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嘉庆耗尽毕生心力,为道光留下一个太平之世
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将撰写好的遗诏封存于玉匣当中,并对着大清先帝的牌位起誓: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作为嘉庆的亲生父亲,乾隆为何要诅咒儿子短折而死,难道在他眼中,嘉庆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吗?
嘉庆帝
平定东南海盗,解决边疆危机
乾隆末年,清王朝已经由盛转衰,康乾盛世的辉煌早已名存实亡,各地仓储空虚、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变得愈发尖锐。就在乾嘉交替之际,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黔湘苗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直鲁豫天理教起义,分别从西南、华南、华北三个方向对清廷形成夹击之势。
清军进入沿海一带
还没等嘉庆清剿完内地叛乱,遥远的东海之滨又爆发了海盗集群,无数失去土地的流民铤而走险,选择加入海盗行列,于沿海各省兴风作浪、残害生灵。据清代史料记载,当时的海盗北以山东为据点,南则延伸至两广,从而形成了数千里的海上 *** 。
闽浙洋盗方炽,北接山东,南通两粤,出没数千里。《春在堂杂文》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海患,嘉庆并没有坐视不理,他命令地方督抚迅速推行保甲制,将海居村岸十丁立一甲,十甲立一总甲,一村立以总保,以此形成无数个防御阵地,使得民间免受海盗侵扰。
清军水师与海盗作战
另一方面,嘉庆帝雷厉风行的清剿海盗,凡是能够派上用场的官员,不论满汉皆一视同仁。在那个崇尚满汉之分的年代,维护满人的政治权益乃是理所应当,但嘉庆帝知人善用,完全不顾宗室内的反对意见,力排众议让汉族官僚替代满洲八旗出征。
闽浙总督玉德本是正红旗出身,身为封疆大吏的他,与海盗的交战中从未打过一次胜仗,而且处处掣肘水师平匪,罔顾嘉庆的信任。嘉庆在受到臣下上奏后,勇于承认自身错误,随即将玉德发配伊犁,并将水师提督李长庚连升三级,让他总统闽浙水师。如此一来,更有利于大清水师在东南海域作战。
玉德身任督抚有年。诸事因循贻误。以致海盗日形猖獗,将玉德革职治罪。《清仁宗实录》
果不其然,在李长庚的围追堵截之下,沿海一带的海盗被挤压到了舟山的一座小岛当中。海盗头子蔡牵为了开辟新的空间,便率领手下数万名盗匪猛攻台湾。
按照蔡牵的部署,之一步是要切断台湾与福建的联系,为了实现这一步,蔡牵割据鹿耳门(台湾西南角),并事先在福建沿海掀起小规模叛乱,以分散水师的注意力。第二步是将台湾府城从中横空切断,使得台湾府城不能与南北两路彼此呼应。为此,蔡牵强占南北两路的交通要道,并且指使属下破坏一切通信设施,为攻打府城赢得时间。第三步便是集中所有兵力猛攻台湾府城,优势兵力全部由蔡牵的海盗集团组成。
嘉庆皇帝在得知蔡牵攻台后,立即从全国范围内征集将士,京师、广东、东三省劲旅等数千名官兵 *** 而来。这批官兵的调拨,紧密配合闽浙水师开展双面夹击,最终于嘉庆十四年剿灭了蔡牵的海盗团伙。可以说,倘若不是嘉庆帝当机立断,在康熙一朝收复的台湾岛,极有可能会被海盗所攻占。
镇压白莲起义,恢复社会秩序
随着玉米、土豆等美洲作物的广泛种植,中国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增,至乾隆统治后期,人口已经突破3亿大关,人地矛盾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因失去土地而变为流民。
作为蛮荒之地,彼时的四川还停留在农业开发的初始阶段,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民疯狂涌入,以致造成地方管理秩序失控。在当时的重庆云阳县,该县人口在抵达20万人的同时,只依靠几十个小吏处理所有地方事务,自然是无力管控。
白莲教起义
在秩序崩溃的背景下,四川、陕西、湖北的三省交界地带,爆发了有史以来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登基前三载,嘉庆帝苦无实权,难施抱负,一切政策皆由太上皇乾隆发号施令,然而乾隆对白莲教不闻不问,将积疲难返的烂摊子统一留给后世处理,正如时人所言:
