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 升任副部级,李锐:以他的年龄,本没有可能
1951年,23岁的 *** 从清华大学毕业,当时正逢东北急需大批知识分子和技术干部,他被分配到东北人民 *** 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工作。 *** 到东北工作以后,由于才华出众,而且踏实肯干,很快受到东北局副秘书长马洪的赏识。1952年,在马洪的推荐下, *** 升任生产计划室副主任。
***
1952年11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国家计委,马洪被调到北京,出任负责常务工作的国家计委副秘书长。 *** 也被马洪点名进京,出任国家计委下属的燃动局综合组组长,从地方副科级到中央直属部委正科级,他一下连升了两级。
1954年9月,李富春出任国家计委主任,他在上任以后,很快注意到了 *** ,1956年, *** 被提拔为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协助李富春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和起草文件、报告、编制计划。当时 *** 才28岁,他在李富春这样的老资格领导人的提携下,从一开始就参加了中国计划体制的建立工作。
李富春
就在 *** 的前途一片光明之时,他却在1958年被错误划成了“右派”。 *** 的一位同学曾回忆说:
对他被打成“右派”,我一点也不奇怪。他是湖南人,有湖南人的那种倔强脾气,不低头,而他所受的教育又要求人独立思考、不搞阴谋诡计。
尽管成了“右派”,但 *** 还是得到了计委领导的暗中保护,他先是在国家计委的干部业余学校当了几年教员,后来又回到计委机关当了几年工程师。1970年, *** 被下放到国家计委设在襄樊的“五七干校”,他在这里一待就是5年,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
在这5年里, ***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劳动,偶尔也看看书。这5年的人生经历对 *** 十分重要,由于他一直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使他染上了深厚的“平民情结”。 *** 后来回忆说:
在那段时间里,我接触了许多人,懂得了一些原先不懂得的事。
*** 和工人握手
1975年, *** 第二次复出后, *** 终于回到了北京,不久以后,他被安排到石油工业部管道局下属的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出任办公室副主任,级别为副科级。 *** 刚参加工作时就是副科级,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仍是副科级,或许这个时候,上天依然要“苦其心志”。
通讯工程公司是一个工程单位,所以 *** 要和同事们一起去野外施工,他和大家同吃同睡,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管道局一位退休职工曾回忆说:“在我们眼里, *** 当然是很有水平的,不爱多说话,他和大家的关系还可以。这个人也确实是比较正直,他的英语很好,能说能写,能翻译。”
1978年,马洪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上任后再次想到了 *** ,不久以后, *** 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任室主任,相当于处级干部。同样在这一年, *** 头上“右派”的帽子终于被摘掉了。马洪曾回忆说:
*** 的会上,我当时在场, *** 很镇静,很严肃,不苟言笑。
***
1979年, *** 被调到国家经委工作,出任燃动局处长。有一次,经委召开全体干部大会,领导讲完话以后,主持人号召大家踊跃发言。一般来说,这样的会议都是先由司局级干部发言, *** 却抢先站起来“放了一炮”,他的发言分析中肯,见解独到,在会场上引起了一阵骚动。经委的一位领导人后来回忆说:“他遭了20多年的罪,还敢这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个好同志。”
此后 *** 历任国家经委综合局副局长、技术改造局局长。1983年,55岁的 *** 出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成为了一名副部级干部。
当时担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李锐后来回忆说:“我是1982年去中组部的, *** 是1983年当副主任的。我来中组部后的任务,是按中央要求搞干部‘四化’,而以 *** 的年龄,是不可能纳入后备干部的。当时考察了1000个人,年龄标准是40多岁, *** 肯定不能说是年轻干部。那么他的升迁,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经委领导层赏识他,积极推荐他。”
李锐
李锐的话没有错,当时 *** 的年龄偏大,而且曾是“右派”,确实不在副部级后备干部的名单里,但经委的领导“不屈不挠”,坚持向中组部说明情况,并多次推荐他,所以 *** 才能顺利地进入“高干”序列。
从此以后, *** 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也开始进入更高领导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