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地狱般的撤军:阿富汗战士是如何全歼英国远征军的

世界历史7个月前 (03-12)670

1837年,英国人已经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国人开始担心俄国从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入侵印度,扩张其帝国。英国派使节到喀布尔,希望和阿富汗国王多斯特 *** 汗结盟,以对抗俄国。当时,锡克人刚刚夺取了白沙瓦,多斯特 *** 希望得到英国人支持,收复此城,但英国人却拒绝支持他。俄国随后亦派遣了使节到喀布尔,并表示支持多斯特 *** 收复白沙瓦。印度总督乔治伊登的顾问夸大了此事的影响。1838年,俄国与阿富汗谈判破裂,波斯-俄国联军随即围攻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俄国为增长在亚洲的影响力,与波斯结盟,而后者与阿富汗一直有领土争议 - 赫拉特一直在波斯帝国的版图里面,直到1750年阿富汗夺去了赫拉特。奥克兰勋爵的计划是,首先为阿富汗人解围,然后扶植一个亲英的君主,代替多斯特 *** 。英国人选定舒佳沙阿杜拉尼为新国王,并准备以武力扶持舒佳上台。

1839年4月 ,英军向着喀布尔进军,很多人不知道,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征途,无数人将在阿富汗的荒山野岭中丧失性命。

虽然沿途的阿富汗各种部族在不断袭击英军的后勤和非战斗人员,但是巴拉克扎伊王朝的军队在英军面前屡战屡败,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由于沿途部族的破坏,英军进军路上,各种牲口不断倒地,损失惨重,在占领坎大哈之后,舒佳在英军的保护下加冕为王。随后英军继续向着喀布尔前进,由于低估了作战的难度,所以在之一次逼近喀布尔的时候英军没有携带足够的攻城火炮,但是到了加兹尼堡垒下,他们才发现城墙高70尺,没有重型火器很难攻破。不过经过当地阿富汗人的指点,英军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加兹尼堡垒面对喀布尔的城门是打开的,于是英军派出工程兵前去城门下安排 *** ,所有人趁着夜色行动,完全没有打草惊蛇。随着一声爆破的巨响,面向喀布尔的城门炸开,英军的攻城突击队鱼贯而入,最后攻破了加兹尼堡垒。

加兹尼要塞

眼看英军攻克了加兹尼堡垒,多斯特- *** 大惊失色,他先提出接受舒佳当宰相,以此换取退兵,这一提议自然被拒绝,他向俄国人求救也无果而终,最后多斯特的卫戍部队也离他而去,宣布放弃自己的国王,所以多斯特只能向北流亡到布哈拉,在这里招兵买马,寻机组织反攻。在英国人的扶持下,舒佳成为了阿富汗国王,他负责主持民政,阿富汗的军事,司法和部落事务都由英国人把持。但是新国王没有带来和平,反倒是暴动和冲突成了当地的主题,英国人都承认,新国王不得人心,规模庞大的英军在当地和民众暴力冲突不断,他们的给养在榨干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资源,导致阿富汗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是,新国王不得人心,完全靠英国人的刺刀维持统治。与此同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也是利用了自己在阿富汗人心中的地位,多斯特的部下还在境内煽动抗英活动,在阿富汗的持续骚扰下,英军不得不向好战的吉尔扎伊部族购买买路费,阿富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无尽的山地给英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很多事情都让英军疲于应战,叫苦不迭,神经衰弱。

1840年9月,多斯特出逃到布哈拉地区,他在那里招兵买马,随后他就组织了一支6000人的乌兹别克人武装杀回阿富汗,一路上他得到了很多傀儡 *** 部队的支持,这些人纷纷倒戈支持他们的老国王,虽然多斯特在巴米扬的战斗中一度失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后多斯特的军队在普尔汪达拉的战斗中击败了英印部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多斯特对于彻底击败英军,然后夺回王位没有信心,也许是当过阿富汗国王的他对于本国政治的麻烦有认知,所以不想再趟浑水当阿富汗君主,而是礼貌地向英军投降,然后在英军的护送下前往英属印度“养老”。虽然英军在正面战斗中不怕当地的部族武装,但是在战场之外,英军大多数时候处于被动状态,当地的部族反抗不断,而且舒佳国王不满足于当一个傀儡君主,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权力,这就让他不断给英军找麻烦。一开始英军给阿富汗所有的部族每年都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作为“维稳经费”,但是随着英属印度的财政日益紧张,这个经费已经发不出来了,所以到1841年9月,英国人暂停了对阿富汗各部族的维稳补助,这一下就引爆了阿富汗人的情绪,各部族的反英情绪空前高涨。