累朝元气,已被和珅一人,丧失殆尽,才一内禅,才一改嘉庆年号,白莲教徒,即骚然四起,岂仁宗之福,果不逮高宗? 若酿之也久,则发之也烈,谁为之? 孰令致之?《清史》
为扭转清军初期作战不利的局面,嘉庆亲政伊始就决心整饬军队,凡是乾隆任命的无能官员皆遭到严重惩治。四川总督魁伦因纵贼被赐死,陕甘总督宜绵遭夺职查办,湖广总督景安因畏惧作战而被发配热河,即使是功勋卓著的德楞泰也被剥夺公爵。
得益于从严治军的推行,清军作战不利的局面随即扭转,此后嘉庆又顺势创建寨堡政策,将百姓以村落为单位,全部转移到朝廷修建的寨堡当中,避免其与白莲教产生任何接触。
寨堡
与此同时,嘉庆特命汉族士绅创办团练,以作为清剿白莲教的辅助力量。可以说,清廷一方面利用汉族地主对抗敌军,另一方面又通过寨堡坚壁清野,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很快便将白莲教压缩在川东一带的深山老林当中。随着交通补给的断绝,白莲教徒无所藏身,于嘉庆九年宣告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剿灭白莲教起义,大清调集了全国16个省的数十万军队,阵亡二品以上高级将领20余人,这足以证明嘉庆稳固统治的决心。
大力整顿吏治,革除前朝弊病
对于嘉庆在刷新吏治方面做出的贡献,人人皆予以轻视,认为他没有扭转乾隆时代的 *** 之风,致使官场变得愈发浑浊,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乾隆中叶以后,官场贪污成风,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地方县令皆以敛财为事,甚至出现议罪银的包庇制度。嘉庆亲政后,其改革的一项要措就是惩治贪污,并且收获奇效。
嘉庆批阅奏折
针对官员私下串联的情况,嘉庆决心先从密奏方面入手,宣布废除和珅要求官员上奏军机处的做法,使各级官员的上奏可以直接呈现到皇帝面前,即通过皇权实现监察。据礼亲王昭梿记载,当时的监察制度已重新焕发活力。
一时言官皆有风采,指责朝政,改如转圜。《啸亭杂录》
由此一来,历经雍正、乾隆两朝的军机处大为削弱,嘉庆可以凭借密奏制度来实现对官员的紧密掌控,进而减少集体贪污事件的发生概率。
依靠君权实行监察,虽能对一些位高权重的要员进行约束,但州县官员远离京师,乃是皇权鞭长莫及之处。嘉庆为了完善地方监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启越级告御状的先例。
按照清朝严格的上诉程序,如果经过府、道、司、院的程序上诉之后,民众仍然认为案件审理不公,才可到京师督察院呈递诉状,以求沉冤昭雪。嘉庆认为此项程序过于繁杂,只有为百姓进京大开便门,才能破除官官相护的温床,进而为朝廷与民间提供一项沟通渠道。
使民隐得以上闻,庶事不致失理,以符集思广益之意。《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
果不其然,就在嘉庆废除京控后,众多百姓涌入京师诉说冤屈,嘉庆也正好借此整顿地方官场,革除积弊。
一旦发现官员贪赃枉法,嘉庆便效仿爷爷雍正对其进行严惩,大到李毓昌案、广兴案,小到衙役挪用公款案,哪个受贿官员没有被嘉庆开刀?有个名叫先福的陕甘总督,仅仅因为收下老师赠送的字帖书画,都没收受现银贿赂,就被发配到伊犁。试想,在嘉庆一朝,能叫的上来名字的贪官能有几人?这说明贪污之风已经得到一定遏制。
嘉庆帝
当然,嘉庆帝对吏治所做的贡献远不止此,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曾经构造出无数冤假错案,它的终止也是由嘉庆一人所推动。
结论:
在历经康雍乾三代的盛世辉煌后,大清的国土虽然拓展到了极致,但同时也呈现出中衰的明显迹象。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嘉庆面临的危机远比爷爷雍正强烈,前有白莲教起义席卷九省,后有蔡牵的海盗之乱危害东南,这其中还夹杂着腐败不堪的吏治。我们应该承认,嘉庆帝虽没有彻底解决前朝积弊,但能够做到锐意革新,并为道光留下一太平之世,也算是尽了呕心沥血之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