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整编74师为何全军覆没在孟良崮?顾祝同:张灵甫想投共,暂停救援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29)710

张灵甫何许人也?网上有褒有贬说啥的都有,也不差我多说一嘴。所以笔者认为,还是听听实际接触过张灵甫的人,是咋说的。谁呢?正是董其武将军。

那是1945年3月,董其武、张灵甫都参加了陆大将官班甲二期的培训。按理说当时的张灵甫根本不够格,奈何蒋介石却喜欢他,并特批了两位。

其一是张灵甫,其二是饶少伟——他是薛岳的小弟,因衡阳保卫战有功被特批培训。可问题是衡阳保卫战中,真正的主将方先觉将军,却愣是被蒋介石无视了,不得不说此事实在“内涵”……

结果张灵甫却让董其武印象深刻,在回忆录里表示:按规定每人可以带一个参谋,但是我们班里的张灵甫,却带了两个参谋去上学。他每天只上一节课,其余的让参谋替他去上……

他花了七百万元在重庆近郊买了一处洋楼,每天在里面养尊处优,吃喝嫖赌。一个星期天,他请我去他那里,我到了一看,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简直如一座皇宫。我这个在塞外吃土豆睡土炕的人,实在坐不住,我忙向主人佯称有事告辞了……

最后董其武将军的结论是:这样的将领怎么能抗日?怎么不失掉军心民心……笔者认为,董其武将军的这个结论,才客观反应出了张灵甫是何许人也,就两点。

其一:蒋介石的嫡系爱将。其二:骄横奢侈异常!蒋介石把五大王牌之首整编74师,交给这种将领,可想而知后果了。

一则是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只抱蒋介石大腿是抱不住的。因为蒋介石是总瓢把子,其嫡系大致可分:两大派系和三小派系。

何应钦系,土木系:是最著名的两个更大派系。

同时还有顾祝同系(黄百韬等),胡宗南系(刘戡等),汤恩伯(石觉等)系,三个小派系。

至于张灵甫,他所仰仗的仅是蒋介石。因为据解密出来的史料,整编74师师长人选争夺中,王耀武、俞济时推荐的是人家李天霞。最后张灵甫能当上整编74师师长,是蒋介石一锤定音。

二则是张灵甫的性格,太过嚣张,其实就是极端,这点从他杀妻案中就能看出。所以张灵甫得罪起人来,那堪称是一把好手。

张灵甫的前任王耀武属于何应钦系,他在当军长时,上下左右的关系,都搞得很顺溜,甚至连死敌土木系的人都表示:王佐公是个好人。

可张灵甫一接任,就把自己树为“靶子”,所以整编74师能好了才怪。一旦遇到危险,指望别人救援?对不起,当初你嚣张时,都干了些啥——这就是张灵甫被围孟良崮后的实情。

甚至连顾祝同这等大佬,都出手“教育”张灵甫了。这可不是笔者胡扯,不信?看解密出来的史料。

在整编74师,全军覆没在孟良崮之后的第十天,保密局——也就是即原军统,便由毛定邦上报给蒋介石一个《整编七十四师鲁中孟良崮战役失败之原因检讨》,列举出来了五大原因。

其一:攻坦埠仅用七十四师一个师兵力,孤军深入,既无预备队,左右两翼掩护之友军又甚脆弱,致遭全军覆殒——这是针对张灵甫的骄横,也就是说,张灵甫自认为无敌天下,我一个能打十个。

其二:以重装部队进攻坦埠山地,实为失策之举——这就是指挥或用兵问题了,重炮啥的是在平原等地发挥作用的。张灵甫可好,却弄着这些东西进山地,你能拉着大炮上山吗?这点后来蒋介石采纳了,也拿出此条来痛批张灵甫。

其三:不信任之一兵团之当面匪情,以至延误解围,且丧失决战时机……又以据空军侦察报告,七十四师部队似有投降之征候,而一度停止部队前进——这个太关键了,就是国军内部因派系之别,或之争,导致互不信任。

张灵甫不相信友军情报,同时国军大佬也不信任张灵甫,以至于认为他想投共,而下令暂停救援。那么如今问题来了,这位高层大佬是谁?正是顾祝同!

