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都退位了!陕甘总督还在率清军攻城,连攻下18座城,差点逆袭
1912年2月12日,严寒的数九季节里,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内传来一声声低吟。
“时间紧迫,如果在午夜之前不宣布退位,先前的承诺就会被抹去!” 胡惟德的着急声在殿内回荡,慌乱间,隆裕太后匆忙止住了泪水,紧握着玺,将其重重压在放在诏书上。这块印章,象征着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正式画上了终止的句号。
溥仪的退位标志着大清的覆灭。但“虫尚死而不僵”,清朝的贵族们仍然四处奔走呼号,试图寻找复辟的机会。即使千里之外,也有一些封疆大吏在激战攻城夺寨,企图重振旗鼓。
陕甘总督封疆大吏
自嘉庆年间的“川楚教乱”起,满清盛世的外衣早已被撕裂,这是“嘉道中衰”的开始。从那时起,大清开始了急速下滑, *** 战争后更是直接变成了西方的半殖民地。
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洋务运动的自救也以失败告终,各种反清势力如同打地鼠般层出不穷,令清廷应接不暇。国力急速衰落,满清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宣告了皇权的终结!
满清的覆灭已成大势所趋,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一事实。乱世之中,群雄并起,国内存在着多种势力,袁世凯代表军阀买办,梁启超代表立宪派,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等等,其中还有一股非常活跃的势力,即“复辟”顽固派,以张勋、溥伟、胡思敬等人为代表。
“哼,南明都能苟延残喘18年,何况我大清还有百万雄兵!”
在保皇派中,张勋和升允是最忠诚、实力最强的代表,被誉为“北升允,南张勋”。然而,由于南方的革命军太过庞大而强大,张勋竭力抵抗却无功而返,最终失守南京,只得败走北上,而升允则差点成功。
多罗特·升允,生于1858年,蒙古镶黄旗出身。他的家族世代为大清官员,父亲纳仁更是工部侍郎,位高权重。
尽管家世显赫,升允却专心向学,毫无纨绔之气,一心只想继承家族的光辉传统。1882年,他考中举人,从此开始步入官场,尽管地位不高,但也因家世而顺风顺水。
1900年,已在朝为官多年的升允,接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这标志着他生命中的一大转折。一个平凡的举人,竟然得以成为朝廷的要员。然而,命运之轮并未就此止步,很快,新的机遇便来临。
1900年6月,慈禧,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突然对十一国宣战,以义和团之势挑衅,使得世局一时动荡。满清帝国的虚弱已经显而易见,八国联军的来势汹汹,庚子国难一触即发。随之而来的8月,慈禧和光绪被迫仓皇逃离京城。
在慈禧的逃难过程中,各级官员纷纷倾巢而出,结果不一。而升允则是幸运者之一,他亲自率军护送慈禧和光绪至西安,一路护卫至京城。面对种种危险,他挺身而出,甚至不惜扮演农妇或车夫,保护慈禧的安全。
这段艰难的护送之旅赢得了慈禧的信任,也为升允的官职开启了新的篇章。他晋升为陕西巡抚,虽然职位与从二品相同,但权力却更为实际。
凭借着慈禧的信任和金钱的铺路,升允频繁获得捐官之机会,人缘也十分良好,因此他的晋升速度迅猛。到了1905年,不到20年的时间,他便升至陕甘总督,成为一品高官。
然而,宣统元年(1909),因反对君主立宪制,他曾被罢免。然而,仅仅两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局势危急,朝廷紧急复职,派他前去清缴革命军。
这一次的复职对升允而言,可谓是任重道远。
差点两次翻盘成功
尽管升允通过讨好慈禧和花费大量财富为自己在官场铺路,但实际上,他并非贪污之人,反而是一位廉洁清正的好官。
在任职期间,升允着力推动了许多有益事业。特别是他对教育的重视。1902年,他向光绪上书,提议设立“陕西大学堂”,得到了光绪的批准,并获得了2万两白银的拨款。升允将这笔款项全部用于学校建设,甚至还超支一万多两,他也想尽办法筹措资金,这便是现今西北大学的前身。此外,他还积极促进地方工商业的发展,推动农业改良,并引进了许多外地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他还主动推动各种新项目,如邮政服务、洋务运动以及铁路建设等。
升允是一位称职的官员,尽管他忠于皇帝,但他的行为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陕西、甘肃、伊犁,这些地区是我国西北的屏障。因此,历任陕甘总督都是具备征战才能的猛将,如年羹尧、福康安、琦善、左宗棠等。升允之所以能担任这一职位,也是因为他具备相当的军事才能。
得到朝廷的再次任命后,升允迅速行动,日夜奔赴兰州,随即组织了超过40个营的军队,与当地革命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然而,升允刚刚上任三个月,尚未有所建树,却突然传来溥仪退位的消息,这令他大为慌乱。对于君主立宪制,他心存不满,更不愿看到皇帝被赶下龙椅,这是他无法容忍的。他急急发出数封电报,试图阻止溥仪的退位,然而,这些电报都沉没无声,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尽管没有收到回应,但升允大致了解到了形势。因此,他选择封锁了溥仪退位的消息,并以“勤王”的名义,展开了更加激进的反攻。他坚信只要他掌握着城池土地,那么他的皇帝仍然执掌大权。
当时,甘军旧部仅有4000余人,即使进行了新的兵员扩编,军力也相对有限。然而,凭借着升允的疯狂和智慧,他在革命军势如破竹的形势下连战连胜,迅速攻下了长武、彬州等18座城池,直逼西安。
一旦占领了西安,他便可将皇帝接回,以西安为都城,仿佛南明曾苦撑18年一般,大清的复兴将指日可待!
当溥仪退位后,革命新军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为此不断派人与升允进行交涉。然而,升允全心全意都是为了恢复皇权,对和谈毫不动心。雷恒炎前来谈判,却被他斩首抛尸,接着朱长春也被他钉死在城门上,以示决心。不仅如此,他还将所有在战斗中被俘的革命军全部处死。
升允为了重建大清,简直是疯狂到了极点。
他眼看着即将攻占西安,而西安地理位置重要,连接南北,若以函谷关为关隘据守,将是理想的所在。
大家都明白升允的计划,于是四川、云南等四省的革命军开始联合起来围剿他。大军压境,尽管升允率领的军队兵力有限,但即使有再多的智谋,也难以扭转局势。升允因此遭遇失败,辛苦夺取的城池最终一个接一个地失去。
功败垂成,升允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声泪俱下:“今无君主可侍奉,只剩一死以报圣恩。”
然而,当刀锋已经逼近他的脖子时,他又突然改变主意。他想到皇帝仍然活着,便豁然开朗,怎能轻生呢?
由于溥仪仍在位,升允重新振作起来,他写下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决心:“老臣仍在此,幼主何处寻。若遇林中雁,或逢苏武书。”
尽管心有不甘,升允不得不放弃陕西,撤军北上。随后,他尝试各种 *** 来复国。他策动蒙古“勤王”,并东渡日本请求援助。然而,当袁世凯去世后,他又联合张勋驱逐了黎元洪,于1917年7月成功推举溥仪为皇帝。然而,他的努力最终被段祺瑞率领的军队击败,再次以失败告终。
这位大清的忠臣,在漫长岁月中,全心全意为溥仪的皇位筹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流离颠沛,辗转各地,身体逐渐衰弱。1931年7月23日,在天津租界,他最终因病离世。
他向皇帝献上了最后的忠诚,愿意为皇帝献出生命。多罗特·升允,他心中只有皇帝,而对于天下黎民,却无动于衷。他或许可以算得上是愚忠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