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73年,周恩来在杭州吃饭,结账后感觉数目不对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08)570

1973年,周总理在杭州楼外楼饭店请人吃饭,吃完饭后付钱时,周总理问:“多少钱?”

老板说:“10块钱。”

虽然那时候的10块钱比现在要贵得多,但周总理还是感觉数目不对,于是又让身边的人去付钱,这顿饭前前后后付了3次钱。

周总理为何付了三次钱?当时发生了什么?

周总理请客

1973年9月,周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离开的这天,周总理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今天中午我请客,我们一起去楼外楼吃个饭。”

大家直呼:“谢谢周总理!”

周总理在家一般是两菜一汤,饮食上简单节俭,倒是请客占了他很大一笔支出。

楼外楼饭店的经理知道周总理要来这里吃饭,十分激动,吩咐饭店的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好好招待!”

楼外楼的厨师也精心准备,一定要为总理奉上自己的拿手菜。

来到楼外楼饭店后,周总理对饭店员工说:“给我们来个醋鱼,这是你们这儿的招牌菜,一定要点。另外再搞两个菜就行了,不要弄太多,我们几个人吃不完就浪费了。”

不是周总理小气,而是他在饮食方面有自己坚守的准则。周总理曾说:“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

周总理也是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贯彻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员工为他们端上了西湖醋鱼、虾圆、烧鸡,都是这里的大菜,笑着说道:“大家吃好喝好啊!”

周总理平时饮食上比较简单,很少大鱼大肉,爱吃家常菜,饭店员工对此也专门了解过,所以特地准备了周总理爱吃的霉干菜、豆芽菜等,这些菜在一堆大菜里显得“寒酸”但温馨。

吃完饭后,周总理对秘书说:“你去结下账。”

谁也没想到,这账会结的这么“艰辛”。

三付饭钱

随行的浙江省领导听到周总理的吩咐,把秘书拦下来,说道:“总理,您不用付钱了,我们省里报销吧。”

周总理坚持道:“说好了这顿饭我请客,自然就该我付钱,总理又怎么了?总理也要付钱啊!”

店里的经理也不想让周总理付钱,但他知道周总理的脾气,不收钱周总理肯定会生气,于是象征性地说道:“一共10块钱。”

周总理一听不高兴了,他知道经理没算账,给他报了个便宜的数字,于是他说道:“这么多菜才10块钱?你们别糊弄我,给我按挂牌价来算,一分都不能少!”

经理无奈,偷偷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5块钱。这一幕刚好被周总理看到了,他十分生气,口气强硬地说:“你们不要把我当总理,我就是个来吃饭的顾客,该怎么付钱怎么付钱!”

说完,周总理让秘书又给了经理5块钱,经理不敢不收,加上前面的,一共收了20元。

随后,周总理一行人就赶往了机场。

本以为付钱的事就这么过去了,结果1个小时后,机场的工作人员给饭店经理打了个 *** ,说:“周总理上飞机前留下了10块钱,说这是饭钱,让转交给你。”

周总理也不知道这顿饭具体是多少钱,他就怕自己付少了,所以才会再留下10块钱吧。

本来是想给周总理行个方便,结果却让他为个饭钱这么麻烦,饭店经理心里不是滋味,他恐怕以后都不敢给周总理“走后门”了。

而这个事到这儿还没结束。

迟来的账单

经理捧着周总理付的30块钱,热泪盈眶地和饭店的员工说:“周总理真是廉洁奉公啊!”

员工们问经理:“那我们这下怎么办?”

经理无奈地说:“就按周总理的意思来办吧,算账……”

饭店众人在周总理的一番“攻势”下只能妥协,按照牌价把中午的饭钱详细算了一下,一共19.5元,周总理多付了10元5角。饭店对这笔账十分重视。

随后,饭店列了一份详细的清单,然后连同发票以及多付的10元5角,一起寄给了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为这件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块5也好,30块也好,都不是什么大钱,但里面蕴含的精神是伟大的,楼外楼饭店的做法也值得称赞,周总理不缺那10块5毛钱,寄这个东西也有点麻烦,但他们这样做,这是给周总理的交待,也是对周总理态度的回应。

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做的贡献足够每个人为他大开方便之门,但周总理没有讨过一分便宜,他始终以总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对待人民。

饮食方面,周总理曾提出三个“反对”。

之一,反对公私不分,他说:“凡是以个人名义请客的,一律自己掏钱。”

第二,反对铺张浪费。外出视察时,他多次提到:“不准吃山珍海味,不准摆水果摆糖,一经发现,全部撤掉。”

第三,反对搞特殊化。周总理会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每次总点些青菜、萝卜等家常素菜,会因为接待单位多给他做了地方小菜而生气。

周总理始终严格践行自己立下的规矩,很多人会说:“稍微退一步,接受点特殊化也没什么。”

而周总理说:“让一步就会开了口子,我身处这个位置,决不能开这个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0408.html

“1973年,周恩来在杭州吃饭,结账后感觉数目不对” 的相关文章

曹丕篡汉登基称帝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汉献帝

曹丕篡汉登基称帝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汉献帝

还不知道:曹丕篡汉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优待汉献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在去世之前,始终保留了汉臣的身份,他一直在是否称帝之间犹豫徘徊,直到最后也没有走向这一步。不过这并不是他对汉室的忠心,而是把使命留给了自己的后代曹丕,由下一代来完成称帝的伟业。果然在曹操去世...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什么嬴政赶走扶苏?不喜欢还是怜爱,大家都解,皇帝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王位继承人,然而,秦始皇却把长子赶到边远地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秦始皇太恨扶苏,恰恰相反,他太喜欢扶苏,秦始皇,中...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对刘邦为何只花了4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蜀地出来,是在公元前206年11月份,这一年也是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一年,也是大汉王朝的开端。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2年1月份。这一年是汉四年,刘邦带领70万联军消灭了10万楚军,...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

陆贾是什么人?他与刘邦的关系怎么样?

陆贾是什么人?他与刘邦的关系怎么样?

在我国古代,辩士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陆贾满腹经纶,能言善辩,深得刘邦赏识,承担出使游说各路诸侯重任,被誉为“有口辩士”。在刘邦攻取武关前,陆贾奉命与郦生深入虎穴,游说秦军将领,代表汉王承诺:只要秦将按兵不动,必定给予秦将丰厚赏赐。刘邦趁秦将举...

固伦和敬公主是什么出身?在历史上她有多受宠?

固伦和敬公主是什么出身?在历史上她有多受宠?

固伦和敬公主,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随着最近清宫剧的再次热播,从前段时间大热的《延禧攻略》,再到最近“天价片酬”的《如懿传》,乾隆皇帝可谓是出尽了风头,他和富察皇后的爱情也让人唏嘘,但是在富察皇后死后,他们唯一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却得到了乾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