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号航空母舰起降测试&关东大地震(原题:航空母艦「鳳翔」、関東大震災)
本文主体部分出自永村清著书『造艦回想』(出版協同社刊),也有加入本人补充的内容或修正,以及将英制数据换算成公制、将日本年号纪年改为公历纪年,以方便读者理解。
请注意:本文由永村清撰写而成,仅用作研究参考资料,不代表译者的观点。
附图出处:
出版物等
ダイヤモンド社-日本海軍艦艇 *** 集 航空母艦・水上機母艦
呉市海事歴史科学館-日本海軍と航空母艦
光人社-図解 八八艦隊の主力艦
平賀譲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https://iiif.dl.itc.u-tokyo.ac.jp/repo/s/hiraga/page/home)
ID21840901 HOSHO〔航空母艦鳳翔上面・側面図〕
作者简历
1878年10月 出生于熊本市
1904年6月 从东京大学工科大学造船科毕业。当日任海军造船中技士。其后在佐世保、旅顺、吴等海军工厂工作。
1914年4月 作为造船监督官前往英国出差,一战期间在伦敦工作。
1917年1月 经美国归国
1919年1月 作为造船监督官,到1922年9月为止,在长崎工作
1923年8月 担任吴海军工厂造船部长
1927年12月 担任横须贺海军工厂造船部长
1928年5月 担任海军舰政本部第三部部长
1929年11月 晋升海军造船中将
1931年3月 编入预备役其后数年间,担任浦贺船坞株式会社顾问
二战时期,担任渡边制钢所及帝国活塞环株式会社的社长,战争结束的同时辞职
著作:『航空母艦』1942年刊
航空母舰「凤翔」
『日本海軍艦艇 *** 集 航空母艦・水上機母艦』p.8: 1921年12月20日,完成了从浅野造船所转移到横须贺工厂的准备工作之后的凤翔号(译者附)
1922年9月,我被免除了在长崎的监督事务,转任为横须贺工厂造船部部员。当时横须贺工厂正在进行凤翔号航空母舰的舾装工事,我参与了该工事,同时被任命为该舰各项性能测试的委员。我还参加了凤翔号减摇装置(スタビライザーStabilizer)的稳性实验。实验委员长是该舰舰长古川四郎大佐。
公试航行中的世界最初的新造航空母舰凤翔号,1922年12月4日,8/10全力公试中的雄姿。排水量约9500公吨,航速约25节。本舰是浅野造船所(现日本钢管)建造的之一艘海军舰艇,下水后在横须贺工厂进行舾装工事。
作为航空母舰,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就是该舰是否适合飞机的起降。该实验是在1923年2月22日在东京湾进行的。驾驶飞机的是已经有丰富经验的英国海军上尉乔丹(William Lancelot Jordan)。当时,他被名古屋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聘为飞行员。海军士官也在追滨临时设置的与凤翔号飞行甲板等大的起飞台上进行了充足的训练,但还是觉得之一次很重大,所以先让有经验的英国军官起飞。他多次演示起降,作为飞行士官的参考,并向我指出了舰船舾装上的注意事项。相关人员一开始都带着几分惧意注视着,但看到乔丹成功离舰起飞后,都露出了放心的神色。
当天实验结束后,龟井中尉为了将飞机开回追滨,之一次从凤翔号上飞了出去,但是刚一离开军舰,飞机就降到比甲板还低的位置,这让龟井中尉吃了一惊,随即飞上天空,再飞向追滨。
『日本海軍と航空母艦』p.8:凤翔号起降实验照片组(译者附)
虽然记述中关于先后顺序不一致,但这艘凤翔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早的从计划开始就决定新建的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是英国最早动工的,但由于是改造的现有舰船,一开始不是作为航空母舰建造的。美国也一样。
