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197. 圣人北望射天狼—隋与突厥战争史略(下)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3-15)550

作者:汪明军

接上期(第1192篇)

开皇三年(583)二月,沙钵略可汗联合阿波可汗又复扰隋边,经过近三年准备的隋帝国已决心发起反击。当年四月,隋文帝下诏征伐突厥,其诏曰:

“往者魏道衰敝,祸难相寻,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谓虏意轻重,国逐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华夏之地,实为劳扰。犹复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也。恶积祸盈,非止今日。

朕受天明命,子育万方,愍臣下之劳,除既往之弊。以为厚敛兆庶,多惠豺狼,未尝感恩,资而为贼,违天地之意,非帝王之道。节之以礼,不为虚费,省徭薄赋,国用有余。且彼渠帅,其数凡五,昆季争长,父叔相猜,外示弥缝,内乖心腹,世行暴虐,家法残忍。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便。达头前攻酒泉,其后于阗、波斯、挹怛三国一时即叛。部落之下,尽异纯民,千种万类,仇敌怨偶,泣血拊心,衔悲积恨。斯盖上天所忿,驱就齐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时。故选将治兵,赢粮聚甲,义士奋发,壮夫肆愤,愿取名王之首,思挞单于之背,云归雾集,不可数也。东极沧海,西尽流沙,纵百胜之兵,横万里之众,亘朔野之追蹑,望天崖而一扫。

但皇王旧迹,北止幽都,荒遐之表,文轨所弃。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民不忍皆杀,无劳兵革,远规溟海。诸将今行,义兼含育,有降者纳,有违者死。异域殊方,被其拥抑,放听复旧。广辟边境,严治关塞,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卧鼓息烽,暂劳终逸,制御夷狄,义在斯乎!何用侍子之朝,宁劳渭桥之拜。普告海内,知朕意焉。”

檄文雄伟浩荡,激昂壮烈,阐述了隋军讨伐目的并不在杀戮生灵,而是重在安抚教化,只要突厥能和平相处,便不需要像匈奴那样称臣归附。

当月,隋军二十万(一说十余万)兵分八道,大举进击突厥。隋文帝以其异母弟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督李充等四将率师数万自马邑出塞。河间王杨弘督上柱国豆卢勣等领军数万出灵州道,幽州总管阴寿率步骑十万出卢龙塞,秦州总管窦荣定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道,诸路隋军统一由杨爽节制。杨爽军与沙钵略可汗相遇于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至武川县古道),李充向杨爽建议道:“周、齐时代,互相征伐,旷日持久。突厥每来入寇,将领只想到保存部队,不能死战,故此突厥每每胜多败少,因此轻视中原军队。现在沙钵略倾国而来,更是对我不会防备,如果以精兵突然袭击,定能取胜。”诸将对此都感到怀疑,只有长史李彻赞同,杨爽遂命李充率五千精骑发动突袭,突厥果然毫无准备,被隋军大败。混乱之中,沙钵略可汗丢弃所穿金甲,躲进草丛中逃遁。

图8.隋军反击突厥交战示意图

河间王杨弘率军出灵州道后与突厥军遭遇,一场鏖战斩获突厥敌首数千级。幽州总管阴寿军出和龙道进击高宝宁,高宝宁见隋军势大,慌忙求救于突厥。此时的突厥主力正与杨爽激战于白道,已无暇分兵来救,高宝宁不敌,只得放弃和龙城北逃,于是和龙诸县悉平。后高宝宁又引契丹、靺鞨之众复来袭扰,阴寿深以为患,便以重金悬赏捉拿高宝宁,又派人离间其部将,众叛亲离的高宝宁只能避走契丹,后为其部下所杀,至此隋东北边境趋于安定。

五月,秦州总管窦荣定出凉州道,与阿波可汗大逻便对峙于高越原(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东部和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北一带)。此地原本干旱无水,隋军饥渴难耐,只能刺马血而饮,死者十之二三。所幸后来天降大雨,隋军士气大振,数次击败阿波军。正当隋军节节胜利之际,一名来自敦煌的戍卒来到窦荣定军前自愿效力,这名戍卒正是隋初名将,后来征南定北,威惊绝域的太平公爵史万岁。

