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横空出世,王近山却很不满意,他找到刘邓:为什么我是副司令
二野横空出世,王近山却很不满意,他找到刘邓:为什么我是副司令
1949年1月31日, *** 正式进驻北平。至此,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这三大战役,就跟古代封建王朝的定鼎之战一样,它们的输赢可以直接决定神州大地的归属。2月,在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全国各地 *** 开始整编:西北野战军改编为一野,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二野,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三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四野。
其中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改编的二野,以原先的七个纵队为基础骨干,加上地方部队、新兵、俘虏等,共计28万人,整编为三个兵团,下辖九个军。三个兵团,三个兵团司令,被誉为“二野朱可夫”的王近山,却是只混到个三兵团副司令的位置。三兵团司令,是与王近山并称“二野开出的两朵花“之一的“赵子龙”陈锡联。
铁哥们陈锡联作兵团司令,王近山认了;老首长陈赓作四兵团司令,王近山也认了;可是自己为什么捞不上五兵团司令啊。王近山相当不服气,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
先说陈锡联和王近山。陈锡联是1929年参加的红军,1930年入的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做过红四军10师副师长、11师政委,走过长征。王近山则是1930年参加的红军,1932年入的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做过红四军10师副师长,也参加过长征。陈锡联和王近山都是猛将、勇将,名声在外。
抗战时期,陈锡联的职位长期都是压王近山一头的。1938年6月中旬,129师新成立385旅,陈锡联出任副旅长、旅长,而王近山呢,则是他下面的一个团长。直到抗战结束的前两年,两人的职位才大致持平。1943年,陈锡联任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1944年,王近山任太岳军区2分区司令。
他们两人都在抗战结束前进过延安的中央党校学习深造过,不过陈锡联还是比王近山先一步、早一年进去。解放战争时期,在二野横空出世前,两人的级别倒是差不多,在不同的纵队作司令。王近山能打硬仗,陈锡联也能打,而且惹出的乱子比王近山少。所以三兵团司令一位,王近山确实是争不过陈锡联,凭两人的关系,他也不好争。
再说四兵团司令陈赓,王近山恐怕连跟他争、跟他比较的想法都没有。陈赓1922年入的党,又是黄埔之一期毕业生,做过孙中山的警卫员,南征北战,参加过南昌起义。陈赓的职务和级别,从来都是王近山仰望的。陈赓没挪位置升级,王近山也别想挪位置升级。陈赓任四兵团司令,王近山甚至觉得这位置低了。
王近山瞅准了五兵团司令的位置,觉得那就该是自己的,凭什么不给?他找到刘、邓,忿忿不平地讲出自己心中的不满和看法。王近山从抗战初期就是跟着刘、邓干的,王近山什么性格,刘、邓很清楚。
对于爱将的“撒野鸣不平”,刘、邓也没有心生不快,而是耐心开导起来:“近山啊,你是个能打仗的好将军,这是没话说,谁都不能否认。你觉得这样的任命,对你很不公平,你感到非常委屈。确实,打仗,你比杨勇强。但其他方面杨勇都比你强,所以你当副司令。”
话说得这么明白,王近山情绪再多也不好向二位老首长抱怨了。指挥兵团,跟以前的团、旅、师、军、纵队的指挥是完全不一样。一个兵团下面有三个军,大概是十多万兵力。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韩信的“兵仙”称号,用“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八个字来说明就已经足够。打仗不是人越多越好越容易赢,人多到一个程度,大优势也变成大劣势了。魏晋南北朝的淝水之战,东晋仅以七万余大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实际作战人员应该在二十万余,但这仍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王近山能指挥好一个兵团、十余万人的作战吗?更何况,作为兵团司令,得协调好这十余万人的关系,解决他们的后勤问题,跟其他兵团打好交道、做好沟通,等等等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更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而是一个稍不注意、就将引发万人大乱的危险工作。
王近山为晋冀鲁豫野战军赢过不少硬仗、恶仗,小平同志晚年依旧没忘。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很多人喜欢把它叫作“血战大杨湖”。这是刘邓大军,出兵太行山的之一场恶仗。这场仗,不好打。胜利到来之前,刘邓皱紧了眉头迟迟不放。
这年8月,蒋介石一下子出动了14个整编师、共38万余人,向晋冀鲁豫 *** 发起猛烈进攻。当时我军刚打完陇海路战役,还没来得及休整,整支部队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而且,又存在粮弹短缺、兵力不足的情况——全军仅有5万余人。
我军处于极端劣势中,这仗该怎么打?这仗的打法,其实跟淮海战役之前,解放战争中的大部分胜利战役一样:运动歼敌。在运动中,将我们整体兵力的劣势,化为局部兵力的优势。
此战的首要难题,或者说必须啃掉的之一块硬骨头,就是孤军冒进的整编第3师。这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远征过缅甸,跟日军硬碰硬过。此战,刘邓选的办法是:请将不如激将。在作战会议上,刘、邓一唱一和,说此战打得不好,我们就直接回老家太行山去了。
王近山一听这话,砰地一声拍桌子,然后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就我们纵队打,我王近山当着你们的面立下军令状,非灭掉这个整3师不可。打得剩一个旅,我当旅长。打得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得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都打光了我也不后悔,反正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的人民群众。”
刘邓二人被这掷地有声的军令状感染,接连站起来说:“好样的,我支持你!”“你打,你大胆地打,放开手脚打!”这一仗,部队成连、成营、成团的牺牲,王近山的心在滴血。在最后的总攻时刻,一向淡然稳重的刘帅,竟来到前线坐镇。
可以说,这一仗直接关乎整个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命运。王近山指挥下的6纵将士们,无惧死亡地奋勇搏杀,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刘邓大军。
直到数十年后,小平同志还记得王近山在会上立军令状时的场景,他评价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刘邓对兵团司令的人选,应该早有腹稿,踌躇不定只是因为不知道怎么下定决心,不知道怎么面对王近山。万幸,王近山最后理解了。他虽然只是三兵团的副司令,但一手带出的6纵改编为12军,他军长、政委一肩挑。而且他还跟好兄弟搭档。
王近山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和开心,老首长还是懂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