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是什么级别?与大学士、军机大臣比起来如何?
《雍正王朝》中,抚远大将军年羹尧鼎盛时期,俨然是一方诸侯,西北各省的总督、巡抚在他面前如同草芥,说罢就罢说砍就砍,可谓威风八面不可一世。那么正史中的大将军,是否都像年羹尧那样,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呢?
影视作品多少是有些夸张的,不过《雍正王朝》还算是一部比较严谨的历史大剧,总体也符合历史实情,就拿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来说,其权力并不相差多少。
关于清代大将军的文章,御史此前没有写过,为了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历史面貌,御史借助《大清会典》之记载,来仔细梳理一下相关方面的内容。
大将军的超高规格
大将军是古代的官名,很多朝代都是额设之职,为国家更高军事长官,与文官系统的丞相并驾齐驱。清代官制中不设大将军一职,只有在重大的对内、对外战争中,才会委任大将军。
按惯例大将军头衔上要加上一个前缀,比如抚远大将军、镇远大将军、宁边大将军,等等。不管是什么头衔和前缀的大将军,官方都称“经略大将军”,且都不是朝廷正式的职官,故而大将军位虽崇而无实际品级,属于钦差性质。
清代的军礼中对大将军的任命、出征、凯旋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仪式最隆重的当属“授印”,皇帝要身着龙袍御太和殿,亲自颁给大将军印。
第二项重要的环节是“祓社”,即到太庙、奉先殿告知大清的列圣列后,以求凯旋回师。皇帝亲率大将军、宗室王公、文武大臣至太庙行礼。
第三是“祖道”,大将军领兵出征时,皇帝亲至长安门外送行,兵部、礼部等衙门事先备好各种仪式物品,皇帝照例要赐酒于大将军为其壮行。皇帝的仪式完成之后回宫,文武大臣则要跟随大将军的仪仗将其送至郊外,此刻在大将军面前,什么大学士、军机大臣,都得矮上一大截。
第四是“整旅”,即大将军随行之侍卫、亲兵等仪式。大将军是除了御驾亲征之外更高级别的军礼,皇帝会给大将军配备最豪华的整容,随军出征的文武大员中,有参赞大臣以及户部、兵部司官,并指定内阁学士一人随行。大将军的前队人马乃是精锐,皇帝照例要赐给盔甲、军械以壮声威。
第五是“过境”,清代对内对外用兵,大都是西北方向,从京师至西北途经数省,大将军所过之地方,上至驻防将军、总督、巡抚、提督,下至八旗绿营各级将官,都要着朝服、戎装出城迎接。武职总兵以下皆跪迎,提督、总兵则要近前问安。
总督、巡抚在大将军面前也如同下属,大将军至官厅暂歇,督抚只能旁坐,提督、总兵等还得行参拜礼,大将军离开时,文武各官候送如仪。
第六是“升帐”,大将军抵达战区后,于军营设大幕,点将议事时,大将军正坐,参赞大臣及一品等官入幕,参拜礼后入座,有问则起;提督、总兵等官至营门内下马,有令则入,无令等候。
关于大将军之排场和威仪,《大清会典》中总共记载了十二项,由于涉及的方面太多,御史无法一一细说。但仅就以上六条来看,大将军的地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比八旗普通的将军和地方督抚,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大将军能否处置督抚?
古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大将军统率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手里没有绝对的生杀大权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震慑群僚的,所以从制度层面而言,大将军杀一两个贻误军机的提督、总兵,根本无需请旨。
不过清代对大将军的权力也是有节制的,皇帝不可能让大将军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战区内的督抚以及各级文官不在大将军的管辖范围内。除非是有特旨,比如顺治初年以洪承畴经略西南,顺治帝特颁谕旨,允许他杀三品以下文官不必请旨。
年羹尧作为抚远大将军,虽备受雍正之器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雍正赐予他对文官的便宜行事之权,也就是说年羹尧根本没有权力任免督抚,更谈不上随意生杀。
只不过年羹尧在西北统兵期间,确实做过一些出格的事情,尤其是滥保滥举,一大批跟随他的部将或幕僚,在他的举荐下得以位居要职,故而当时官场中就有“年选”的说法。
年羹尧获罪后,大将军一职不再轻易授人。及至乾隆即位后,鉴于前车之鉴,认为大将军的头衔过于尊崇,让人容易产生非分之想。
乾隆朝武功极盛,而每一次领兵之主帅都不赐予大将军之名号,不管是傅恒、阿桂还是福康安,他们或以军机大臣身份、或以总督身份领兵出征。
也就是从乾隆朝之后,大将军乃至各种头衔的将军基本被取缔,只保留了八旗驻防将军的正式官职。
至于《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罢免督抚,擅杀文武官员的情况,在现实中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即便年羹尧对督抚不满,也只能奏请皇帝裁决,如果少了这个程序,那么就有染指皇权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