《隋书》记载:“史万岁,京兆杜陵人。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及平齐之役,其父战没,万岁以忠臣子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后从上柱国梁士彦击尉迟迥之乱,每战先登,以功拜上大将军。后尔朱勣以谋反伏诛,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自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后每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誉北夷。”有此等猛将加盟,隋军更是如虎添翼,窦荣定遂向突厥提出:“士兵有什么罪过,何必让他们互相残杀呢,只在两军中各选一位勇士决斗定胜负吧。”阿波可汗应允,遂派一名骑将挑战,隋军则派史万岁应战。两相交战,史万岁驰马阵斩突厥首级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再战,即请议和而退。

此时长孙晟正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借着隋军获胜,乘机派人游说阿波可汗道:“摄图每次出征都获大胜,但你阿波才入隋境,就被打败。此乃突厥之耻,难道你心里不惭愧吗?况且摄图和你兵力相当,但是摄图常打胜仗,被众人推崇,而你阿波出师不利,为国家带来耻辱,摄图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你阿波头上,消灭你这一支北牙。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能对付摄图吗?”被长孙晟忽悠一番的阿波可汗一时也没了主意,便派使者前往长孙晟处询问对策,长孙晟对使者说:“现在达头可汗已与我大隋联合,摄图就拿他没办法。阿波可汗何不依附隋国天子,并连结达头可汗,这是万全之计。何必丧失兵马,回到摄图手下,受他的 *** 和杀戮呢?”阿波可汗接受了长孙晟的建议,留兵塞上并派人跟随长孙晟入朝。此时沙钵略可汗已经在白道败于杨爽,听闻阿波可汗心怀贰意,与隋朝结盟,一气之下掩袭阿波所居的北牙,尽俘其部众,并杀其母亲。阿波退无所归只得西奔达头可汗玷厥。玷厥闻讯大怒,借兵给阿波东击沙钵略。此战阿波大胜,复得故地并收聚部众十万余户,后与沙钵略作战屡屡得胜,其势力益增。还有诸多突厥首领都与沙钵略有隙,他们或投奔玷厥,或归附阿波,彼此之间攻伐不断。为了壮大声势,突厥各方势力纷纷遣使至长安求援,隋文帝都不答应,有意令他们自相削弱。

五、宜将剩勇追穷寇:隋对突厥持续讨伐及突厥内部分裂

开皇三年(583)六月,突厥沙钵略可汗大举入寇幽州。隋幽州总管李崇率领步骑三千人迎击突厥军,辗转苦斗十余日,士卒伤亡惨重,只得退保砂城(今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突厥军团团围困,城墙多处倒塌,难以防守。李崇日夜血战,又缺少粮食,因此每夜都派军劫掠突厥营寨,夺取牛羊等牲畜充作军粮,为此突厥一直高度戒备以防隋军偷营。后来李崇军实在饥饿难忍,只能冒死突围,但鏖战一夜几乎死亡殆尽,天明时奔回城中的只有一百多人,且都已身负重伤。后来突厥派遣使节对李崇招降,许诺封其为特勒(突厥贵族名)。李崇自知终难免一死,吩咐部下说:“我失地丧师,罪该万死。今日只有一死报效国家。你们等我死后,可暂时投降敌军,然后再乘机逃走,争取还乡。如果有人见到皇上,可转告我的话。”于是单剑匹马冲入突厥阵中,又杀死多名敌军,突厥乱箭齐发,将他射死。此战隋军全军覆灭,后来隋文帝以李崇之功封其子李敏为柱国。

同年八月,隋以尚书左仆射高熲出宁州道(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内史监虞庆则出原州道(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分兵进击突厥。此时的沙钵略可汗西边受迫于达头、阿波等势力,东面又被契丹侵逼,已是内外交困。开皇四年(584)二月,沙钵略可汗向隋朝请求和解,千金公主也上表请求改姓为杨,认作隋文帝之女。隋文帝遂派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出使突厥,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杨广建议乘机讨伐,隋文帝不许。是时沙钵略遣使致书隋文帝曰:

“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致书大隋皇帝:使人开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语,具闻也。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今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彩,都是此物,彼此有何异也!”

