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皇帝给了他十万贯,折合如今有多少钱?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3)630

武松,这个水浒传中的传奇人物,在征讨方腊之后选择了在六和寺出家。皇帝赏赐了他十万贯钱,这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放在现在又相当于多少财富?武松最后是如何处置这笔钱的?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揭开这段往事的面纱。

一、武松的传奇人生

提到水浒传中的武松,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出身于景阳冈猎户之家,从小体格健壮,力大无穷。武松年轻时曾在县衙做过都头,后因打死西门庆而逃亡山林,成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猛将。

武松在梁山的经历可谓是传奇。他曾单枪匹马打败猛虎,又凭一己之力擒拿蒋门神,更是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武松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仗义,深得梁山兄弟的信任和爱戴。

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武松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方腊久据江南,拥兵数十万,势力强大。朝廷几次派兵征讨,都无功而返。直到宋江等梁山好汉受到招安,率军南下,才扭转了战局。

武松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勇猛善战。他曾单骑冲入敌阵,斩杀方腊部将于玉麟。在与方腊的决战中,武松更是以一敌百,连斩数十名敌将,直取方腊首级。方腊之乱,武松居首功。

然而,这场胜利的代价也十分惨重。梁山好汉损失过半,就连武松也断了右臂。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松心灰意冷,决定弃官从戎,遁入空门。

武松来到杭州六和寺,拜在方丈智真长老门下,削发为僧。他一心向佛,潜心修行,很快就得到了方丈的赏识。智真长老见武松悟性极高,便亲自传授佛法,使其成为得意弟子。

武松在寺中勤学苦练,不仅修习佛法,更是勤练武艺。他常常在后山习武,声势惊人。寺中僧人都知道,这位新来的师兄武艺高强,不是等闲之辈。

武松的事迹很快传到了京城。宋徽宗听说武松弃官从戎,十分赞赏,特意下旨,赐予武松"清忠祖师"的称号,并赏赐黄金白银十万贯。

这十万贯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北宋,一贯钱大约相当于一两银子。而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十万贯,那就是十万两白银,放在现在,怕是要上亿元了。

然而,武松对这些钱财毫不在意。他将所有的赏赐都捐给了寺院,用于修缮寺庙,布施贫苦。武松常说:"我武松一生行侠仗义,只求问心无愧。这些钱财,留之何用?"

二、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的原因

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梁山好汉损失惨重,108将只剩下了一半有余。就连武松这样的猛将,也断了右臂,成为了独臂神尼。

武松的伤势虽然严重,但在当时医术发达的情况下,并非不能治愈。然而,武松却对此毫不在意。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尽了忠,为国杀敌,问心无愧。断一只手臂,又算得了什么?

真正让武松心灰意冷的,是征讨方腊战役结束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时,朝廷为了庆功,大张旗鼓地举行了封赏大会。宋江等梁山好汉都受到了封赏,但武松却不在其列。

这让武松十分不解。他与宋江等人一同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何却不得封赏?武松曾向宋江问起此事,宋江却只是含糊其辞,说朝廷自有安排。

武松心中愤懑,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自己虽然武艺高强,但在朝廷眼中,不过是一介草莽。像宋江这样的文官,才是朝廷真正器重的对象。

武松的不满,在鲁智深圆寂后达到了顶点。鲁智深是武松的好友,两人曾在二龙山结为兄弟。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鲁智深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却在战后不久病逝,连一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武松悲痛欲绝,他感到,这个世界对于自己这样的武人,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朝廷只重文轻武,对于像自己这样为国征战的武将,却视若无睹。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松萌生了出家的念头。他想到,与其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官场中苟且,不如到寺庙中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

武松来到杭州六和寺,拜在了方丈智真长老门下。他剃度为僧,法名行者,从此过上了清修的生活。在寺中,武松一心向佛,潜心修行,很快就悟出了佛家真谛。

武松虽然出家为僧,但他并没有完全放下武功。他常常在后山练武,以此来磨练心性。武松常说,佛法与武学,本是一体。修习佛法,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平静,修习武学,可以让自己的身更加强健。

武松在寺中度过了余生。他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每天仍然坚持习武。他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寺中的僧人。武松常说,自己一生行侠仗义,虽然最后出家为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武学。相反,只有将佛法与武学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三、皇帝赏赐的十万贯钱

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的事迹,很快传到了京城。宋徽宗听说此事,十分赞赏,特意下旨,赐予武松"清忠祖师"的称号,并赏赐黄金白银十万贯。

这十万贯在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宋朝的货币制度。在宋代,主要的货币单位是贯和文。一贯相当于一千文,而一文又相当于十个铜钱。

那么,一贯钱在宋代的购买力如何呢?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一石米的价格大约在一贯左右。而一石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30斤。也就是说,一贯钱可以买到130斤米。

除了米之外,其他物品的价格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比如,在北宋时期,一匹上等的绸缎,价格在十贯左右。而一头牛,价格在三十贯左右。由此可见,一贯钱在宋代还是有着不小的购买力的。

