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杜甫的双眼:有多忧郁,有多深情?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3-08)480

杜甫的双眼:有多忧郁,有多深情?

作者:郝加献

杜甫,被作家刘小川称为“中国的苦难诗人,集个人、国家、民族的苦难于一生”。

杜甫去世时,只有五十九岁,但他却好像体味过上百年的人世艰辛。

刘小川说:

(杜甫)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倒霉事儿,好比观音菩萨能看见人间的苦难。

另外一位作家说:

老杜那一双忧郁的眼睛透出一颗饱经沧桑的心。

公元756年,叛军发动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离长安城后仅仅4天,安禄山的叛军就抵达了长安城下。

皇帝出逃,长安城根本不设防,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帝国的都城。宫殿被毁,皇家的财富被抢劫一空,许多没有来得及出逃的皇室成员被残忍地杀死。大明宫一片狼藉,血雨腥风笼罩了长安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杜甫的这双眼睛看见了什么?

花儿,为了伤时而洒下眼泪;鸟儿,为了恨别而惊心飞鸣。

安史之乱战火连绵不断,一年又到暮春三月,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这时候,接到一封家信可谓抵得上万两黄金。

杜甫不免悲从中来,满头白发越搔抓越感到短少,稀疏得简直插不住那只发簪。

思家切切,忧国深深。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在成都城西,有绵延西山,因终年积雪,又名雪岭。

松、维、保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扰,故有驻军防守。

南郊锦江上,横着万里长桥;风尘弥漫,兄弟阻隔千里之外;热泪横流,天涯漂泊路途遥遥。

年届五十的杜甫,眺望西山,想到自己只能将晚年交给疾病折磨,再没有微末贡献报答圣朝,心情愈加沉郁。

他骑马到郊外,放眼茫茫旷野,更是风光冷落,山河萧条。

杜甫触景生情,忧愁盈怀,涕泪交流。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公元764年,也就是唐代宗广德二年,吐蕃不断进行侵扰,虽有郭子仪率军抗击,但还未完全阻止其进犯。代宗昏聩无能,宠信宦官,国家隐伏着严重危机。

内忧外惠、天灾人祸日甚一日的万方多难之时,杜甫登楼排遣郁闷,他见花伤心,无心观赏,便向远方眺望。

锦江春色,从天地边际涌来,玉垒浮云,古今的变化无常。朝廷始终稳定如天上北极,西山的盗贼休要再来猖狂。

杜甫想到,像昏庸的后主刘禅还有祠庙,日到黄昏把《梁父吟》低唱,尽管可怜,还能靠着诸葛亮的辅佐。

杜甫在为无能的唐代宗及危机暗伏的朝廷担忧。

风尘荏苒、关山萧条、时局动乱,杜甫已经忍受了十年的流亡困苦生活,为了一家老少生计,只能勉强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栖息一枝安”,求得暂时安居。

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秋夜,幕府井边桐叶寒凉,杜甫独宿江城,双眼呆对着微弱昏暗烛光。

夜漫漫,耳边号声悲泣,像在呼喊,窗外月色皎洁明丽,杜甫却无心赏看。

风烟迷茫,思念家乡,却音讯断绝;关塞萧条寥落,行路则遥远艰险。

这种离乱生活何时才会结束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岸上微风吹拂着细草,小舟孤零零夜泊在岸边。

星光普照原野多么广阔,水中明月随着大江奔流。

杜甫想想自己文章写得再好又有何用?官做得马马虎虎也将因老病而罢休。

无奈自己带着家人乘舟东下,飘泊在岷江、长江。人生之舟、飘零的生涯和什么相似呢?

杜甫看到:

茫茫天地飘飞着一只沙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飘泊万里,他乡愁对秋色,年迈多病孤身独自登台。

他凭高远眺,“满眼都是萧瑟的秋景,满眼流淌着衰败的气息”:

风急天高,猿猴悲啸哀鸣,洲清沙白,水鸟上下翻飞。无边无际落叶萧萧飘下,奔腾不息长江滚滚涌来。

世事艰难,自己两鬓频生白发,穷愁潦倒,耳聋齿落,又添肺病,借一杯苦酒来麻醉自己,也只好想想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诗句对杜甫做了最贴切的诠释。

【作者简介】

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曾出版《我读 *** 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6188.html

“杜甫的双眼:有多忧郁,有多深情?”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