图9.高熲画像

收到沙钵略可汗来书后,隋文帝也回书答复:

“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俱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得书,知大有好心向此也。既是沙钵略妇翁,今日看沙钵略共兒子不异。既以亲旧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别遣大臣虞庆则往彼看女,复看沙钵略也。”

在收到沙钵略可汗上书后,隋文帝派尚书右仆射虞庆则出使突厥,长孙晟作为副使同行。隋朝使团抵达后,沙钵略一面集结军队,炫耀军威;一面又罗列珍宝,展示财富。自己则高坐堂中接见虞庆则,声称有病,不能起身,并且扬言从其父以来,从不跪拜外人。虞庆则责备并晓以大义,沙钵略不理。千金公主私下对虞庆则说:“可汗是豺狼性格,与他过分争执,他发怒了就会吃人的。”长孙晟则提醒沙钵略说:“突厥可汗与隋朝皇帝都是大国天子,可汗不肯起身跪拜,我们怎敢违背您的意愿。但是可贺敦是隋朝皇帝的女儿,那么可汗您就是大隋天子的女婿。女婿怎么能不尊敬岳父!”沙钵略大笑对属下达官贵人说:“那是必须跪拜。”这才起立跪拜,然后跪着接受玺书,顶在头上。过一会儿,感到非常羞愧,与其部下相聚恸哭。虞庆则让沙钵略对隋上书时称臣,沙钵略问左右侍从说:“什么是臣子?”左右回答说:“隋朝所说的臣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奴仆。”沙钵略说:“我能够成为大隋天子的奴仆,全仗虞仆射出力成全。”于是馈赠虞庆则马一千匹,并将堂妹嫁给他。

与此同时,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的势力正迅速壮大,其控制疆域向东越过都斤山,向西越过阿尔泰山,龟兹(新疆库车县)、铁勒、伊吾,西域各国吩咐归附,阿波自号为西突厥,强大的突厥事实上已经分裂。在西突厥和契丹等部落的两面夹击下,沙钵略遣使向隋朝告急,请求带领部众越过沙漠,向南迁移到白道川,并希望隋朝能够提供庇护。隋文帝同意并命晋王杨广出兵接应,并提供物资,后又赏赐车乐等物器。有了隋军支持,沙钵略有恃无恐,乘机西击大逻便而破之。此时蒙古高原东部的阿拔国(铁勒部落之一)乘突厥汗庭空虚而偷袭,掠走了沙钵略的妻子和儿女,隋军反击大破之,并把缴获的全部人畜都还给了沙钵略。对此,沙钵略大为感动,约定两国以沙漠为界,并上书曰:

“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大使尚书右仆射虞庆则至,伏奉诏书,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逾久愈明,徒知负荷,不能答谢。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上契天心,下顺民望,二仪之所覆载,七曜之所照临,莫不委质来宾,回首面内。实万世之一圣,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闻也。

突厥自天置以来,五十余载,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恆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北狄,莫与为大。顷者气候清和,风云顺序,意以华夏其有大圣兴焉。况今被沾德义,仁化所及,礼让之风,自朝满野。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籓附。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失。当今待子入朝,神马岁贡,朝夕恭承,唯命是视。至于削衽解辫,革音从律,习俗已久,未能改变。阖国同心,无不衔荷,不任下情欣慕之至。谨遣第七兒臣窟含真等奉表以闻”。正式向隋文帝俯首称臣。

隋文帝十分高兴,回书答复:“沙钵略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情深义厚,朕甚嘉之。已敕有司肃告郊庙,宜普颁天下,咸使知闻。”并封沙钵略之子阿史那窟含真为柱国、安国公,同时引见给独孤皇后,赏劳甚厚。沙钵略大悦,从此向隋朝贡献不绝。开皇七年(587)正月,沙钵略再遣使入贡方物,并请求在隋朝恒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一带组织围猎,隋帝许之,并遣人赐其酒食。沙钵略率部落叩头领受,并于一日内手杀鹿十八头,赍尾舌以献。不久后沙钵略去世,隋文帝为其辍朝三日,并派太常前往祭奠。

沙钵略可汗临死前认为儿子阿史那虞闾个性懦弱,遗命弟弟阿史那处罗侯继承汗位。阿史那处罗侯认为突厥历代以来汗位都是兄弟相传而非父死子继,传承不合理,主张阿史那虞闾继位。双方谦让再三,方由处罗侯继位,号称莫何可汗,封阿史那虞闾为叶护(相当于亲王),并派使者向隋 *** 通报。隋以长孙晟持节册封处罗侯为突厥可汗,并赐予鼓队旌旗。处罗侯勇而有谋,他打着隋朝赐予的旗鼓向西攻击阿波可汗,阿波部众以为隋军参战,都望风而降,阿波可汗也被生擒。