那么,一两银子又相当于多少贯钱呢?这就要涉及到宋代的金银比价问题了。在北宋时期,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五贯钱。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五贯钱。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再来看武松所得的这十万贯钱。按照一两银子五贯钱的比价,十万贯相当于两万两银子。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大约在十贯到二十贯之间。而一个中等官员的年俸禄,也不过一百贯左右。武松得到的十万贯,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家五百到一千年的收入,或者是一百个中等官员的年俸禄。

放到现在,这十万贯的价值更是惊人。按照现在的金价,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三千元人民币。两万两银子,就是六千万元。再按照古代的购买力计算,这笔钱足够买下上万亩良田,或者数千头牛马。

可以说,武松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一个巨富。他本可以凭借这笔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武松却对钱财毫不在意,他将所有的赏赐都捐给了寺院,用于修缮寺庙,布施贫苦。

武松常说:"我武松一生行侠仗义,只求问心无愧。这些钱财,留之何用?"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出家为僧,这些钱财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与其将它们积聚起来,不如用于行善,积累功德。

四、武松对十万贯钱的处置

当武松得知皇帝赏赐自己十万贯钱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之情。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出家为僧,这些钱财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武松思索再三,决定将这笔钱全部捐给寺院。他找到方丈智真长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智真长老听后,十分赞赏武松的胸怀。他说:"施主既然有此心意,那就将这笔钱用于修缮寺庙,广结善缘吧。"

武松点点头,表示同意。他将十万贯钱交给了寺院的执事僧,嘱咐他们要用这笔钱来修缮寺庙,布施贫苦。执事僧接过钱后,连连称是,表示一定会按照武松的意愿去做。

消息很快传开,整个寺院都为之震动。大家都佩服武松的胸怀,也敬仰他的修为。要知道,十万贯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足够一个人挥霍一生了。但武松却毫不在意,将它们全部捐了出去。

有些僧人私下议论,说武松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过了。毕竟,这笔钱原本就是皇帝赏赐给他的,他完全可以留着自己用。但也有僧人认为,武松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解脱。他们说,武松已经看透了名利,对于钱财,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眷恋了。

武松将钱交给寺院后,就再也没有过问。他一心向佛,潜心修行,对于外界的事物,都看得很淡。每天,他都会在后山练武,以此来磨练心性。

武松常说,佛法与武学,本是一体。修习佛法,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平静,修习武学,可以让自己的身更加强健。他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寺中的僧人。

渐渐地,武松在寺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慈悲为怀,深得僧众的敬重。许多僧人都争相拜在他的门下,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点。

武松虽然收了不少弟子,但他并不希望他们成为武僧。他常说,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保,而不是为了争强斗狠。他希望弟子们能够以武入道,以道化武,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武松在寺中度过了余生。他每天都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练武、诵经、打坐、参禅,一切都是那么的安然自得。他常说,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追求内心的平静,而不是外在的名利。

武松去世后,寺中的僧人们都十分悲痛。他们为武松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寺后的山上。僧人们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清忠祖师武松之墓"。

从此,六和寺又多了一处圣地。许多信众都会来到武松的墓前,祈求他的庇佑。他们相信,这位既是武林高手,又是佛门高僧的武松,一定会为他们带来平安和吉祥。

武松的故事,也成为了杭州一带的美谈。人们常说,六和寺里有一位独臂神尼,他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武艺高强,慈悲为怀。他就是武松,这位曾经的梁山好汉,最后在佛门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1187.html

“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皇帝给了他十万贯,折合如今有多少钱?” 的相关文章

朱棣在登基之后再也没有诞下子嗣,是因为什么?

朱棣在登基之后再也没有诞下子嗣,是因为什么?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成祖朱棣从1402年当皇帝到1424年去世,前后经历了22年的帝王生涯。在这22年的帝王生涯里,朱棣确实没有生过一男半女。他最小的皇子朱高爔出生时间是1392年,此后便再也没有生过子女了。那么,为什么朱棣当...

刘备在入川时带上庞统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刘备在入川时带上庞统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入川,为何留下诸葛亮,而带庞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1年,刘备在张松的接应下,率领军师庞统,大将黄忠,魏延以及关平,刘封二小将入川。入川之战是刘备实力发展的跳跃性战役。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击败强大的曹操后,刘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为...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晋武帝司马懿之孙,生性酗酒,最终被石勒所杀

司马澹(?-311),字思弘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邪武王司马伷次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为冗从仆射,武帝太康十年(289),封东武公。性忌害,屡谮弟东安王司马繇于汝南王司马亮。惠帝元康九年(299),承贾后旨,共废太子司马遹。赵王司...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既是明君也是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何谓昏君?荒淫无道曰昏君,昏聩不明曰昏君。昏君并无误国害民之心,昏君只是要满足他们自己的荒唐欲望。比如陈朝后主陈叔宝,写得一手好辞赋,聪敏又伶俐,会玩懂生活,只是不愿意去好好地治...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对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天下,让三家归晋,不过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经营才成功的,这与曹操经过...

身为秦国将领的樊於期 樊於期为什么还要选择背叛秦国

身为秦国将领的樊於期 樊於期为什么还要选择背叛秦国

对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为什么要叛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荆轲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吧。荆轲为什么能够接近秦始皇呢?那是因为他献上了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樊於期本来是秦国非常重要的将领,他的地位甚至...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