起义爆发之后,英国人才意识到自己在汪洋大海里是多么脆弱:阿富汗部落武装切断了坎大哈,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之间的联系,而且在喀布尔,英军军营不仅位于城外的低洼地带,而且英国人对于当地人的反抗性估计不足,所以没有严密的打造防御工事,这就给日后的惨剧埋下了伏笔。当地部族假借舒佳国王的号令起事,宣布国王要下令杀死异教徒,解放喀布尔,11月2日,反英起义正式爆发,阿富汗人在夜里攻破英国驻军的金库,抢走了1.7万磅黄金存款,然后围攻喀布尔的英国军营,正如之前预料的那样,由于军营缺乏有效防御,所以迅速沦陷,英国人的军用物资全部落入敌手。除了喀布尔之外,在加兹尼,还有从喀布尔到巴拉-喜萨要塞间所有的英军据点全部被阿富汗部族武装清除,几乎无一生还。这些部族在历经了初步的混乱之后,选出了自己的首领,也就是他们的总指挥----多斯特的儿子阿克巴尔作为头目,由于反对父亲的投降政策,所以他接过了反抗旗帜,组织阿富汗的部族一致对外,这样的部落联盟在阿富汗历史上多次出现,但都以出尔反尔,散多聚少著称。

喀布尔外景

面对阿富汗人聚集的大军,喀布尔的英军决定以和谈拖延时间,等待部落联盟出现分化,英国人许诺每年给20卢布的年金给阿克巴尔,还同意给他120万卢布的现金,然后还送了他贵重礼品,并暗示他只要议和就可以当舒佳国王的宰相。精明的阿克巴表面上答应,实际上记下了英国人的阴谋,到了1841年12月23日和谈的时候,阿克巴尔当众揭示了英国人的阴谋,而且还带头射杀英国代表,群情激愤的阿富汗人把英国代表撕成碎片,然后继续围攻喀布尔的英军营地。最后,阿克巴尔要求英国人只能保留6门大炮,然后将其他的重武器都交给阿富汗人,还要交出金库里剩下的现金,并以已婚军官的家属作为人质,在英军全部离开阿富汗,并将多斯特国王放回来,才能将人质还给英国人。

1842年1月6日,鉴于进退不得的僵局,英军同意和阿富汗人缔结城下之盟,开始从喀布尔撤退,退往东方的贾拉拉巴德。英军出发时共有4500名战斗人员和12000名随营人员(主要是印度人的随军家属)。由于所有人都自顾不暇,所以受伤者,掉队者只能听天由命,任由追上的阿富汗人俘虏或杀死。所有人踩着淹没小腿的积雪,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行军,一路上吉尔扎伊部落不停的袭击英军,经过改造的阿富汗土质叉子枪的射程很远,而且阿富汗人枪法娴熟,每次狙击都能在英军队列中引发骚动,特别是那些印度平民总是会扰乱前进中的军人队列,造成骚乱,军人们觉得自己的军服根本无法抵挡刺骨的严寒,更不谈缺衣少食,冻得失去了知觉的普通平民了。

装备了长管火枪的阿富汗部落战士,虽然是手工打制,但是其射程却足够远

很显然,阿克巴尔之前做出的安全撤退的承诺,仅是部族们做出的应付性承诺,这些山民旋即食言,表示不认这回事。这意味着英军士兵和平民必须承受严酷的交叉火力射击。查理斯麦肯齐上尉特意提到了一个细节:一个年仅两岁的印度小女孩睁着大眼睛,看着身边来来去去的匆忙的骑兵,全副武装的军人,和她完全无法理解的情景,最后她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死在了行军道路上,再也没有回到印度斯坦。由于种种困难,之一天的行军只行军了5英里,到了午夜两点才到达预定的宿营地。第二天行军同样是速度缓慢,惶惶不可终日。此时英军指挥官埃尔芬斯顿对阿克巴尔还有幻想,还把阿富汗人承诺的在沿途提供燃料和食物当作可靠的承诺,所以他没有趁着白天抓紧时间穿过胡尔德-喀布尔峡谷,而是等到晚上才行动。到了第三天,一些侥幸活下来的欧洲人拖家带口向阿克巴尔投降,这些人倒是按照条约没有受到加害,但也就等于被阿富汗人俘虏了。对于成建制的英军,阿富汗人的猎杀和伏击还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他们一边赶走在英军队列后落单的驮畜,一边在前面的胡尔德-喀布尔峡谷做好了埋伏。1月8日,英军终于抵达了胡尔德-喀布尔峡谷附近,这条峡谷长5英里,深不可测,除非是直射的日光,否则整个峡谷就是暗无天日,冰冷幽深,峡谷中间还有结冰的溪流,中间的冰水污浊不堪。在峡谷的悬崖峭壁上,数千名吉尔扎伊人正严阵以待。他们构建了掩护自己的胸墙,站在后面不断开火,但是英军却很难打伤他们,特别是那些在先头部队中骑马的妇女成为了阿富汗人的绝好目标。在这种战术的袭击下,500名士兵和大量非战斗人员死于非命,英军在此间损失了3000多人,即使侥幸通过峡谷,活着的人一旦入睡,就有可能因为低温永远死去。

