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带着妻子衣锦还乡,没想到刚进村就看见自己的童养媳
1956年,开国少将易耀彩带着妻子衣锦还乡,没想到,刚进村就看见了自己当年的童养媳,只见童养媳哭诉着:“你怎么才回来啊?我等你22年了!”
在1956年的一个春日,开国少将易耀彩满载荣耀与期待,携妻子范景阳衣锦还乡。
易少将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归乡之旅即将掀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重新点燃一段被时间遗忘的情感。
刚踏进久别的故乡,昔日的熟悉与陌生交织着。村庄的每一砖每一瓦似乎都诉说着过往岁月的故事,而易少将的心中则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就在这样的情绪交织中,他遇到了一位旧时的面孔——他的童养媳,张凤娥。
张凤娥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她原本与父母一同生活,不幸的是,在一次不幸的流离失所中来到了江西。
与父母意外走散之后,她的命运进一步陷入困境,引起了当地一位媒婆的注意。
这位媒婆没有放过她,将她引荐给了易家,希望能为她找到一个依靠。
易耀彩的母亲,见到了孤苦无依的张凤娥,出于同情,决定让她留下。
在易家,张凤娥找到了归属感,尽管她的加入是以童养媳的身份,但她深知易家对她有救命之恩。
对于年幼的易耀彩而言,张凤娥更像是一个慈爱的大姐姐,而非未来的妻子。
在他的心中,张凤娥代表着家的温暖和安全感。张凤娥对易家的情感,既是对救命之恩的感激,也逐渐演变成了深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她心中,易家不仅是她的避风港,更是她新的家和身份的象征。尽管她的童养媳身份来自于一纸婚约,张凤娥却以满满的感激之心接受了这个角色,视自己为易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易耀彩在13岁那年加入了红军,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三年后,他已是红八军团8连的指导员,年仅17岁的他身着军装回到家中。
他此行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向父母作最后的告别,因为他即将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母亲的催促下,易耀彩与张凤娥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婚事,但易耀彩心中明白,这次离别可能是永远的。
他找到了张凤娥,并带着一丝不舍与担忧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姐姐,我即将踏上一条不确定的旅程,无法预知何时才能归来……”
面对易耀彩的困惑和不安,张凤娥展现出了非凡的坚定和勇气。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弟弟,你去追随你的信仰和理想去吧,我会在这里等待着你的归来。”
然而,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战火纷飞,人的命运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
就在他开始长征前不久,他接到了家中被 *** 军队残忍洗劫,父母双亡的噩耗。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家破人亡的悲剧屡见不鲜,但当悲痛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易耀彩还是难以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
在漫长的征途中,他多次试图让自己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思念之情与悲痛之感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他难以呼吸。
更加让易耀彩痛不欲生的是,他以为连同在邻居家躲避灾难的张凤娥也遭到了不幸。
没想到命运如此不可捉摸,张凤娥侥幸生还。她在 *** 军队离开后,默默地埋葬了易家人的尸体,并继续守护着这个已经荒废的家。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张凤娥如同一盏不灭的灯火,默默地等待着希望的归来。
易耀彩回到村中的那天,当他看到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了。
相反,张凤娥却在之一时间,通过那熟悉而又久违的面容,立刻识别出了易耀彩。
她激动而又带着深深的情感,几乎是脱口而出:“你,就是我的弟弟易耀彩对吧?你怎么才回来啊?我等你22年了!”
情绪的洪流冲破了所有防备,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无法抑制的泪水自双眼中奔涌而出,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悲喜。
当泪水逐渐平息,张凤娥的目光落在了一旁静静站着的范景阳身上。她几乎立刻就明白了眼前这位女孩的身份——易耀彩的妻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易耀彩也感到万分意外,他急忙向张凤娥解释,带着一丝歉意和无奈:“姐姐,是我对不起你。当时,传回的消息说我们全家都遇难了,我甚至以为你……”
张凤娥轻轻摇头,示意易耀彩不必说下去,她步向范景阳,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她的声音虽然温和,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重量:“妹子,我并不擅长表达,但请你相信,从今往后,我弟弟的幸福就托付给你了。你们要好好的生活。”
参考资料:
《易耀彩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