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南单身汉捡回一个“长尾巴”的婴儿
1992年,河南37岁单身汉,捡回一个“长尾巴”的婴儿养,为了抚养他终身未娶。谁知,25年后,只能爬行的养子,靠养鸡赚了30万,给他建了个大房子养老。
信息来源: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从弃婴到孝子,“爬行娃”的艰难逆袭路
1991年春季,一阵寒风穿透骨髓,在河南洛阳的嵩县王庄村旁的一个废弃地里,一个看起来还没满月的男婴在纸箱中哭泣声引起了路过村民的注意。
一位好心人轻轻翻开纸箱,只见那男婴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袄,他的额头和手上布满了细小的针孔,而且小腿后方长有一段“小尾巴”,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奶瓶和尿不湿。
“这个孩子肯定是查出来患了重病,可能是被父母遗弃的。”一位村民坚信不疑地说。
周围的人也纷纷表示同意,包括那天刚从建筑工地回来,37岁的单身汉丁金栓在内。
虽然村里人对这个小孩子表示同情,但考虑到自己的生活状况,他们感到无能为力。
随着夕阳西下,大家陆续离开了,只有丁金栓似乎被固定在了原地。
丁金栓看着这个孩子实在是放心不下,就咬咬牙把孩子带回了家。
他给孩子起名叫做丁转成,寓意着这个孩子能转变自己的境遇,开启全新的生活。
刚开始,丁金栓的母亲极力反对他将一个患有怪病的孩子带回家,毕竟在那个贫困而又保守的地方,这样的病症无疑给家庭生活增添了许多负担。
丁金栓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轻易放弃,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护。
在儿子的坚持下,母亲终究还是同意接纳这个可怜的小生命。
小转成3岁还不会走路,丁金栓带着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丁金栓又震惊又难过。
原来小转成是先天性脊柱裂,“小尾巴”就是脊柱裂的一个症状,医生说,恐怕这辈子他都没法直立行走了。
村民们劝丁金栓还是放弃吧,有人劝他将孩子扔进山里,随他自生自灭。
村里的人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私下里经常议论他太傻了。
可在丁金栓心中,丁转成就是他的骨肉,他不容许任何人贬损自己的孩子。
因此丁转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丁金栓家的一员,安然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成长。
丁转成在幼年时期几乎未曾踏足学校,因为他们家距离学校相当遥远,且路途艰险,交通不便。
加之,养父家境平凡,忙于谋生,未能送他入学。
丁转成只能羡慕地看着周围的小朋友们兴奋地走进课堂,自己却始终站在学校的门外。
为了帮助丁转成克服生理上的障碍,他开始用自己的肩膀作为支撑,让丁转成趴在自己的肩上,一步步地带领着他往前走。
这种特殊的陪伴方式虽然让丁金栓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与辛苦,但他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丁转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变得更加坚韧和乐观。
他知道,他必须学会独立,因为丁金栓总有一天会老去。
于是他开始用双手走路,尽管双手磨出了老茧,但他并没有放弃。
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的丁转成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度。
从小他就开始尝试帮助养父减轻家庭负担,到了十六岁,他更是独自一人前往县城寻找工作机会。
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丁转成原本以为能够顺利找到工作。
当县城的雇主们发现他有身体障碍时,他们便立刻拒绝了他。
在那个时期,丁转成虽然生活压力有所减轻,但精神上的挑战却愈加沉重。
身为一名先天性残障者,他的身体状况成为了心灵深处最剧烈的痛苦来源。
尽管如此,在和养父及祖母共同度过的岁月里,他的心灵得到了锻炼和爱的滋养,这些无条件的关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内心创伤。
他灵机一动,在街边摆了个小摊位,可由于缺乏经验,很快就将随身带的资金亏完了。
在25岁那年,丁转成与他的父亲经过一番讨论,决定用家中所有的储蓄开办一个养鸡场。
这项决策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次冒着改变命运风险的大胆投资。
如果养鸡业务失败,他们未来的生活将充满艰难,幸运的是,命运之神并未背弃他们,当地社区在得知丁转成的境遇后,许多人开始伸出援助之手。
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要社区内有人需要帮助,他们总是想到丁转成。
丁转成对村民们的善举报以感激,对每一位顾客都保持着更优质的服务态度。
每当有需求时,他都会立即提供鸡蛋,这样的行为使他在当地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城里,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前来拜访,并向他下订单购买产品。
由此丁转成的养鸡场生意日益兴隆,他也逐渐积累起了财富。
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养鸡场,希望能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丁金栓非常支持,鼓励他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失败。
就这样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韧,终于收获了成功,赚到了30万元。
当丁金栓日渐苍老时,丁转成用这笔钱为丁金栓修建了一座大房子。
他说这是他回报丁金栓养育之恩的方式,他要让丁金栓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