战后处罗侯上书隋文帝,请示如何处置阿波可汗。隋文帝召集众臣讨论,乐安公元谐建议就地斩首,武阳公李充建议押解到隋都大兴城公开处决,而长孙晟认为这是属于突厥内讧,阿波可汗并没有公开与隋朝为敌,如今乘他落难而将其诛杀,达不到招抚人心的目的,应该让他们长期存在。高熲也赞同留下阿波,以示隋朝宽大。隋文帝表示同意(杀了阿波可汗,必然使处罗侯势力空前壮大,不利隋朝分而治之局面)。开皇八年(588)冬,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西征邻国,中流矢而死,突厥贵族拥立阿史那虞闾继位,号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开皇九年(589),隋军灭陈,自晋末以来分裂近300年的中华大地复归一统。战后隋文帝特意把陈后主的屏风赏赐给大义公主以示恩宠,但大义公主内心始终怀有国破家亡之痛,对她而言这道屏风分明就是隋朝又灭一国的炫耀与警告。睹物伤人的大义公主随手就在屏风上题诗一首:“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诗中最玩味的一句当属“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通常读者都会觉得“虏廷”是指突厥,可在大义公主心中,这个“虏廷”究竟是指突厥还是隋朝,旁人必是无法得知的。但是隋文帝知晓此事后深以为恨,认为大义公主终归是隋朝的隐患。

开皇十三年(593),一个叫杨钦的隋朝逃犯流亡至突厥,并妄称原北周驸马彭国公刘昶与其妻西河公主密谋反隋,特派他来密告大义公主。报仇心切的大义公主信以为真,不断煽动都蓝可汗起兵反隋。为探听突厥动向,长孙晟奉命出使突厥,大义公主见到长孙晟后,言辞不逊,并派心腹安遂迦(西域胡人,史载其与大义公主通奸)与杨钦计议反隋。隋文帝多次向都蓝可汗索要杨钦,都蓝都谎称查遍突厥内外并无此人,拒绝交出。后长孙晟便买通其下属,获知杨钦所在,趁夜将其抓获,都蓝无奈只得交出。与此同时,原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之子阿史那染干(号称突利可汗)向隋朝请求赐婚,隋文帝放话只要能除掉大义公主,隋朝立即许婚。为此突利四处散布大义公主通奸之事,突厥举国哗然,都蓝可汗恼羞成怒,最终亲手杀入大义公主,大义公主年仅33岁(杨钦之事,很可能也是隋朝为了除掉大义公主所用的反间计,可怜突厥一再中招)。

杀了大义公主后,都蓝可汗又向隋朝请婚,隋文帝召集众臣商议,长孙晟认为都蓝一向反复无常,因与玷厥有矛盾,所以臣服隋朝。如果把公主嫁他,他必然凭借隋朝的声威征服玷厥、染干,今后更难制服。而阿史那染干是处罗侯之子,两代人都有隋朝交好,不如同意染干求婚,命其南迁作为防御都蓝的屏障,隋文帝对此同意。

开皇十七年(597),突利可汗派使者前来迎娶公主。隋文帝将宗室之女安义公主嫁与突利可汗为妻,并相继派遣牛弘、苏威、斛律孝卿作为使者,不断赏赐突利夫妇。都蓝可汗十分恼怒,认为自己是突厥大可汗,反而不如突利这个小可汗,于是断绝了对隋朝朝贡,开始侵扰隋朝边境。

开皇十九年(599)二月,突利报告都蓝可汗准备攻击隋朝大同城,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名义指挥,不到前线),以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道,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幽州道,三路进击突厥。都蓝可汗获悉隋军讨伐,十分畏惧,遂与达头可汗结盟,共同打击突利,双方在长城下会战,突利大败。都蓝尽杀突利兄弟子侄,并不断追击,突利与长孙晟只带着五骑连夜南逃,天明时行才陆续收集了数百名散骑。此时突利却对长孙晟说:“今兵败入朝,一降人耳,大隋天子岂礼我乎?玷厥虽来,本无冤隙,若往投之,必相存济”。长孙晟恐其有二心,遂暗中派人入伏远镇(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令镇中速举烽火。突利见四处烽火俱燃,便问长孙晟:“城上然烽何也?”长孙晟谎称:“我国家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逼举四烽,使见贼多而又近耳”。突利可汗闻后大惧,只能火速避入隋朝。后来长孙晟带突利可汗入朝,隋文帝闻大喜,进授长孙晟左勋卫骠骑将军,持节护突厥。

