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六千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曾国藩坐拥精兵12万为何却见死不救?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3-12)590

曾国藩与北京易手:一个军阀式英雄的自私与冷漠

第二次 *** 战争期间,北京沦陷,英法联军攻入紫禁城,这是自明朝以来北京首次被外族占领。当时已是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曾国藩麾下的湘军正与太平军进行决战。面对北京被占的危急形势,清廷发出&34;的谕令,要求曾国藩调遣部队前来解救,可曾国藩却出于私心置之不理,导致北京沦陷后清廷不得不与英法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曾国藩这一举动,反映了他身为军阀的自私冷酷本质。

一、北京沦陷曾国藩罔顾国家安危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和天津后,朝延北线推进。9月18日,英法军队越过护城河,直逼永定门,与清军决一死战。北京地区的清军主帅僧格林沁,本来是拥有绝对人数优势的。但在指挥上的严重失误,使得清军节节败退,最终连带着咸丰帝仓皇出逃,北京城终于在9月21日失守。

当时全国正值太平军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湘军、淮军是清廷最后的拥趸。得知北京失陷的消息,咸丰帝慌了手脚,遂于9月29日下旨命曾国藩&34;。咸丰为了重兵确保曾国藩服从,还特意安排了甲级战犯胜保镇压湘军,以防出现&34;情况。

面对这一来自皇帝的更高命令,曾国藩犹豫再三。一方面,他确实担心湘军的主力一旦北去,根据地就会受到太平军攻击,前功尽弃。更重要的是,他深知湘军精锐虽多,却远无法与英法联军一较高下。一旦在野战中被打败,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从个人利益出发,曾国藩决定视而不见,推卸责任。

曾国藩首先以&34;为由,拒绝将鲍超部领军北上。随后又以&34;为借口,要求由他或胡林翼亲自统兵。而当时从湖南到北京,即便马不停蹄,也需数月时日赶路。到时形势已定,北上也就无甚意义。

面对咸丰帝的再三催促,曾国藩置若罔闻,迟迟不发一兵一卒。结果正如曾国藩所料,北京在数月对峙后最终被攻陷,清廷无奈只能俯首称臣,与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细想这一过程,曾国藩完全可以抽调部分湘军增援北京。即使无法阻止北京沦陷,亦可为清廷赢得一些缓冲时间,谈判地位自然会好一些。但曾国藩却视国家安危如无物,只顾个人私利,最终酿成了这一耻辱。从这一点上看,曾国藩确有大不韪的嫌疑。

二、曾国藩真命天子心切肉视太平军

一方面,曾国藩奉旨不救北京,另一方面,他却视太平军如仇人,殚精竭虑剿杀太平军。这种做法本身就很耐人寻味,曾国藩到底是心系天朝还是个人利益?

从曾国藩的理念来看,他一直坚持所谓&34;论,认为满清王朝乃天子政权,而太平天国则是&34;。因此他对太平军战无不胜的决心,就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可是,北京被英法联军攻陷,咸丰帝仓皇出逃,清王朝已名存实亡,还有什么正统可言?

有人说,曾国藩深知英法军队无意跨入内地长驱直入,只是为了寻租,一旦获利就会离去,因此不必分兵援手。可英法毕竟占领了北京,清廷已成了他国的臣属,这对于一介布政使的曾国藩而言,也该引起足够的危机感吧?

从这一点来看,曾国藩固守南方,剿灭太平军的做法,其实只是维护了自身在湘南的权力,而非出于维护清朝王室的动机。因为在他眼中,太平天国才是真正的敌人,英法军队只是一时的&34;罢了。

三、惨无人道的&34;手段

在曾国藩对太平军的围剿之中,他采取了极为残酷的做法,手段令人发指。比如在攻克了太平军的根据地安庆城后,曾国藩不仅将城中万余军民尽数屠戮,就连财物美女也不放过,尽被掳掠一空。可怜安庆从此成为一座死城。

类似的屠城事件,在曾国藩剿平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屡见不鲜。比如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城后,对城中百姓也是大开杀戒。大量珍宝美女被淫掠而去,天京随后成为一片废墟。

这样的所作所为,与太平军&34;的传统理念是何其相似?只不过,太平军视所有不信教者为&34;而已,而曾国藩则是视全体平民为游击队的嫌疑分子而已。殃及无辜的做法,曾国藩一如太平天国,都是极端野蛮且罪大恶极。

可以说,曾国藩对太平军的镇压,并非出于什么&34;的宏愿,而是单纯地为了打击一个威胁了他在湘南地盘的对手。因此,曾国藩这个所谓的&34;,在品德作风上其实并无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他只是投机、护短而已。

四、曾国藩的两面性

显而易见,曾国藩身上有着两面性。一方面他号称&34;,自诩忠于朝廷;一方面却罔顾国家安危,只顾自身地盘的权力。他可怜北京易主,视清朝已不复存在;却又坚持要为清朝&34;太平天国。他奉旨不救北京,反而殚精竭虑对付太平军。

很明显,曾国藩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权臣与军阀,他表面上对外宣扬&34;的光辉形象,实则却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个人私心。他偏心眷顾湘军,因为湘军是他的私人武装;他痛恨太平军,因为太平军威胁了他在湖南的根基;他不救北京,就是因为这与他个人利益无关。

有人说曾国藩还是身怀一番大略,最终还是&34;了太平天国,从而为晚清政权赢得了几十年喘息之机。可是如果曾国藩当时勇于冒险,不顾私心,拨出湘军数万精锐北上抗击英法联军,说不定能赢得更大的机会。曾国藩没有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根本无心为清朝效命,而只是一心占有湘军这个私家武装。

曾国藩在北京被英法联军攻陷的关键时刻罔顾国家安危,置之不理,最终酿成了清廷丧权辱国的耻辱局面。他殚精竭虑剿灭太平军,手段又犹如匪徒,与之针锋相对的太平军未见有多大分别。曾国藩的做法完全是出于私心,只为了维护自身在湖南的权力,而非什么救国救民的大义。因此给曾国藩肖像上钉上&34;、&34;的帽子,并不过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6614.html

“六千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 曾国藩坐拥精兵12万为何却见死不救?” 的相关文章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约311年),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泰始七年(271),刘恂继承父亲...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还不知道:蜀汉的“官二代”为什么比不了曹魏集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后期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名声远不如三国前期。可相比较而言,曹魏和东吴的官二代还是比较出色的。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成了三国后期举足轻重的将领。相比较而言,蜀汉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就非常糟糕了,基本上...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鳌拜当初征战数十年时间 最后为什么会被年少的康熙收拾

鳌拜当初征战数十年时间 最后为什么会被年少的康熙收拾

还不知道:鳌拜征战数十载,为何会被少年时期的康熙惩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电视剧里都有鳌拜的身影,而鳌拜这个人,大家对他都褒贬不一,首先鳌拜打仗方面很厉害,经常代表国家出战,而且立了很多功,但另一方面鳌拜这个人脾气又很暴躁,似乎管不了自己的脾气,力气也很大,...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汉武帝出于什么考虑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作为太子 汉武帝出于什么考虑

对汉武帝为何立刘弗陵,并非刘弗陵多么优秀,而是有别的考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按照史料记载,汉武帝立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采用的是排除法。几个儿子都被汉武帝否定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了刘弗陵。汉武帝首先否定的是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刘据和他的母亲卫子夫在不能自证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