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铁华被俘,日军动用烙铁,把他折磨得血肉模糊
1941年,毕铁华被俘,日军动用烙铁,把他折磨得血肉模糊。日军以为他死了,就把他随意丢到荒郊野外,谁知这时,毕铁华突然动了起来!
当时,日军对八路军沂蒙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这过程中,一个叫毕铁华的八路军战士不幸被俘。
为了让毕铁华屈服,日军动用了很多残忍的酷刑,其中就包括烙铁烫。但意志坚定的他,还是没有向日军投降。
日军大怒,就用烧红的烙铁,把毕铁华全身烫得血肉模糊,期间,毕铁华数次陷入昏迷,又数次被日军用冷水泼醒。到了后来,毕铁华已经完全失去意识。
日军见泼冷水都无法让毕铁华苏醒,还以为毕铁华已经死了,他们就把毕铁华带出据点,随意地扔在荒郊野外。日军走后不久,一阵冷风吹过,毕铁华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他恢复了意识,醒了过来。
然而,由于伤势太重,毕铁华全身无力,就是想站起来都做不到,这让他感到了一丝丝绝望。好不容易虎口脱险,如今却在荒郊野外被活活冻死,毕铁华不甘心,因为他还没有找鬼子报仇,只可惜他没有任何办法。
就在毕铁华绝望的时候,两个农民路过了此地,他们发现了尚有一丝气息的毕铁华,就把他背回家中。
这两个农民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家人。
王换于,山东沂南县人,1938年入党。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了沂蒙山区,甚至还住进了王换于家里。在这期间,王换于认识了很多八路军首长,比如罗荣桓、徐向前、朱瑞等等,王换于都认识,而且王换于还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由于日军经常出兵围剿八路军,八路军和山东的党政机关就被迫不断转移,当时,部队机关中有一个托儿所,由于孩子们年纪比较小,甚至有的孩子才刚刚出生,有的孩子生了病,但都要被迫跟着东躲 *** 。
王换于不忍心看着孩子们遭罪,她找到了徐向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开办一个“地下托儿所”。
徐向前采纳了这个建议,并让王换于负责这件事。
在党组织的协助下,王换于的地下托儿所,就顺利办了起来,之一批转入地下托儿所的孩子有27个。
对于托儿所的每个孩子,王换于都照顾有加,在王换于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托儿所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早夭,不过王换于有四个孙子,却因为照顾不周、营养不良,先后离开了人世。之后,这个地下托儿所的人数越来越多,王换于先后抚养了80多名革命后代。
在照顾革命后代的同时,王换于带动家人、发动周围群众,让他们一起投入到拥军支前工作中。
在这过程中,王换于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并救治了许多八路军伤员,其中就包括毕铁华。
毕铁华被日军扔到荒郊野外后,被王换于路过的儿子和儿媳发现了,两人就把毕铁华背回家中救治。
王换于看着毕铁华奄奄一息、血肉模糊的样子,也是心疼不已,但她没有治过烙铁烙伤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治好毕铁华。于是,王换于到处打听治疗烙伤的民间偏方,有人告诉她,可以用蜂蜜敷在伤口上。
王换于信以为真,就想办法四处收集蜂蜜,并用蜂蜜涂在毕铁华的伤口上,涂了厚厚一层,谁知几天过去了,毕铁华的伤势没有任何好转。王换于又听说獾油拌头发灰可以治烙伤,她就爬上南山,找到了一个猎户,让猎户帮忙打一只獾,之后把自己的长发剪了下来,烧成灰,再和獾油一起搅拌,给毕铁华治伤。
这个土 *** 确实有效,但见效不快。
王换于开始想其他办法,她听说老鼠油是治疗烙伤的特效药,就和家人一起行动,搜集了一些老鼠油。
老鼠油擦敷过后,果然有奇效,没几天,毕铁华的伤口就结了痂,也不再化脓流血,王换于高兴坏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换于悉心照顾毕铁华,毕铁华的伤势渐渐好转,后来回归八路军继续打鬼子。
除了毕铁华,王换于还救了很多八路军战士。
那时候,只要听到枪声,王换于就打起精神,她和家人一起判断枪声传来的方向,等枪声停止了,王换于就和家人们一起跑到枪声刚刚停止的战场上,收治负伤掉队的八路军,等他们伤好后,就送他们归队。
抗战中,王换于为八路军做了很多贡献,由于她的事迹十分突出,人们就亲切地称呼她为“沂蒙母亲”。
新中国成立后,被王换于抚养成人的革命后代、被王换于治好伤的八路军,纷纷来到了沂蒙山,只为了当面感谢和报答王换于的养育之恩或者救命之恩。
之后,在地方 *** 的照顾下,王换于也是安享晚年。
1989年,王换于病逝,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