四月,隋上柱国赵仲卿率军三千在族蠡山(今山西省朔州市以北)与突厥军相遇,激战七天大破之,俘虏千余人,牲畜以万计。都蓝可汗大军赶到后,赵仲卿把军队结成方阵,四面抵抗,苦战五日,高熲大军终于赶到,内外夹击,突厥败退,高熲一路追击过白道川,越过秦山(内蒙古大青山)七百里而还。

同月,越国公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遭遇。以往隋军在与突厥交战时因担心骑兵冲击,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被保护在最里面。杨素认为这只是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取得胜利,于是改变战术,下令骑兵摆开阵势。达头可汗听说后大喜道:“真是天赐我也!”并下马仰天而拜,即率十余万精骑直扑隋军。隋上仪同三司周罗睺看到突厥阵形不整,乃请令率精骑迎击,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突厥大败,达头可汗身负重伤逃走,突厥军死伤不可胜数。

10.杨素

十月,隋朝册封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原属染干之部众纷纷前来归附。隋文帝命长孙晟率军五万驻朔州,兴筑大利城以便他们居住。当时安义公主已经去世,隋文帝又把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染干。长孙晟上奏表示虽然染干部落回归的越来越多,但在长城之内,还是会被都蓝袭击,不能安心定居,建议把他们迁徙到五原(今陕西省定边县)一带放牧,可以凭借黄河天堑免遭都蓝攻击,人心必然安定。隋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并派越国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今甘肃省庆城县),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今河北省涿鹿县),大将军姚辩出河州(今甘肃省临洮县),合击都蓝可汗。大军还未出发突厥内部已经大乱,都蓝可汗为部下所杀,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自称步伽可汗。隋军连战告捷,突厥内部持续分裂,臣民四散流离。隋朝趁此机会以染干名义前往招抚,于是诸部归降染干者日益增多。

六、圣人之光照朔漠:隋朝对突厥的完全胜利及

启民可汗统一草原

开皇二十年(600)四月,突厥步伽可汗阿史那玷厥大举进犯隋朝边塞。隋文帝命晋王杨广、越国公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太平公史万岁出马邑道,分兵迎击。当时长孙晟为秦州总管,受杨广指挥。大军出塞后,长孙晟向杨广献计,预先在突厥军饮用水源处投放毒药,突厥人畜饮水后多被毒死,纷纷以为天降恶水,是灭亡征兆,因此连夜遁逃。长孙晟率部追击,斩杀突厥千余人,俘获牲畜数千头。杨广为贺长孙晟之功,摆下宴席,与其同饮言欢,席间有突厥来降贵族,对众人言道:“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杨广大笑云:“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此,一何壮哉!”可见长孙晟之威已深入突厥人心,凯旋回朝后,长孙晟被授予上开府仪同三司,并受命开赴大利城安抚新投降的突厥部落。

同月,史万岁军至大斤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地区),与突厥军遭遇。步迦可汗派人讯问隋军主帅何人,斥候回报乃是史万岁。步迦可汗又问:“得非敦煌戍卒乎?”回曰:“是也。”步迦可汗大为畏惧,匆忙引军回撤。史万岁追击百余里,大破突厥军,斩杀数千,又深入沙漠数百里,凯旋而归。后来步迦可汗又派其侄阿史那俟利伐从沙漠东面攻攻击启民可汗,隋文帝发兵防守延边要道,俟利伐无计可施只能退回沙漠。战后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上表致谢隋文帝曰: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大隋圣人莫缘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诸姓蒙威恩,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人可汗来也。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启民可汗为隋文帝上尊号称“圣人莫缘可汗”, 意为“圣贤、富有的君主”,这也是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原王朝的皇帝之一次兼任游牧民族的可汗,可以说隋文帝创造了历代中原皇帝都未曾达到的功业。