须知当时的顾祝同,还没出任总参谋长,而是接替了薛岳坐镇徐州。而孟良崮战役在国军那边被称为鲁中战役,顾祝同正是一把手。所以此事搞得蒋介石,都在自己日记里跳着脚的大骂,如下。

鲁中剿务顾祝同无知妄为,所有决策无不错误,愚而错误,又不肯请示,故余之意图与计划皆为其粉碎,演成杂乱无章之象,以致第七十四师被匪整个之消灭,痛愤无已,不知如何结果矣。

同时这也解释了孟良崮战役中的另一怪现象,本来是汤恩伯,指挥整编74师的,结果后来他却扔给了黄百韬,为啥?因黄百韬是顾祝同的小弟,汤恩伯自知拿张灵甫没办法,不如给黄百韬。

这还解释了为啥黄百韬那么能打,且强悍——因为不再是杂牌,已属于国军精锐嫡系,后台大佬是顾祝同。

如今既然顾祝同这条大鱼浮出水面了,那么他真相信张灵甫会投共?没人知道。笔者也只能根据以上资料,勉强分析。

其实没人相信张灵甫会投共,之所以顾祝同依靠空军情报,就下令暂停救援。

一则是他想保存实力,毕竟救援张灵甫时,黄百韬打得最狠,消耗更大,顾祝同也害怕黄百韬全军覆没。

二则是张灵甫太嚣张了,让顾祝同很反感,趁机整治一下。

其四:命令均下达师部止,以至兵团无权调动部队,予匪以适时打击——顾祝同跑不掉了,因为他是鲁中战役国军方面的更高指挥官,只有他才有这豪横权力。

其五:对七十四师力量估计过高,对匪力量估计过低。十五日下午顾总司令与汤司令官通 *** 时,汤认为情况严重,颇表焦急,但顾尚称,看地图上孟良崮比临沂城区大得多,当可固守——依然是顾祝同。

结合那第三条一分析,想必就都能明白了,为啥明明不相信张灵甫会投共,却要暂停救援,无非是认为张灵甫还能打,还能守,所以先给这小子一个教训再说,却实在没想到,张灵甫竟然是个花架子,三天就全军覆没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顾祝同受到蒋介石处罚了没?根本就没有!因为最后的板子是落在了汤恩伯,主要是李天霞的身上。至于顾祝同非但没事,反而还在此后,就高升为了“总参谋长”。

即,蒋介石终于意识到了:老一代的名将,比如薛岳、顾祝同等都被时代抛弃,连声招呼也不打,虽又勉强拎出来刘峙,但却又给刘峙配了一个新生代的副手,谁?正是杜聿明。

其实,这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总格局,老一代名将大部分都纷纷谢幕,国军那边表现的最明显。

至于咱 *** 这边其实也一样,如陈毅元帅统领的山东野战军,在初期也是连战连败,直至跟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合并后,由粟裕统一指挥才大放异彩。

华北那边更明显了,傅作义攻城略地,一度风头无双,聂荣臻、贺龙等抵挡不住,直至朱老总过去整顿,提拔起来了杨得志等新生代将领,才稳住阵脚。后期傅作义就遭到了新生代执牛耳者林总的降维打击。

故而,笔者一直认为孟良崮战役,堪称一个新老交替的分水岭,宣告着以新生代为主力的名将崛起。

这就是为啥三大战役中,双方指挥官都是“年轻人”的原因——傅作义有点特殊,他跟粟裕、杜聿明、林彪一比,那是老将,但跟顾祝同、薛岳等人一比,则属于新生代。

这同时还是为啥笔者,一直替王耀武可惜的原因。若蒋介石也如用杜聿明一样,让王耀武也来统领百万大军,而不是去主政山东,当那个封疆大吏,虽无法扭转历史车轮,但绝对会比薛岳、顾祝同这些老将表现的更出色——毕竟时代如此,非人为可逆。

依然说顾祝同,以为他在孟良崮,这么表现一下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后来正是他一通瞎操作,又导致了在淮海战役时,刘汝明、李延年兵团的自行溃退……结果一下子却坑惨了黄维,如下:

顾祝同偕其作战处长徐某突然飞蚌埠,急令他们星夜撤回浍河南岸,并一定要炸毁新马桥,然后再改道前进……

刘汝明在蚌埠闻讯大怒。翌日晨(11月26日),他让我当面去质问顾祝同,就说:“大军已经前进60多华里了,无缘无故地撤回来了;现在为什么又要前进呢?”

顾即令其作战处长徐某展开军事地图进行辩解说:“据空军侦察,共军四个纵队正由泗水、灵璧方面往南挺进,这样我援军侧背就大受威胁,故命令大军撤到浍河南岸;然后以浍河为依托,再向前推进,才能安全可靠……”

事后,才发现所谓“共军四个纵队向南挺进”,正是蒋军的残兵败将及反动地方官吏和民团等几万人盲目南窜。顾祝同自知没趣,遂于11月28日乘飞机赴双堆集上空视察,离开了蚌埠……

现在是不是明白了蒋介石的痛苦?也难怪他后来变得啥都瞎插手,乱指挥,只因别人都是渣渣,被时代抛弃了,唯我特级一等上将,蒋某人才英明神武,依旧引领时代潮流——这就是典型的: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掉出现问题的人,反而让自己成了更大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9193.html

“整编74师为何全军覆没在孟良崮?顾祝同:张灵甫想投共,暂停救援”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