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原配朱安说:“日本有一种小吃很好吃”,话音未落
1909年,鲁迅对原配朱安说:“日本有一种小吃很好吃。”话音未落,朱安忙说:“是,大先生,我也吃过。”鲁迅皱眉看了几眼朱安,转身走开,从此一生都不和朱安说话。
朱安出生于一个宦官之家,自幼被家人宠爱,小小年纪就锦衣玉食长大,她的童年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安出落得越发美丽动人,她的才情和美貌在当地声名远扬。
然而,尽管家境优渥,但她的父母也不愿让她成为一个填房的游女,而是希望她能够拥有一个真正的家庭,得到丈夫全心全意的宠爱。于是,他们开始物色合适的夫婿,最终选定了才华横溢的鲁迅。
在结婚的那一天,朱安小心翼翼地选取最漂亮的红裙和精心遮掩她小脚的大鞋。她知道自己的小脚不符合新时代女性的标准,但她仍然希望能够给未来的丈夫留下一个好印象。
然而,在她刚刚迈出花轿的瞬间,鞋子不慎滑落,露出了她那因宠溺和繁文缛节而缠足的小脚。鲁迅不经意间瞥见,神色微变,却也未置一词,很快便别过脸去。
婚后不久,鲁迅便提出前往日本深造的打算。在征求朱安的意见时,朱安羞涩地表示自己行动不便,还是留在中国侍奉家母为好。
鲁迅闻言,眉头微皱,劝她可以考虑放开缠足。他认为这是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的一种独立精神,也是她走向自由的之一步。
然而朱安却以女子守序的传统借口回绝了他,她说:“我生为女子,自当遵守女子的本分,缠足是我家族的传统,我不能违背。”鲁迅听后,虽然有些失望,但他尊重朱安的选择,没有再强求。
三年后,鲁迅终于学成归国。朱安满怀期待地希望可以和丈夫重拾新欢。有一天,鲁迅提到一种日本的小吃想和妻子分享,朱安急不可耐地表示自己也吃过。
这突如其来的附和让鲁迅感到有些失望与疑惑。他转身离开,从此便再也没有和朱安过多交流。
朱安虽然日日伺候左右,但鲁迅总是时常外出,家中鲜有同住的时候。朱安只能在他离家时默默承受这份孤独与被忽视的滋味。
多年以后,在一场家宴上,朱安终于忍无可忍,当着宾客的面愤愤地指责鲁迅不像个丈夫和儿子。
鲁迅却只是默不作声,自顾自地吃着饭。从那以后,虽然鲁迅搬去北京发展,朱安还是不离不弃地跟随在他身旁。即使两人的感情早已生分,她还是坚称自己生是周家人,死也会是周家人的鬼。
鲁迅去世后,朱安独自一人留在北京的老房子内,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然而物价飞涨,生活变得越发艰难。
即使如此,她也从不肯抛售鲁迅的任何遗物来获得生活来源。在许广平和医生的帮助下,她才勉强维持。
朱安的生活极为简朴,每天清晨起床,整理老屋,然后在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发呆。有时,她也会拿起鲁迅的相片凝视良久,轻声自语似是在给他诉说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1947年,朱安在北京的寓所内病逝。她用毕生积蓄购置了一方小小的坟墓,把鲁迅的遗物全数赠送给他的儿子周海婴,希望这些物品能帮助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渡过难关。
虽然她此生未得到周家男人的哪怕一丝爱怜,但这份感情似乎已经融进了她的血液,成为她骨子里那份执着的一部分。
朱安平凡而又坚韧的一生,是那个时代中无数命运悲苦女性的缩影,她们用毕生的守候换来的,不过是无尽的寂寞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