1月10日,当残兵抵达德赞村的时候,只有很少的士兵,大约只有300名士兵和3000多非战斗人员还留在埃尔芬斯顿身边,虽然体力削弱了不少而且行动迟缓,但是他们难能可贵的维持了军纪,以单列纵队向前行军。剩下的人要继续面对敌人的伏击,而且还要在白雪皑皑的雪原上面对雪盲症的困扰,闪耀的白光刺得他们眼睛生疼,而且无法睁开。离开德赞之后,剩下的人向着20英里外的干达拉克隘口前进,1月11日,埃尔芬斯顿接受了阿克巴尔的邀请,前去商讨让英军和平通行的事宜,但是却被阿富汗人顺势俘虏。和从17世纪开始就接触中亚民族的沙俄相比,英国人显然对于中亚民族出尔反尔,把谣言和变卦当作常用战争诡计的习惯非常不适应,在作战及其不利,而且多次被对方爽约的情况下还指望阿富汗人履行契约无异于天方夜谭。1月13日,英军残部到达贾格达拉克峡谷,峡谷的出口相当于一个牧羊小道,阿富汗人提前在这里设置了防御工事,经此一战,只有20个英国军官和45个英军士兵幸存下来,他们在甘达玛克村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被大队阿富汗人包围,这些人继续列阵迎战,最后他们打完了弹药,就用刺刀和火枪与敌人肉搏。

阿克巴尔汗

最后只有一个苏格兰军医威廉-布莱顿,在1月13日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骑着一匹精疲力尽的马,穿过平原,他面部受伤,军服血肉模糊,经过他的口述,其他英国人才知道这就是之前远征阿富汗的大军,而今只有他一人硕果仅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6531.html

“地狱般的撤军:阿富汗战士是如何全歼英国远征军的” 的相关文章

带领三万人马远征欧洲的两大蒙古名将,结局分别如何?

带领三万人马远征欧洲的两大蒙古名将,结局分别如何?

成吉思汗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乞颜部可汗。哲别:成吉思汗“四獒”之一。速不台:成吉思汗“四獒”之一。鲁速丹:古儿只(今格鲁吉亚)女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最辉煌的时刻,并不是征服了强大的花剌子模,而是他的手下两员大将,仅带领三万人马,长驱直入进入...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

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道光哪里来的自信?

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道光哪里来的自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后金原本是一个处于偏远一隅的少数民族,但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铠甲起家,事业越做越大,他的后代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在1644年正式入主中原,这些曾被汉人视为蛮夷的民族成为中原王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当时很多汉家精英不把他们...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趣闻。《孙子兵法》有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乃至两国交战,最忌信息不透明,这样就无法准确估算彼此的实力,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只有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才能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古之贤者真的是智慧非凡,早在千年之前就能有此远见,还将其载入兵...

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 竟然能让他感叹清朝的弱小

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 竟然能让他感叹清朝的弱小

还不知道:李鸿章访问欧洲都看到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鸿章访问欧洲第一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早就派遣大臣在此地恭候李鸿章。李鸿章到达俄国之后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仪式,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派遣皇室的御用马车接送李鸿章。李鸿章本来就带着联俄拒日的目的访问俄国,因此在...

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通商请求?这个决策正确吗?

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通商请求?这个决策正确吗?

乾隆为什么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通商请求?这个决策正确吗?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乾隆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同商这件事情,还是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的,如果当时开放的话,后来的清朝也不会这么惨,但是又有人说乾隆是对的,那么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这问题的...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平手政秀:织田信秀之子织田信长的老师

平手政秀:织田信秀之子织田信长的老师

财务总管平手政秀出生于明应元年(1492年),幼名为五郎左卫门,是平手家家督经秀(或称经英)的嫡子。元服时改名为平手清秀,之后又改名为平手政秀。尾张平手氏乃是清和源氏新田氏後裔,自织田一族被从越前调至尾张,出任斯波氏的代官时,平手氏便作为同僚协助治理尾张。一般来说,在共同经营尾张的过程中,织田氏主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