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4-03)620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4月3日起,“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展出青铜器、玉器、陶器及卜骨等精美文物。河南地处“天地之中”,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在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55个项目中,与夏商周有关的考古项目占了24项,近乎半壁江山。

禹铸九鼎 中原立国

从“营建古国”到“王朝建立”。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为夏王朝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文化、社会、礼仪等基础,大禹治水,夏启家天下,中国之一个王朝诞生。禹铸“九鼎”成为后世王朝深刻的历史文化记忆,“九鼎”成为中国古代王权的象征。

中原地区是夏文化探索与研究的中心地区。随着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巩义花地嘴等遗址的发现,对应了文献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启都阳翟、后羿代夏、太康失国等历史事迹,逐渐勾勒出文献中夏人的活动踪迹,为探寻夏代早期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线索。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可以看出二里头遗址考古取得的巨大成绩,夏文化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的发现表明了二里头遗址的都邑性质,“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则暗示了二里头都邑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从考古学上来讲,夏朝所对应的时代,正好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正式形成的时期。从考古学上探索夏文化,是探索早期中国文明特质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研究中国文明从哪里来、如何走来的一个关键环节。

不仅是都邑,都邑周边的考古也在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2003年度入选的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单纯二里头文化城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东方军事重镇或方国都邑。2020年度入选的淮阳时庄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粮仓城,夏代早期粮仓城的发现为进一步探索夏文化的来源和夏代早期国家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关键性的证据。

有趣的是,2010年度入选的新郑望京楼夏商时期城址,2014年度入选的郑州东赵遗址都发现了夏代、商代城址,两座不同时期的城址位于同一地点,在研究夏代晚期与商代早期的王朝更替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认为,二里头文化强力向四方扩张、辐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从万邦林立的“古国时代”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一体的王朝”。

乳钉纹青铜爵

天命玄鸟 商邑翼翼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以玄鸟为图腾,以青铜为礼器,以文字为记载,商代继承夏代王朝初态,在交融与共中形成辉煌壮美的商代文明。

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部族,文献记载商人的始祖契助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2005年度入选的鹤壁刘庄遗址发现了下七垣文化墓地等先商族的物质遗存,对研究先商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偃师商城小城的发现入选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偃师商城的始建确定为夏商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界标,并将其列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郑州商城被学界认定为商汤灭夏立国之亳都。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书院街墓地是中央王朝都城内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具有兆域性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凸显诸多礼制性的制度创新。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入选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规模大,文化内涵规格高,具有都邑遗址的性质,或与仲丁所迁的隞都有关。

屯南甲骨

入选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焦作府城商代早期城址是一处商代早期军事重镇。入选2007年度的关帝庙商代晚期聚落,则是黄河南岸地区首次完整发掘的商代晚期中下层聚落遗址。

自1990年以来,殷墟三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殷墟郭家庄160号墓(1990),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1991),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2022)。青铜器、甲骨文、王陵区兆域,是殷墟三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关键要素,也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商代文化的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多年来,殷墟考古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在殷墟大邑商布局、方国考古、甲骨文、以商为代表的中国文明早期发展源流与内部驱动力等课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

制礼作乐 群雄逐鹿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官方海报上选取的“王子午鼎”“缀玉覆面”等国宝级文物都出自周代大墓中。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邑王城,史称东周。周初分封诸侯,以蕃屏周,营建东都洛邑成周,监临东方诸侯。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五霸迭起,七雄并立。在这个诸侯逐鹿、问鼎中原的时代,产生了百家争鸣、诸子比肩的深刻思想,出现了勇于创新的艺术繁荣。“夏礼”“殷礼”“周礼”一脉相承,“礼仪之邦”的特质显现在考古发现中。

司母辛鼎

连续入选1990年度、199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虢季墓、虢仲墓是三门峡虢国墓地最重要的发现。虢国墓地是一处等级齐全、保存完好的西周大型邦国公墓地。

平顶山应国墓地入选199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云纹铜禁、王子午鼎等国宝重器都是在入选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中发现的。

入选2008年度的荥阳娘娘寨遗址是郑州发现的之一座西周城址,与郑桓公东迁可能有很大关系。新郑郑韩故城的考古发现先后入选1997年度、2008年度、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展示了郑国祭祀遗址、车马坑以及韩王陵的重大发现,显示了郑国、韩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大实力。

王子午鼎

入选2020年度的伊川徐阳墓地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是中原华夏文明的先进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有容乃大、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实证。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说,夏商周三代先后在中原建都立国,创造了登峰造极的青铜文明、辉煌灿烂的礼乐文化,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礼制文化圈。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诞生及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华夏早期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关键区域,也是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北宋时期各主要王朝建都立制、统治全国的中心地区。可以说,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不断的主根脉,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云纹铜禁

相关新闻:

“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4月2日晚,由河南省文物局、香港特别行政区 ***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河南博物院、香港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厅开幕。4月3日开始,该展览面向社会全面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来自河南省内15家文博机构超150件(套)夏商周文物精品,包括大型及成组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文物。展出的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玉戚璧,郑州商城出土兽面乳丁纹铜方鼎,安阳殷墟出土刻辞甲骨、青铜礼器,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王子午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成组青铜礼、乐器等,为研究夏商周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直观的物证。厚重典雅的铜器、莹润精致的玉器、古朴质美的陶器等为香港观众讲述中原青铜时代的精彩故事,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原文明的面貌和精神特质。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以时间为轴、以文物和遗址为点、以王朝与四域的政治关系为面,最终形成包含文化面貌和精神价值在内的立体展示结构,呈现出夏商周三代气势恢弘的历史场景和包容有度的文化特性。展览策划者希望通过深入发掘中原文化内涵,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

据介绍,展览充分运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最新研究成果,完整准确地讲述了中华文明体系,展示了中华文明在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原因。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8日。

猪首器盖 夏代

兽面纹铜兽面乳丁纹方鼎 商代

(河南日报)

来源:河南发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89775.html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的相关文章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 王翦为什么能够善终

王翦作为灭六国最大的功臣 王翦为什么能够善终

还不知道: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和儿子同助秦灭五国,为何如此功劳可以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大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帮助灭掉了三个诸侯国,再加上儿子王贲灭掉了两个,爷俩一共消灭五个诸侯国。这样,王翦家族可以说帮助秦国在统...

既然预言说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什么吕雉不杀她?

既然预言说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什么吕雉不杀她?

众所周知吕雉极其看重权利,她虐杀戚姬,既有感情因素,也有政治原因,是为了保护儿子、巩固帝位。那么既然预言说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什么吕雉不杀她?薄姬是刘邦偶然宠幸、继而抛之脑后的“路柳墙花”,吕后对她并没有什么嫉恨,所以当权后没有报复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邦为什么会宠幸这样一个对自己并没有吸引...

翟让:隋末瓦岗军首领,为推翻隋朝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翟让:隋末瓦岗军首领,为推翻隋朝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翟让(?—617年),字号不详,东郡韦城县人,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首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功高强,颇有胆略,善使长枪。初为东郡法曹,因事犯法,逃入瓦岗寨,率众发动起义。攻陷荥阳,击杀名将张须陀,夺取兴洛仓,控制中原地区达三年之久,有效歼灭和牵制了隋朝军队,为推翻隋...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元文都(?~618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后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则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个性耿直,颇有才干。初仕北周,拜右侍上士。隋朝开皇年间,历任内史舍人、库部郎中、考功郎中、太府少卿。隋炀帝即位后,历任司农少卿、司隶大夫、御史大夫、...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皇九年(...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