仁寿元年(601)正月,突厥步迦可汗又犯边塞,并击败隋代州总管韩弘。长孙晟上奏隋文帝:“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余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欲灭匈奴,宜在今日”,隋朝对突厥的最后打击即将到来。当年十一月,隋文帝诏令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以长孙晟为受降使者,联合启民可汗北击步迦可汗。仁寿二年(602)三月,突厥思力俟斤(官名)等率部南渡过黄河,掠夺启民可汗部众男女6000人、牲畜20余万头。长孙晟与大将军梁默率轻骑追击,转战60余里,大败突厥。思力俟斤北走,杨素大军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为防止突厥分散逃跑,杨素命令大队骑兵悄悄跟在后边,并亲率两名骑兵和两名突厥降人混入敌阵与之同行,等到突厥停顿之际,立即招呼后边的骑兵发动袭击,突厥由此大败。经过此战,步迦可汗远逃塞北,再也不敢侵掠漠南。

步迦可汗既败,长孙晟又建议启民可汗分遣使者往北方铁勒等部招抚。仁寿三年(603),铁勒、阿拔、仆骨等十余部皆降于启民可汗,步迦可汗部众溃不成军,只能向西投奔吐谷浑汗国。之后数年,启民可汗在隋朝扶持下重新统一了东突厥。

七、尾声

自开皇元年(581)突厥沙钵略可汗入寇隋境,至仁寿三年(603)启民可汗重新统一东突厥,突厥与隋朝的战争持续了二十多年,最终以隋朝的全胜而告终。究其原因,在于新生的隋王朝以其强大的国力和军力为基础,一改周、齐时代对突厥和亲退让的对外政策,出动出击、决胜千里。无论是作为更高统帅的隋文帝杨坚还是前线将领杨爽、高熲、杨素、史万岁等,或运筹帷幄,或奋战疆场,君臣一心、三军用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长孙晟成功运用了离间分化的战略,汉武帝时代汉匈大战延绵数十年,终究两败俱伤,而隋朝能在二十年时间内征服突厥,长孙晟之计实居首要之功,也令后世史家赞叹不已。

猎猎的狼头旗在寒风中如泣如诉,仿佛在狠狠责骂这个不成器的民族:自木杆可汗以来称雄漠北数十年,控弦数十万的突厥帝国,在隋朝连续的反间计下被打得分崩离析,不得称臣纳贡。突厥之败,其实不在于战场,而在贵族之间,可汗叔侄兄弟之间,尔虞我诈,相互猜忌,致使敌人离间计得逞,历来国必自侮,然后敌国始得而侮之,此语诚不虚也。

至隋炀帝时代,启民可汗始终忠心顺服于隋朝,甚至有率全族改穿中华衣冠,归入隋朝的念头。隋炀帝巡幸北境期间,启民可汗率领诸部落酋长数十人,亲自为隋帝割除御帐外的稻草,谦恭之态无以复加。然而好景不长,隋炀帝继位以来穷奢极欲,对内开凿运河,巡游无度,对外三征高丽,天下苦弊之极。至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烽火已是遍布全国。在处理突厥关系时,隋炀帝也是昏招频出。他采纳了大臣裴矩的建议,设计杀害了突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之子)宠臣史蜀胡悉,始毕可汗由此怨恨隋朝,并趁隋炀帝北巡之机,亲率数十万大军在雁门郡包围隋炀帝,后者向义成公主求救方得解围。经过此事后,突厥对隋的臣服关系也不复存在。

大业十四年(618),隋朝最终覆灭于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而东突厥则利用中原的纷乱重新走向强盛。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纷纷降附于东突厥,《新唐书》记载:“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就连唐高祖李渊起兵时,也遣使通好,事实上臣服于突厥可汗。唐朝建国后,突厥曾八次南侵,兵锋直抵渭水,逼迫唐太宗缔结城下之盟,直到贞观三年,李靖击破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方告灭亡,此乃后话。

附:突厥汗国世袭表(至颉利可汗):

名 称

在位年代

与前者关系

同期中原王朝时代

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

552年

一任可汗

西魏废帝元年

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

552年~553年

土门之子

西魏废帝元年之二年

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

553年~572年

科罗之弟

西魏废帝二年至北周天和七年

佗钵可汗

572年~581年

俟斤之弟

北周天和七年至隋开皇元年

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

581年~587年

科罗之子

隋开皇元年至开皇七年

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

587年~588年

摄图之弟

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八年

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

588年~599年

摄图之子

隋开皇八年至开皇十九年

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

599年~609年

处罗侯之子(一说摄图之子)

