污的王翦公元前287年左右,王翦生于频阳,今陕西富平县境内。别看王翦出生时家境贫苦,然而他的祖上却大有来头。往前推15代...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为何不当皇帝?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的历史上,多尔衮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历史上洪承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为何会投降清朝

历史上洪承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为何会投降清朝

1642年,洪承畴兵败被俘。之后在范文程等人的劝说下,洪承畴投降清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天灾四起,明朝的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此时,在中国北方的后金早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发兵攻打明朝的东北边境,想要将这片富饶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最终获胜...

魏忠贤当初权势滔天 崇祯刚继位为何就能除掉魏忠贤

魏忠贤当初权势滔天 崇祯刚继位为何就能除掉魏忠贤

对袁崇焕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在明朝权势滔天,为何被17岁的崇祯轻松铲除?说起明朝宦官,大家都会想到东西两厂,这两个特务机构内的宦官可以说是做到了宦官人生的巅峰,掌控着宦官这一职位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权。有人说,在明朝当宦官也是一件能够光宗耀祖的事,当...

霍去病射杀朝中大臣 汉武帝为什么不惩罚还要为他善后

霍去病射杀朝中大臣 汉武帝为什么不惩罚还要为他善后

对霍去病和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霍去病射杀李敢后,汉武帝非但没处罚他,为什么却还为他善后呢?霍去病刺死李敢,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替他收拾残局,还将自己的亲信推上李敢的位置,将李敢的子女送入了太子府,让李敢的外甥能够统领大军。却没想到,这样的举动,却让李氏家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