译者注:美国海军之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是由木星号运煤船改造而来,1922年3月20日完成改造。英国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是1918年1月15日开工,1919年9月11日下水,1924年2月18日完工。凤翔号是1919年12月16日开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1922年12月22日完工,在完工时间上确实拿到了之一艘新造航空母舰的桂冠。
凤翔号的基本参数如下:
标准排水量 7470长吨
公试排水量 9490公吨
水线长 165米
更大宽 18米
航速 25节
主机出力 30000马力(2座蒸汽轮机)
搭载机 常备15架,备用6架
飞行甲板 长158.2米,宽22.7米
搭载炮 4门140mm炮,2门76mm高炮
ID21840901 HOSHO〔航空母艦鳳翔上面・側面図〕(译者附)
译注:拆除舰岛之后的凤翔号
本舰于1919年12月16日在浅野造船所(现日本钢管鹤见造船所)开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之后回到横须贺,在该工厂完成了舾装。由于前例很少,所以负责建造相关的所有人员都很辛苦。另外,该舰的主要计划者是造船少佐田路坦先生。
田路坦先生(1916年拍摄)
最初采用的是在飞行甲板有岛式舰桥的设计,后来改造成了飞行甲板上没有凸起的平甲板型。虽然多年以来伴随舰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飞机的进步,已经不足以再在之一线使用了,听说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主要用于训练。
『日本海軍艦艇 *** 集 航空母艦・水上機母艦』p.14:1924年9月22日,横须贺工厂,完成拆除舰岛等改造工事之后的凤翔号(译者附)
『日本海軍艦艇 *** 集 航空母艦・水上機母艦』p.15:1945年10月16日,在吴迎来战争结束的状凤翔号(译者附)
关东大地震
1923年8月13日,我被调任为吴海军工厂造船部长,并于当月30日就任。当时在神户的川崎造船所建造,进行各种公试运行中的第70号潜艇不幸在潜航中发生故障,最终未能浮出水面,全体艇员的救援之路就此中断。由于吴工厂员也包含在其中,因此吴造船部也参与了打捞工事。9月1日下午,在司令长官铃木贯太郎大将的主持下,在吴镇守府召开了有关该工事的会议。因为我是之一次作为造船部长参加会议,所以前部长野中造船部长作为辅佐员一同参加了会议。
后来建立的第70号艇殉难者碑
会议召开不久,就传来了报告以东京市为中心的关东地带因大地震全灭的无线电。我记得该无线电是从霞浦或者或者船桥发出的,从后续的无线电来看,海军省的情况也令人不放心,每次接到的都是全灭的样子,所以长官认为,比起一艘潜艇,整个海军更为重要,所以会议暂停。他马上叫来吴警备舰龙田号轻巡洋舰的舰长市来崎庆一大佐,命令市来尽可能地准备主要的救援物资(粮食、衣物等),紧急回航东京湾。
虽然吴军港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但我个人略感不便。调任吴时正值夏季,我只带了些随身物品和妻子儿女四人来到吴市。于是,所有的行李都暂存在某运输店的仓库里,委托海军的运输舰运输。胶州号运输舰于9月1日清晨接收到行李,从横须贺港出发驶向猿岛时发生了大地震,直觉认为陆地上的情况十分危急,于是立即返回。之后胶州号负责横须贺和东京间的联络,9月下旬,胶州号终于完成了原本的任务,9月末抵达吴市。我寄存的货物仓库也烧毁了,但我的货物幸免于难。只是因为晚来了一个月,家人只得穿着早晚感到凉意的浴衣,所以感觉有些不便。
横须贺的工厂损失惨重,因船台遭到破坏,船台上的天城号战列巡洋舰也因此损坏到无法继续建造的程度,裁军会议的结果是原定改造为航空母舰的计划已经不可实现,于是同样在裁军会议上被定为废弃舰的加贺号取而代之,被改造为航空母舰。
『図解 八八艦隊の主力艦』p.43:由于关东大地震,右后部船台崩塌,船体右后部掉落弯曲而无法继续建造的天城号。拍摄于地震后的1923年9月2~3日,拍摄者松永寿雄海军大尉摄(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