隋开皇十九年至隋大业五年

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世)

609年~619年

染干之子

隋大业五年至唐武德二年

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

619年~620年

咄吉世之弟

唐武德二年至武德三年

颉利可汗(阿史那莫贺咄设)

620年~630年

俟利弗之弟

唐武德三年至唐贞观三年

另有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

581年~587年

俟斤之子

同上

第二可汗(阿史那庵逻)

581年~587年

佗钵之子

同上

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

575年~602年

室点密可汗之子

同上

隋与突厥主要交战纪年表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结果

隋军参战将领

突厥之一次入侵隋朝之战

581年-582年

隋朝整个北方国境线

突厥取胜

阴寿、虞庆则、达奚长儒、贺娄子干等

隋军之一次出击

583年-584年

河套地区、灵州道、和龙道

隋朝取胜

杨爽、杨弘、阴寿、窦荣定等

突厥入寇幽州

583年

幽州地区

突厥取胜

李崇

隋军第二次出击

583年

宁州道、原州道

隋朝取胜

高熲、虞庆则等

隋军反击阿拔部

584年

晋阳以北

隋朝取胜

杨广等

隋军第三次出击

599年

朔州道、灵州道、幽州道

隋朝取胜

杨谅、高熲、杨素、燕荣、赵仲卿等

隋军第四次出击

599年

庆州、灵州、燕州、河州

隋朝取胜

杨素、史万岁、韩僧寿、姚辩等

隋军第五次出击

600年

灵武道、马邑道

隋朝取胜

杨广、杨谅、杨素、史万岁、长孙晟等

隋军第六次出击

601-602年

云州道

隋朝取胜

杨素、启民可汗、梁默长孙晟等

参考文献

[1](唐)令狐德棻:《周书》卷50,北京:中华书局,1971。

[2](唐)魏征:《隋书》卷84,北京:中华书局,1973。

[3]林幹:《突厥与回纥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4]马长寿:《突厥人与突厥汗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姜戎:《狼图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6]罗三洋:《柔然帝国传奇》,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7]姜玉成《塞外烽烟—突厥之战,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8](北齐)魏收:《魏书》卷103,北京:中华书局,1974。

[9](南梁)沈约:《宋书》卷95,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10](南梁)萧子显:《南齐书》卷59,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11](北齐)魏收:《魏书》卷4,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 杨军:《鲜卑帝国传奇》,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13](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217,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14]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5](唐)李百药:《北齐书》卷4,北京:中华书局,1972。

[16](唐)魏征:《隋书》卷51,北京:中华书局,1973。

[17](唐)魏征:《隋书》卷53,北京:中华书局,1973。

[18](唐)魏征:《隋书》卷37,北京:中华书局,1973。

[19]韩昇:《隋文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7177.html

“1197. 圣人北望射天狼—隋与突厥战争史略(下)”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都能适可而止 杨广两次失败后为何不能适可而止

还不知道:杨广两征高句丽失败为什么不能像李世民一样适可而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隋炀帝杨广一手导致的,他在位期间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无尽的挥霍着隋文帝留...

苏绰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苏绰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愈发受到西魏权臣宇文...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手下谋士很多,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他的还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在刘备的谋士中,有一个人在刘备面前都表现的很随便,但是,却独怕诸葛亮,对诸葛亮毕恭毕敬,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

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吗 历史上有没有证据证明

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吗 历史上有没有证据证明

对历史上,孝庄是否真的下嫁多尔衮,有没有明确的历史根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是清宫最著名的谜案之一。而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也成为直到现在,依然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认为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有这样一些证据。一是南明官员兼诗人的张煌言写的组诗《建...

关羽被杀后,他俘虏的曹魏三万降卒去了哪里?

关羽被杀后,他俘虏的曹魏三万降卒去了哪里?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襄樊之战,于禁救援樊城,因秋雨汉水暴涨,导致兵败,所督七军三万多人成了关羽的俘虏,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兵败被杀后,放出了于禁,并遣返于禁回国,那么,于禁的三万多降卒,孙权是否一同遣返回魏国了呢?于禁...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少掌...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与史学方面,裴松之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