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的作死之路,其实在赵匡胤时就已经开始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4-03)640

北宋的作死之路,其实在赵匡胤时就已经开始

北宋的作死是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就埋下的。

唐朝灭亡后,开封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依然以开封为都城。

开封地理位置极佳,位于豫东平原之上,水路,陆路交通十分便利。这样的地势对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但对于军事防御却十分不利。因为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所以赵匡胤定都开封以后。一直想迁都别地。公元976年。赵匡胤借郊祀之名前往洛阳,并流露出迁都之意,群臣纷纷反对。并列举了八条难处:

八难曰: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

迁都之事阻力重重。但赵匡胤却也不妥协,一直借故留在洛阳,丝毫没有返回开封的意思。最后还是晋王赵光义前去劝说,以一句“安天下在德不在险”说服了赵匡胤。

迁都不得,为了拱卫京师。宋朝必须常备几十万禁军保卫京师的安危,这给朝廷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若是耗资巨大,能练出一只强军,倒也值得。但禁军的表现却实在是差强人意。

因北宋自开国以来,为了防止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演,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的政策。这样的政策虽然避免了将领做大的危险,却也极大的削弱了禁军的战斗力。待100多年后金兵南下,禁军在金人面前几乎是毫无招架之力。

北宋因痛失燕云十六州,在对北方的战事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历代北宋皇帝无时无刻不想收复那里。

北宋刚建国时,赵匡胤感觉契丹强大,因而定下“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但赵匡胤一直没忘克复燕云的夙愿。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专门设立“封桩库”,各国珍宝惧收入其中,希望将来能以赎买的方式收回燕云。而且若是辽人不同意,还能将财务用于军费,招募士卒,武力收复燕云。

而后宋太宗赵光义先后两次北伐都被打的大败,第二次北伐 *** 还不幸中了一箭。自赵光义之后,北宋对辽国的军事斗争便由攻势转为守势。

但宋朝皇帝依然对燕云十六州心心念念,宋神宗驾崩前还曾留下遗诏,收回燕云十六州者封异姓王,可见执拗之深。

时间来到公元1100年,那一年宋哲宗驾崩,因为膝下无子,只得在宗室中择一人登基。当时皇位的竞争者有简王赵似,申王赵佖以及后来的宋徽宗端王赵佶。

因申王有眼疾被排除出候选人,宰相章惇建议立简王赵似,但太后却中意端王赵佶。章惇看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因而极力反对。但奈何孤掌难鸣,端王在太后的支持下还是登基了。

宋徽宗文采斐然,治国却是个二流。

当时金人在北方崛起,北宋的统治者们认为收复燕云之地的机会终于到了。所以,当马植从北方归来,献上“联金灭辽”之策,梦想开疆拓土的宋徽宗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联金灭辽之战也把北宋的军事实力彻底暴露在金人面前。按照盟约,宋出兵攻打辽南京(即燕京),而大太监童贯率领的宋军却被穷途末路的辽军打的大败,最后还是靠金人才收复了南京。自此,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到中央 *** 的统治。童贯也因收复燕云有功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北宋的疆域也在这一时期达到极盛,然后全是下坡路。

辽国灭亡后,北宋不得不直面金人的兵锋。

公元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一路包围太原,一路渡过黄河,直抵开封城下。宋徽宗见金兵势大,仓促禅位于太子赵恒,也就是宋钦宗。这一次围城因大臣李纲指挥得力,各路勤王大军源源而至,金兵不得不退去。

当时西军将领种师道派大军尾随金兵,欲趁金兵渡黄河时半渡而击,却被朝中投降派阻止。种师道还提议防患于未然,屯兵于黄河两岸,均被投降派大臣驳斥。以致忧愤而死,而在此战中立有大功的李纲也被宋钦宗外调河北。

不久,金兵卷土重来,两路大军再次南下,而此时的北宋朝廷为了和金人议和,下令勤王之兵驻守原地待命、裹足不前。

而朝廷为了凑足金人的议和款,在开封城内大肆收刮,一批又一批的宗室女、百姓女子被送往金人营帐。在这社稷存亡之时,宋钦宗居然还寄希望于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灭敌。

最终,开封城破,徽、钦二帝以及北宋宗室,百姓数十万人被虏往金国,北宋自此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89814.html

“北宋的作死之路,其实在赵匡胤时就已经开始”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