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道光帝给美国总统写信,全文192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美国图书馆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3-14)26

文|胡一舸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作为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文明,中国曾在全球的“头把交椅”上坐了数千年,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都对周边乃至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着明清两朝的迁界禁海、闭关锁国,统治者们的双眼开始被蒙蔽起来,逐渐变得固步自封、安于现状,做起了“天朝上国”的美梦。

虽然满清有“康乾盛世”,但那已经是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相较于欧美地区的飞速进步,中国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自欺欺人的清 *** ,哪怕对方的坚船利炮已经顶到脑袋上了,他们也仍旧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那是“奇技淫巧”,视洋人为“蛮夷”。

1844年,道光皇帝就曾给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泰勒写过一封书信,全文不过192字,却字字透出愚昧,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发笑。

层层遮掩,粉饰太平

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就在陷入万丈深渊的路途上一去不复返了,反观同时期的欧洲,荷兰、葡萄牙等国,早乘着地理大发现的东风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大幕。

英国更是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的头衔闪闪发光,但清朝对此一无所知、毫不关心。

直到1840年,英国人的炮舰终于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 *** 战争的失败也总算让沉睡许久的国人,有了那么一丝想要醒来的苗头,但是还不够。

上至道光皇帝,下至地方官员,都在竭力地说服着自己,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是被那些拿着“破烂”的“蛮夷”打败的。

于是就出现了十分魔幻的场景:清军在广州战败,可指挥官奕山,还有当地其他的主要官员,竟然都受到了封赏嘉奖,众人还兴高采烈办起了酒宴。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道光帝身居深宫,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奏折上的内容,他当时确实义正言辞地下达了“务使该夷片帆不返”的诏令,但前线的官兵,对敌我双方的差距可是一清二楚。

没人愿意去做无谓的牺牲。

英国人本来也不想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只是想通过武力逼迫清 *** 开放口岸,好让他们做生意赚钱,购买廉价原料、出售商品。

所以奕山一边瞒报军情、一边接受了英方提出的所有条件,以此保证了广州城免受更多的炮火袭扰。

可问题又来了,难道他不害怕皇上知道后治他欺君之罪吗?

大家都是打工人,包括奕山在内,各级官员都明白,打赢了不一定会有多大的赏赐,但打输了,下场一定不好,那还不如心照不宣地一起蒙骗皇上,说自己大获全胜。

所以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根据记载,单是奕山一个人,就在奏章中一次性保举了554人,基本上囊括了广州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员。

哪怕是道光帝后知后觉感受到了不对劲,他也早就没有了冲劲和整治的心思,只要能够维持现状,自己的皇位没有受到威胁,一纸条约签就签了。

当年两江总督伊里布在和英方代表谈判的时候,直接就说:“我们办事,必令你们下得去……你们办事须教我们下得去……”

意思是:咱双方既然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那就都拿出更大的诚意,我们让你们能够交差,希望你们也可以让我们能糊弄过皇上。

然后,1842年,《南京条约》就这么签订了,中国也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

别的国家见英国收获了这么多好处,也都开始想趁机尝点甜头,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泰勒,专门派全权代表顾盛前往中国,希望能够面见道光帝,商讨明确美国商人在通商口岸的权益。

然而,当顾盛一行人踏上中国的那刻起,满清官员又是连忙绞尽脑汁,开始编排情节,想要阻止对方前往北京。

约翰·泰勒

亲笔回信,尽显愚昧

1844年春天,美国方面出于礼节,向清 *** 发了封通知函,明确了顾盛到达的时间,广州官员们得到消息后,瞬间乱成一团。

*** 战争的余热还没过去,自己还没刚过几天安稳日子,美国佬又要来了,这让众人不禁想要敬而远之,于是就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全力劝说对方不要派人来华。

凯莱布·顾盛

但弱国无外交,人家发通告就是走个流程,立一下自己“文明”的形象,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才不会因为你几句话就改变。

没办法,广州衙门只好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强颜欢笑地招待,然而还没寒暄几句,顾盛想要“面见大清皇帝”的目的,就又给众官员们来了个晴天霹雳。

他们相互对视了几眼,心中敲定下来:无论如何,不能让顾盛进京!

地方长官当即就写了奏章,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呈给道光帝,但内容却显得“别有用心”,他将顾盛描绘成了一个前来朝拜进贡,恳求通商的唯唯诺诺的使者。

道光只是看了几眼,天朝思想便又出来作祟:“我九五之尊,上天龙子,岂是他们蛮夷想见就能见的?”转而就任命时任两江总督的耆英为钦差大臣,让他代表自己前往广州处理此事。

耆英

顾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促成清朝和美国之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可是如今被困在广州,寸步难行,令他无比心烦。

所以顾盛在见到耆英,听说对方全权代表皇帝后,当即松了一口气,也不提前往北京的事了。

而巧的是,耆英更大的任务就是阻止对方进京,现问题在迎刃而解,那条约什么的反而成了配角。

他看着翻译后的文稿,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当即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项不平等条约被称为《望厦条约》。

解决了美国人,耆英转而就要应付道光帝,他专门找来数位精通英语和汉语的学者,把不平的条约硬生生美化成了洋人和大清互交友谊的赞书。

随条约附赠的还有一封美国总统写给道光帝的亲笔信,也被从平等关系篡改成了藩属对天朝的仰慕和臣服。

使得道光帝在阅读的时候翩翩自喜,最后也只是轻佻的在上面批了一个“览”,耆英见状心想:就一个字可不行阿,我还得给人家回复呢!

于是他就向道光帝上言:“该国远隔重洋,仰戴天朝恩德……俯赐玺书”,意思是美国人跑这么老远来,就是仰慕天朝的辉煌,想要获得您的御笔,要不就开恩多些几句吧。

道光听后,也点了点头,认为也确实要展现一下礼仪之邦的气度,然后就挥毫写下了192字的回信,内容在今天读起来,简直令人发笑。

道光这样写道:“朕不忍令复劳跋涉,免其进京朝见”、“均准合众国民人前往,按照条款任便贸易”……

字里行间全然没有羞愧,反而把不平等条约当成了清朝对美国的关照,一副领导给下属说漂亮话的样子。

晚清统治者的腐朽荒唐、愚昧无知可见一斑。

尾声

如今,道光帝的汉文回信、满文译本,甚至是耆英翻译后的美国总统书信的副本,都完好的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中华儿女都应该以此为戒,奋发图强。

参考文献:

【1】王元崇 著 《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2】《近代中国史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6879.html

“道光帝给美国总统写信,全文192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美国图书馆” 的相关文章

王商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商的一生有何经历?最后的结局如何?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期起源于汉宣帝时期的宫女王政君。王商,西汉外戚、大臣,是涿郡蠡吾人,后来跟随父母迁徙到杜陵。与上一任丞相匡衡的身份相比,王商更最尊贵,他是皇室外戚出身,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汉元帝刘奭侍妃王政君的哥哥,与汉宣帝刘询也是表兄弟,在元成时期地位仅次于大将...

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 朱高炽是死于朱瞻基之手吗

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 朱高炽是死于朱瞻基之手吗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十个月突然驾崩,到底他是不是死于朱瞻基之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时候想想吧,历史真的挺有意思的,如果朱棣再活一年,朱高炽薨世,朱棣面对当年老爹朱元璋同样的局面会如何选择,是太孙继位还是让汉王继位。同样不得不说的是,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上...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对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在刘备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应该感谢刘备,刘备摁住了他人性恶的这个方面,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孩子怎么样?小时候上讲得七进七出啊,看见刘备说,主公,我把幼主救出来了。大家说此时此刻谁对...

王蕃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蕃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蕃(228年—266年),字永元,庐江人,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蕃最初担任尚书郎。吴太平三年(258年),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夏口监军。永安七年(264年),入朝担任常侍。甘露二年(266年),王蕃因醉酒被吴末帝孙皓杀...

周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奖善惩恶,恩威并用

周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奖善惩恶,恩威并用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鲂年少时好学,被举为孝廉。历任宁国县长、怀安县长、钱塘侯相,一月之内,便斩杀作乱的彭式及其党羽,因而升任丹阳西部都尉。彭绮率数万人反叛时,周鲂被任命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共同将其生擒,因功加职昭义校尉。后...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还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她有三大优势,让李治欲罢不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